文/陳大寧
隨著教育部“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舉措的深入,防疫的“下半場”體育教師們的線上教學同樣需要轉變思路,滿足需求才是“創意”的籌碼,充滿趣味性的游戲正是滿足學生需求的強心劑。當所有學科向學生轟炸課程內容時,體育學科更應發揮出自身的學科特性,幫助學生挽救視力、鍛煉身體、減脂塑形、提升體能、培養習慣和融洽親子關系等。利用簡單易學、趣味性強,且融入了相關防疫知識以及生活現象的主題式單元游戲或許就是居家體育升級版的鍛煉方式之一。
秉持“邊做邊探索”“邊探邊學習”“邊學邊完善”的深耕心態,筆者立足于過往經驗,在學思踐悟中構建了此套防疫主題情境游戲單元,并在“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在線進行錄播(時長30分鐘/節)。單元從聚焦當下疫情問題引入,以人體基本動作發展為基礎,綜合了防疫知識、救援知識、醫療知識等內容,融入了多項移動式運動技能及體能練習,探索出多個富有創意、充滿挑戰、結合防疫期間生活現象、體現實際社會問題的體育游戲。共設計了“身體檢測、收集物資、醫療通道、方艙醫院、火神救援”等5個課時,讓學生能在一個個主題游戲的情境中進行為期一周的鍛煉和學習,培養學生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中與疫情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了解知識、學習技能,提升體能的同時,增強機體免疫力,營造積極健康、親密和諧的居家鍛煉氛圍。
針對單元主題,在每課時均創設了豐富的防疫衍生問題情境,以體育學科特性和蘇派教學思想為引領,在教授運動技能的同時,還向學生傳遞了科學合理的鍛煉方法,力求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在“空中課堂”的漸進式主題游戲中“悅納”新思維、新方法、新價值。
1.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兼顧了教學現狀、家庭運動條件、普遍性器材和不擾鄰里生活等方面,力求選擇適切的內容,從“疫”角度引入,將有共性的內容提煉出來,融入主題情境,繼而創編出體現學科價值的體育游戲。
2.教學要求上逐層遞進,具體體現在教學目標和動作方法上的遞進,以運動技能為主線,輔以體能提升、知識滲透、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涵蓋等手段,并適時給予評價。
3.游戲方法設計上,從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基礎開始,逐漸增加難度,體現變量,并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強調探究、重視拓展的教學原則。注重健身強心的方法引領,關注游戲過程的實效性。
4.體能鍛煉發展上,采用課中和課后鍛煉相結合的方式,在線教學過程中主要由教師預設引領,提出可達成的運動負荷標準,并鼓勵課后帶動父母共同學練,使鍛煉更合理、更有效、更科學。
5.教學過程評價上,采用線上升星制和線下積分制相結合的方式,更多地關注過程性評價與多元化評價。
本單元的構建起到了保護與鍛煉并舉、孩子與家長共促、健身與健心協進的作用。在營造防疫氛圍的同時,也通過創設既有身體練習又有教育意義的情境,激活了學生“動”的欲望,在每一課主題游戲和音律的配合下,用身體的鍛煉來“驅趕病毒”“消滅病毒”,使學生既感受到了游戲帶來的實踐感和成就感,也以另一種方式體會到了此次全民戰“疫”的不易。
疫情下的“空中課堂”,對體育教師來說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探索和機遇,既擴大了自身育人的實踐范圍,增強了多元能力的專業培塑,又迎合了教學方式變革的現實需求,除了自身要從創新思維出發,適時做出一定思想和行為的調整之外,還需要賦能一定的網絡專業操作和資源匹配輔助,可謂升級了“又一類教學智慧”。

《防疫主題情境游戲》單元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1.游戲:醫療通道;2.體能游戲:運動骰子。
(二)學習目標:1.知道醫療通道的種類和作用,能說出游戲中的感受與收獲。2.通過比較、體驗,掌握快速走的動作方法,發展靈敏、協調和心肺耐力,提升體能。3.樂于重復進行練習,能發揚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勇于挑戰的意志品質。
(三)教學準備:準備若干個可做標記和定位的物品(可以是紙杯、水瓶、報紙等)。
(四)教學過程
1.熱身游戲“檢查通道”
A 在通道內自由行走,逐漸加入移動中隨機用手觸碰地面的標志物。
B 用慢跑的方式做“W”移動,間隔觸碰標志物。
C 用側向滑步的方式做“Z”移動,觸碰頂端標志物。
(可根據自身條件加入單腳跳、交叉步等動作,使移動方式和方向更多樣,熱身更充分)
2.航空醫療救援通道(用腳尖走+2圈計時,完成2組)“你能保持很高重心做側平舉的腳尖走嗎?”
3.地面醫療救援通道(用半蹲走+1圈計時,完成2組)“你能放低重心手放背后蹲著走嗎?”
4.鐵路醫療救援通道(快速走+3圈計時,完成2組。)
動作要求:走時上體正直、自然挺胸,眼看前方,兩臂快速前后擺動。
5.體能游戲:“運動骰子”
(1)游戲方法:聽到開始信號后,將自制的“運動骰子”向上拋出,并根據骰子落地后正面朝上的移動方式(快速走、慢跑、側滑、并腳跳、單腳跳、交叉步)分別完成1~3圈的挑戰任務,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視為有效,超時則進行“體能獎勵”(隨機抽取預先準備好的寫有團身跳、俯臥撐、下蹲起立等字樣的紙簽)。
(2)游戲建議:鍛煉者若運動能力及體能較強,可在空間條件允許下適當加長距離并且添加一定數量的障礙物,使鍛煉強度和效果更具挑戰性。進行親子鍛煉時,可以接力或合作的形式進行鍛煉,有助于親子關系的進一步融洽。
(六)課后作業:開合跳20次× 2~3組;親子作業:和家庭成員一起玩“運動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