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杉達學院教育學院 上海 201209)
微運動,從字面上理解其含義是小的意思,是一種隱喻的表達它是近幾年從辦公室久坐族流行起來的一種新興的,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見縫插針”的進行體育鍛煉的運動形式。它是指“微生活時代背景下產生的,由辦公室久坐族流行起來的,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徒手或利用簡單器械進行的運動形式”。久坐和碎片化時間是微運動定義的兩大基本特性。
提到微運動人們容易把它和現在流行的微信運動聯系在一起。在這里要格外注意,微運動和微信運動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更不能同義而語。這兩個名詞都是社會進入微生活時代的產物,都是一種新型詞匯,網絡熱詞。
靜態行為是指“人在清醒狀態下發生的肢體運動較少、能量消耗偏低(≤1.5METs)的活動,包括久坐、看電視、倚靠或長時間的交通行為等”。能量消耗是成為衡量靜態行為的測量指標。梅脫(MET)是量化活動強度的生理學單位。而單位時間內梅脫值≤1.5 METs的是靜態行為的特性之一。這樣的界定方式從技術主導的量化角度賦予了人們對靜態行為精確客觀的認識。
靜態行為有三個特點:一是活動強度低(低于1.5METs);二是存在如靜坐、躺臥等身體姿勢;三是身體或肢體的活動很少,幾乎觀察不到明顯的變化。
通過電話咨詢、上門拜訪、實地考察等方式,篩選出上海市12家公司、企業、5所學校、3個街道社區,進行微運動開展內容的調查。
(1)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超星數字圖書館、Web of science、Sportdiscuss、Scopus、Pubmed 上搜集相關論文和文章,分析國內外、微運動、靜態行為等的研究現狀,并對搜集到的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歸類,為微運動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論素材支撐。
(2)問卷調查法。
本問卷的發放采取現場發放和發送郵件的方式。主要在上海市陸家嘴金融中心、五角場創智天地、淮海中路步行街、徐匯區斜土社區、浦東新區洋涇街道等地隨機發放問卷276份,回收243份,發送郵件330份,回收315份。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篩選,最后有效問卷共537份。
(3)數理統計法。
用SPSS18.0對回收的有效問卷所獲得的數據進行數據庫的建立以及統計分析,對某些數據進行職業或男性、女性的差異性的比較(統計學差異顯著性水平設置為P<0.05),為本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圖1 居民平均每天靜態行為時間所占比例
從圖1可以明顯看出,調查人數中有超過90.3%(22.5%+30.2%+37.6%)的人平均每天靜態行為(人在清醒狀態下發生的肢體運動較少、能量消耗偏低(≤1.5METs)的活動,包括久坐、看電視、倚靠或長時間的交通行為等)的時間超過了3小時,其中有37.6%的人靜態時間達到了6小時/天至8小時/天。
造成靜態行為時間過長的原因,一方面是結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學習,很多人已經沒有多余的精力去進行大強度、長時間的體育鍛煉,回到家就窩在沙發或者床上上網、看電視,根本無法保證一天的基本運動量。另一方面為現代電子產品、互聯網等誘惑力大,很多人寧愿沉迷于網絡這種虛擬的世界也不愿意走出家門進行體育鍛煉。這兩大原因造成了靜態行為時間呈逐年上升趨勢。
從表1中可以看出,雖然調查問卷上已經對微運動進行了明確的定義,但還是有18.1%的選擇不了解微運動,還有8.9%的人非常不了解微運動,這說明微運動在人群當中的普及程度還是不高,或是居民有微運動的行為但是對微運動的定義不太明確。居民對微運動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初級認知階段,而且對微運動的了解存在顯著性的職業差異(F=80.062,p=0.000<0.05)。
表1 調查對象對微運動的了解程度*(n=537)n(%)
上班族人群對微運動的了解程度高于其他職業人群,是因為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調查的上班族多為辦公室職員,靜態行為時間相對其他職業人群來說較長,所以會采取微運動的鍛煉形式達到放松身體、緩解疲勞的效果。
表2 選擇微運動鍛煉的原因n(%)
從表2可以看出,居民選擇微運動鍛煉的動機中,占前五位的分別是放松減壓(88.3%)、塑形減脂(63.9%)、愉悅身心(57.9%)、強身健體(54.6%)和個人習慣愛好(42.8%)。同時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F=194.357,p=0.000<0.05)。
有88.3%的人選擇微運動鍛煉的原因是為了達到放松減壓的目的。這說明被調查對象普遍覺得工作、生活和學習壓力較大,而微運動可以在繁忙、高壓的生活中,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及時有效的緩解壓力,避免不良情緒的過多積累。排在第二位的是塑形減脂,可以明顯看出男女在這一項所占比例存在明顯差異。長時間的久坐不但容易使脂肪大量堆積,還危害健康。微運動就是打破這種靜態狀態,減少久坐的時間,這一點對于愛美的女性尤為重要。
圖2 影響微運動的推廣與發展因素
從圖2可以看出,影響上海市居民開展微運動的因素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主觀因素、一類是客觀因素。
主觀因素主要考慮鍛煉意識和行為習慣兩個方面。意識決定行為,如果沒有健身鍛煉的意識就不會去關注與運動有關的信息,就不會參與到運動中來?,F代社會亞健康、職業病、體質弱、壓力大等問題普遍存在,人們開始更多的關注身體健康問題,逐漸提高了身體鍛煉的意識??陀^因素主要考慮時間和空間、社會宣傳、專業指導人員及經濟發展水平。社會輿論與宣傳是大眾獲取信息的風向標。雖然近幾年一直在大力發展全民健身,但是現在對體育的宣傳還是側重于競技體育,忽視大眾體育文化層面的宣傳。時間和空間因素同樣是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因為微運動是利用靈活的空間和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運動鍛煉,所以對空間和時間的要求極低,微運動具備這個特點,推廣和普及難度會大大降低。
(1)調查對象中90.3%的人平均每天清醒狀態下的靜態行為時間超過了3小時以上;
(2)居民對微運動的了解程度不高,普及程度偏低;
(3)選擇微運動的鍛煉形式和微運動鍛煉的原因也存在差異;
(4)制約微運動推廣與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時間和空間、缺乏宣傳、鍛煉意識、行為習慣等主觀和客觀因素。
(1)建立健全微運動消費體系,將體育產品與科技相結合,積極研發微運動器材和設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微運動鍛煉;
(2)加大微運動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氛圍,同時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開展微運動;
(3)開發“互聯網+微運動”項目,讓生活化的運動形式與科技完美結合,更好的掌握參與群體的人群特征,為完善和改進微運動提供大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