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嘉宜李廣學
(1.川北醫學院 四川 南充 637100;2.西華師范大學 四川 南充 637100)
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是基于“休閑體育”理念下發展而來,是體育產業發展體系框架中的又一全新內容。新興產業的發展,將經歷起步階段的發展“陣痛”,會受到諸多制約因素的影響和限制,阻礙其發展。我國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尚處于探索階段,經濟、體制和政策等多方面基礎要素的影響,都會限制休閑體育產業的長遠發展。
“休閑體育”理念下,我國休閑體育產業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推動,出現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圍繞休閑體育的企業,規模也在不斷擴張。在健康中國的戰略背景下,要正確認識到體育發展帶來的諸多優勢,認清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本質。對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機制和意義進行剖析,具體如下:其一,增進居民健康,陶冶情操。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對精神需求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的影響下,通過體育達成健康目標成為新的選擇,多元化的球類運動、休閑體育項目等等,提供了更多人們與社會和大自然接觸的空間,在其中進行體育鍛煉,達到了放松身心的基礎之上,也豐富了文化生活,達到增進健康、陶冶情操的目的;其二,增強團隊協作,拓寬交際面,社會文化生活得以豐富。體育休閑產業提供了更多優質的活動空間,人們在團隊協作中感受休閑體育帶給自己的樂趣。如體育旅游項目,人群的聚集,一同游戲,擴寬了人們的交際面,在參與休閑體育的同時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給了人們參與健康生活的更多可選項;其三,拉動健康消費,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體育消費成為新生事物,指的是人們為了健康而在體育方面的消費和投入情況。作為一種新的消費模式,人們對體育消費并不反感,反而十分重視,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對健康的追求不斷增強。體育消費環境的逐步改善,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助力,且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GDP總量提升打下堅實基礎;其四,優化產業結構。作為新興產業,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得到了高度重視,該產業的發展能夠產生聯動效用,在旅游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業以及金融保險等相關行業,都能夠在產業的整合與創新中共同進步。并且作為一個新的產業內容,對調節我國產業結構產生了積極、正向的影響,使得產業結構趨于合理,更高效、更系統、更完善。
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有其獨有優勢。但新興產業的發展初期難免會遇到一定的阻礙因素,從調查中發現,阻礙因素主要包括經濟因素、體制因素、政策因素、人才因素和場地設施因素等。協調好這幾個方面的因素,對休閑體育產業的長遠發展有積極意義。
新興產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我國經濟總量逐年攀升,但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存在差異,經濟環境的不同也使得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有差距。從城鄉差距的角度出發,城市的經濟發展明顯優于農村地區,但城市的休閑體育資源有限,人們的體育消費需求強烈,從而導致供需矛盾的出現,供不應求。而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但休閑體育資源豐富,開發不足,產業環境始終得不到提升,造成資源浪費。從經濟因素上考慮,目前的休閑體育產業開發與社會經濟有著直接的關系。
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目前還受到體制因素的制約與影響,在傳統的體育產業發展中,政府在體育產業的發展中有著明顯的政府行為色彩,這種運作體制的存在導致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陷入到困境當中。具體表現為以政府提供服務的體育事業的發展,具有公益性的發展特征。而圍繞市場的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強調盈利,以盈利性從而不斷地持續作用于休閑體育產業,優化休閑體育產業環境,提供更健全、更多元、更具創新價值的休閑體育產業發展內容。
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國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剛剛起步,需要政策上的支持。《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將休閑體育產業納入其中,《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的提出為今天的全民健身運動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確立了明確的發展框架,《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以及《關于大力發展休閑旅游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的實施,都使得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面臨新的發展契機。但在地方政策上,各地區的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現狀不同,政策的支持力度也有一定的差異,其中資金支持力度、法規制度支持等等都存在不明確、不具體的情況。
人才是支撐產業發展和進步的原動力,持續的向休閑體育產業輸送人才,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但目前我國的人才輸送模式,多是依靠高校對人才的培養。由于休閑體育產業正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對于人才方面的需求量較大,但也因此出現了一些主要問題,那就是高校的優質人才輸送無法滿足產業對人才的需求,且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對接也并不完全,影響效果的發揮。
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需要休閑體育資源的開發,場地設施作為基礎的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要素,場地設施的基礎情況關系到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高度。從目前的休閑體育產業開發的情況來看,場地設施資源不充足的問題普遍存在,休閑體育產品的多樣性和創新性不足,限制了休閑體育的長遠、健康發展。
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基調,在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中要堅持改革創新驅動力,在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中,尋求一種供需平衡關系,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休閑體育需求。當前我國的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還處于粗放型狀態,加大力度探索改革創新途徑,向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是必然走向。十三五期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成為調整社會經濟結構的關鍵點。一方面,推動圍繞休閑體育產業的各要素和各成分均衡發展,如體育用品、體育旅游和健身指導等等;另一方面,協調好區域內的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各地區要嚴格遵守國家的宏觀發展政策,摸索和形成自我的產業發展模式,形成產業發展的地方特色。以獨特的發展模式和資源的有效利用,使得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環境得到全面優化,在做好資源配置的基礎之上,為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大力支持,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與發展環境,最終目的是為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我國休閑體育產業在不斷推進,且不斷提供具有特色的休閑體育內容,但與群眾的休閑體育消費相比依舊有很大的差距,這種矛盾的長期存在,嚴重影響產業發展。城鄉休閑體育消費需求上的差距,還需要不斷去探索解決之法,全面激活國民對休閑體育的消費熱情,建立保障制度顯得至關重要。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與優化,對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有著重要意義,各方面的基礎保障得以完善,對群眾參與到休閑體育產業當中有積極、正向的意義。激活群眾的休閑體育消費熱情,為休閑體育產業環境的優化和改善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我國當前對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有著較高的重視度,保障制度正逐步建立,各地區要明確自身情況,建立符合自身發展的保障制度。針對性的保障制度建立,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這一群體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也將全面提升,愿意參與到休閑體育當中,挖掘體育消費潛力,使得國民休閑體育消費總量明顯提升。
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并不單單強調單一領域的綜合提升,而是需要多個產業的協同發展,在共同作用下達成目標。“休閑體育”理念下,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面臨新的環境,要塑造良好的產業環境,需要做好理性的思考。各地區要充分利用宏觀政策方面的規定,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做好對內容的合理性分析,明確研究方向,最終目的是塑造良好的產業環境,最終使得休閑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得到推動。
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優質人才的支撐,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人才供給上還有所不足。為此,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要積極與高校達成合作,開設圍繞休閑體育產業的相關專業,輸送和培養更多優質的人才,為產業發展注入活力。訂單式培養的模式實踐,打開了校企合作的大門。一方面,高校的持續人才提供和輸送,使得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得到推動;另一方面,大量的就業崗位,也緩解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一舉兩得,協同發展。
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場館和有利于休閑體育項目開展的基礎環境要全面優化。一方面,在休閑體育產業的相關場館建設方面,政府要加大地方的財政投入力度,將休閑體育場館的建設納入到城鎮化建設體系中,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實現休閑體育產業的合理布局,以方便群眾的休閑健身需求為根本。除了單一的政府財政投入之外,還可以吸納民間資本的進入,應用PPP模式,減輕政府的財政投入負擔,吸引更多有能力、有前景的企業進入到休閑體育產業市場當中,逐步完善休閑體育產業的服務環境,在體育場館等基礎設施方面給予足夠的支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資源,為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過渡期提供支持。自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面臨資源不足的制約,要積極開放學校體育場館和運動設施,在全面的服務供給中滿足群眾日益提升的健身需要。
總之,“休閑體育”理念深入人心,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進入“快車道”,圍繞休閑體育產業的相關研究內容不斷增多,但依舊要在新時期考慮制約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針對性的提出可行性策略與建議,助力休閑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