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市安華鎮初級中學 浙江 紹興 311821)
體育比賽和體育考試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和考生不光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現代體育技能訓練技術日益先進的情況下,運動員之間的運動技術技能的差距越來越小,學校體育教師的體育技能教學水平也越來越高,那么心理方面的因素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心理訓練可以使人的心理向好的、積極的方向發展。但在現實中,有的老師還是沒有意識到心理訓練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只強調對技術動作的教學而忽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有的老師已經意識到了心理訓練的重要性,但是苦于沒有好的方法、手段來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由于體育課時數少,課堂時間短,面對諸多的心理訓練方法顯得無所適從,從而影響到學生體育中考某些項目的成績不理想。包括本人曾也有過一次慘痛的教訓:在一次教初三年級學生的過程中,有一個女學生,身體素質相當好,籃球行進間投籃技術也很好,很多男生都自愧不如,平常基本可以保持在十八、九秒的水平,可以說是遠遠領先于當地制定的女生測試標準。那么本人以為她考滿分是手到擒來的事情,就忽視了對她心理方面的訓練,結果體育中考的時候出問題了,隨著場地、環境、氛圍、測試裁判員等因素的變化,心理也發生了變化,緊張的情緒使得技術動作變形,結果滿分十分,只拿到八分。而那些技術一般般的學生由于平時對他們要求嚴格,“訓斥”多了,開導多了,心理素質、承受能力提高了,隨著技術能力的提高,大部分得到了滿分,這對我的教訓是非常的深刻。從那時起我非常的重視學生的心理,和抗壓能力的訓練。在不斷的實踐、實驗過程中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簡單的,便于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心理訓練的方法。本文將在其他專家研究的基礎上,以籃球行進間投籃測試項目教學為載體,通過實驗,再在心理訓練方法上和廣大同行做些交流和探討。
心理訓練是指對運動員或學生的心理進行有意識的專門訓練使其發生變化,以適應運動比賽或運動項目測試的過程。近年來國內外有關心里訓練的最新文章中指出,心里訓練是指通過學習、掌握和應用“心理技能”,使心理正常的人成為心理超常的人,并能在運動競賽中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技能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績。還研究出了很多的心理訓練的方法:如放松訓練法、自生訓練法、超覺靜坐法、生物反饋法、隔離訓練法、自我指導放松法、想象訓練法、暗示訓練法、思維中斷法、快速集中法、心理振奮策略等等。心理訓練的方法可以說是相當的豐富,理論水平是相當的高,對心理訓練的作用也是研究的相當透徹。
心理訓練對體育教學、體育中考和比賽所起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助于學生提高情緒調控能力。
運動員和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經常會受到情緒問題的因擾,比較突出的情緒問題是在體育考試、表演和比賽時的過度緊張,不良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他們體育比賽成績和考試成績。通過在體育教學和訓練過程中對遠動員和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可以逐步提高他們的情緒調控能力,有效地解決這些情緒問題。
(2)有助于學生增強意志品質和抗壓能力。
體育活動與運動員和學生的意志品質和抗壓能力有著密切的聯系。意志品質差和抗壓能力弱常是一些運動員和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表現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堅強的意志品質有利于他們克服體育活動中種種種困難,如環境、當時的現場氛圍,等主客觀的不利因素和條件。而在體育教學和訓練過程中,對運動員和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可以增強他們意志品質和抗壓能力。
安華鎮初級中學初三4個班級中每個班級抽5男、5女,4個班共抽40人。其中一班、二班20名學生作為對照組,三班、四班20名學生作為實驗組。
(1)觀察法。
在平時教學和學生自主練習的過程中,不施壓、輕松隨意的環境下,通過觀察選取40名籃球行進間投籃技術比較好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為實驗作準備。
(2)比較分析法。
在整個實驗過程結束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最后的測試成績和心理表現進行比較和分析。
(3)實驗法。
①實驗前的準備
首先,在平時教學和學生自主練習的過程中,不施壓、輕松隨意的環境下,通過觀察選取40名籃球行進間投籃技術比較好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然后對這40名學生在不預先通知的情況下組織一次模擬測試,測試的結果:對照組成績如表1,實驗組成績如表2。在測試中,通過觀察發現這些學生有以下一些現象:a.測試前口干,表情嚴肅且臉色發白;b.反復的向測試裁判問各種問題;c.執意要用自己帶的球測試;d.測試時運球跑動的動作僵硬,出手力度不受控制,球掉在地上去撿時拿不住球,反復脫手,甚至緊張到去撿時沖的過猛腳踢到球,把球踢得老遠。在投不進補投時變得毫無章法,亂投一起,到后來干脆自暴自棄不測了。從測試的結果看,兩個組的成績都不是很理想,在測試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況也是相當的糟糕。
表1 對照組實驗前的測試成績
表2 實驗組實驗前的測試成績
②實驗實行
實驗實行時,對一班、二班的20名學生還是按正常的技術教學為主,沒有對他們進行心理訓練教學措施。而對三班、四班的20名學生進行了心理訓練教學措施:
第一階段:首先運用語言開導法,時刻提醒他們,練得時候要像測試的時候那樣認真對待每一次練習,不能隨便,不能敷衍了事,測試的時候則要像平時訓練時那樣放松。讓他們提高對自己的認知,以前之所以達不到要求,是因為心理上緊張的問題,而不是技術上的問題。然后運用不斷施壓的方法,在上課前讓他們自己做測試前的準備,規定時間到后就開始測試,機會3次(中考有2次機會),3次中只要一次達到標準就可以,3次都達不到中考滿分標準的,深蹲300次或者跑個1500m,經過幾堂課的練習后學生就能適應這個壓力了。適應后,加大壓力,只給2次測試機會,幾堂課后多數學生又能適應了,而且較穩定,個別學生還是3次才能達到標準。最后只給1次機會,這時很多學生壓力會大增,發揮失常,一段時間訓練后,70%的學生能適應了,小部分學生雖然還有點緊張,但比剛開始時候大有改觀。經過以上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最后按中考的2次機會的測試,這時基本都能達到中考的標準了,而且都比較穩定,都表現的比較從容自信。
第二階段:不斷變換測試場地,因為平時上課時學校的體育教師會經常在一塊自己固定的場地上進行教學活動,學生會對這塊適應,一換場地有的學生就會產生不適應的現象,使得測試時發揮失常。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讓他們習慣于場地的變換,最后達到測試都穩定。
③實驗結果
進過一段時間訓練,學校組織一次初三年級體育模擬考試,測試結果為:對照組一班、二班中的研究對象共20人,測試成績如表3,實驗組三班、四班中的研究對象20人,測試成績如表4:
表3 對照組實驗后的測試成績
表4 實驗組實驗后的測試成績
(1)通過一段時間不采用心理訓練的教學,對照組實驗后測試成績和實驗前的成績相比較,雖然有一定的進步,但是仍然不是很理想。跟實驗組實驗后的成績相比更是遠遠不如。測試時大部分學生都表現的比較緊張,還是像實驗前的那次測試時的表現:①測試前口干,表情嚴肅且臉色發白;②反復的向測試裁判問各種問題;③執意要用自己帶的球測試;④測試時運球跑動的動作僵硬,出手力度不受控制,球掉在地上去撿時拿不住球,反復脫手,甚至緊張到去撿時沖的過猛腳踢到球,把球踢得老遠。在投不進補投時變得毫無章法,亂投一起,到后來干脆自暴自棄不測了;
(2)通過一段時間采用心理訓練的教學,實驗組實驗后的測試成績和實驗前的測試成績相比較,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有18人得到了滿分,滿分率達到了90%的水平。實驗后的測試成績也是遠遠領先于對照組實驗后的成績,在測試時學生們都表現的比較從容,淡定,動作技術穩定,而且同學之間都會相互加油鼓勵。并且在其它項目的測試時也是表現的非常的自信。
通過實驗組學生在測試中從容、淡定,自信心強,技術動作發揮穩定,對照組學生在測試中過度緊張,技術動作變形等充分說明:對初三年級學生體育中考進行心理訓練,是重要的,是必要的。實驗中運用的心理訓練方法也是簡單可行的,且是有效的。
(1)建議廣大的體育教師要深刻認識和體會到學生心理訓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建議體育教師要對眾多的體育教學心理訓練方法作分析和研究,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心理訓練方法,由于學校體育課堂課時數少,課堂時間短,所以心理訓練的方法要簡單、可行、且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