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東昌中學南校 上海 200122)
初中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幫助學生形成健康體魄的重要課程。在初中教學體系中,多數是以語文、英語以及數學等為主的理論課程,體育教學成為了學生可以鍛煉身體的唯一課程,許多學生對體育課程抱有極大的興趣。然而,現階段體育課程教學面臨著一些問題,表現為體育課程教學模式陳舊、教學內容比較老套。體育課程是一項注重實踐與操作的課程,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時間都被老師的理論講解所占用,僅留下小部分時間給予學生自由活動,使得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學習積極性逐漸降低,也無法達到增強學生體育素養以及強身健體的目的,為此必須要對初中體育課程教學進行創新改革。微課是一種新型的互聯網教學模式,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因此,本文采用實驗對比的方式研究了微課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初中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借鑒意義。
本實驗選取的對象為我校初中二年級兩個班級學生,總實驗人數為70人,將其平均分成兩個小組,其中一組為實驗組,35名學生,采用微課教學模式,另一組為對照組,35名學生,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驗開始前,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學習能力、身體素質以及體育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結果各項P值均大于0.05,表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掌握著整個教學過程的規劃,在課堂開始階段,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讓學生明白體育活動開展的目的和意義,并教導學生如何正確的開展體育活動,老師在講解完理論知識后,為學生進行動作示范,學生也跟著老師的動作進行練習,在學生基本掌握了動作要領后,老師讓學生逐個進行動作展示,并對學生展示過程中的不規范地方進行矯正與點評,所有學生都展示結束后進行自由活動,讓學生自主的進行體育練習。
實驗組學生采用微課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開始前,老師建立一個公共的互聯網教學平臺,如微信公眾號、QQ群等,并邀請所有學生進入到教學平臺中,之后老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結合現代最新的體育教學理念,將經典的體育內容制作成微課短視頻,教學視頻的制作要突出碎片化、完整性特點,確保每個教學視頻的時長為5-8min,比如說可以老師可以將常見的三步上籃動作拍攝成短視頻,遵守“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動作要領,讓學生能夠完整的觀看到籃球上籃動作。緊接著老師將制作好的微課短視頻上傳到教學平臺中,學生可以自主的下載與觀看教學視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重點講解,并將課前制作的微課短視頻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出來,讓學生能夠清晰的觀看到動作要領,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理論知識并掌握動作技巧,學生也可以根據視頻中不明白的問題進行討論,老師負責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隨后學生進行自主的體育練習,老師則密切關注每位學生的練習狀況,及時的更正學生練習中的不規范動作,保證學生練習的有效性。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反復觀看微課短視頻,從而幫助學生在課后進行鞏固,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水平。
在每學期課堂教學結束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進行體育水平考核,考核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理論知識考核以及體育技能考核。對實驗組學生開展問卷調查活動,在課堂上給每一位學生發放一份問卷調查,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真實作答,并在課堂結束后收回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含贊同開展微課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時間利用率、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統一規范技術動作以及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六個方面。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對兩組學生的測評成績信息進行分析與總結,通過χ2來核查計數資源,運用“±”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源,通過t值開展核查工作,當P<0.05時,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如下表1所示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體育理論與實踐成績對照表,表2為實驗組學生對體育微課教學模式問卷調查統計。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體育理論與實踐成績對照表(分)
表2 實驗組學生對體育微課教學模式問卷調查統計(n=35)人(%)
從上表1中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在理論成績以及實踐成績上都要好于對照組,可見微課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體育知識與技能上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贊同開展微課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時間利用率、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統一規范技術動作以及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六個方面,實驗組學生的支持率都在80%以上,特別是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方面,學生的支持率達到了88.6%。
微課教學可以將體育教學中比較抽象的知識點、難以理解的動作通過視頻、圖片的方式直觀的展示出來,方便學生進行學習,降低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此外,相比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微課教學模式具有較好的新穎性,能夠更好的和時代發展相契合,也能夠更好的滿足現代“00”后學生的學習習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對新鮮事物的探索需求,激發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體育課程教學中,從而有效的改善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素養。
對學生而言,微課教學模式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的內容,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是學生課外延伸的個性化閱讀和學習的最好載體;調查發現,如果是網絡課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時間是10分鐘內。學生認為網絡課堂通常都是45分鐘左右,很難集中精力,通常是打開視頻幾分鐘就關掉了。通過微課視頻的播放,學生清晰地明白某一知識點別人有著怎樣的觀點和思考,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學業水平。
體育學科作為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將運動技能與身體練習以視頻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特別是視頻中展示的人是自己的老師和身邊的學生,提高了展示學生的成就感,同時也有利于在學生中形成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參與運動鍛煉。
一方面,學生容易對微課教學模式產生較強的依賴性。將微課教學模式應用到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需要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等環節反復的觀看微課短視頻,使得許多學生出現上課不認真聽講的現象,也有許多學生沒有在教學前進行認真預習,將微課短視頻作為了臨時抱佛腳的工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一些中學生的自我管控能力較差,經常會在微課教學時間使用手機做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影響了微課教學的開展效果。另一方面,微課教學注重趣味性,忽略了實用性。目前,一些老師還不能夠充分認識到微課教學的本質,在制作微課短視頻時更加注重內容的趣味性,但是卻忽略了視頻內容的實用性,使得學生認為體育微課是一種娛樂方式,而不是學習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