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學朔州校區 山西 朔州 036000)
籃球運動是一項集體運動,受到世界各地的人群喜愛,它注重的是團隊精神、默契配合的精神。人們在籃球運動中各項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并且在籃球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運用到合作學習方式的教學方式,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還未得到全面性、規范性的教學。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方式能夠更好的提升教學效果。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高校院校強化了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在教學方法上也不斷尋求創新性,而合作學習方式也引起了相關領域學者的重視。本文通過研究高校籃球教學中合作學習方式的運用,進行實驗對比研究,探討合作學習方式對高校籃球教學效果的影響,旨在進一步了解合作學習方式的優勢,為高校籃球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籃球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本文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高校籃球選修班學生進行實驗,其中選取30名學生共分為兩組,一組15名學生為對照組,另外15名學生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在進行籃球教學實驗前(考核組成員是由高水平、高技術的籃球教師組成)進行技術教學、戰術教學、理論教學和能力培養的測試,并且獨立樣本T檢驗(P>0.05),說明選擇的實驗對象是正確有效的。
(1)文獻資料法。
本文以高校籃球教學中合作學習方式的實驗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以及維普網搜索合作學習方式的大量資料與數據,了解合作學習方式在高校籃球教學中應用效果,同時參考圖書館資料室的相關合作學習方式的資料與文件,并對其進行總結。
(2)實驗法。
以高校籃球選修班30名學生為實驗對象,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對實驗組的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方式教學,進行技術教學、戰術教學、理論教學和能力培養等方面的教學,為期4個月,對照組進行傳統教學方式;在實驗進行前和4個月后分別對兩組學生采用合作學習方式教學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得出本文結論。
(3)實驗設計與實施。
①實驗目的
測試高校籃球選修班15名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方式教學后的變化情況,與進行傳統教學方式的15名學生進行對比,以了解在進行合作學習方式對高校籃球選修班學生的技術、戰術、理論和能力培養的影響,并對合作教學方式的應用效果進行總結。
②實驗方法
第一:將30名籃球選修班的學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
第二: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均為同一體育教師進行4個月,64課時的教學與訓練,最后一節課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價。
③實驗設計
在高校籃球選修班教學的過程中,在合作學習方式教學中對15名籃球項目學生進行實驗,為實驗組。對他們進行合作學習方式教學,4個月內實驗組學生每課時教學時間為45分鐘。將另外15名學生作為對照組進行實驗數據的對比。在實驗前后對兩組學生的技術、戰術、理論和能力培養評價進行數據統計,在實驗4個月后,重測以上數據,得出結論。
④實驗時間和地點
實驗地點:高校籃球館。
⑤實驗內容設計
實驗組的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方式教學,進行技術教學、戰術教學、理論教學和能力培養等方面的教學,為期4個月,對照組進行傳統教學方式。
實驗前對受試者進行各項指標的測試,表1是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實驗前學生基本身體條件的情況,(P>0.05),說明選擇的實驗對象身體條件無明顯差異。
表1 受試者身體條件對比情況
(4)數理統計法。
將實驗所得的相關數據運用Excel統計軟件進行常規處理,計算出本文所需的平均值、百分比等數據,并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實驗前后的結果進行統計學處理,了解實驗前后的差異性,進而得出本文所需的相關結論。
合作學習具體代表的是學生為了完成某一項共同的任務,在明確自己任務與工作的基礎上進行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鼓勵學生積極合作的學習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與集體意識,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實現自己的價值與理想。本文針對合作學習方式的教學效果,對高校籃球選修班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進行技術成績、戰術掌握和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實驗研究,分析合作學習方式的教學效果。
表2 兩組學生實驗前后技術考核成績的對比分析表
對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技術進行考核,將技術考核成績進行統計,得出上表數據。
對上表展開橫向分析發現,實驗組學生實驗前技術考核成績為76.23,實驗后技術考核成績為82.14,實驗前后,實驗組學生技術考核成績的差值為5.91,運用配對樣本T檢驗對實驗前后實驗組學生的技術考核成績進行差異性檢測,結果P值小于0.01,說明,實驗前后實驗組學生的技術考核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從對照組來說,實驗前對照組學生的技術考核成績為75.12,實驗后的成績為79.26,實驗前后,對照組學生技術考核成績的差值為4.14,運用配對樣本T檢驗對實驗前后對照組學生的成績進行差異性檢測,結果P值小于0.05,存在一定的差異。
對上表展開縱向分析發現,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技術考核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獨立樣本T檢驗的P值大于0.05,這有利于保障實驗結果的真實性;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P值小于0.05,這說明,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技術考核成績存在明顯的差異。
綜上所述,在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說明合作學習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籃球成績有明顯的效果,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學生學習籃球技能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表3 兩組學生實驗前后戰術掌握情況的對比分析表
對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技術水平與戰術水平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進行統計整理,得出上表數據。上表是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實驗前后戰術掌握情況的對比,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的基礎戰術總頻數、戰術合理運用頻數無明顯差異,通過在實驗中實驗組學生運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籃球教學,發現實驗組學生的戰術掌握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在合理運用進攻基礎戰術與防守基礎戰術方面,實驗組都得到了提高,而對照組戰術掌握情況較差,這說明合作學習方式在高校籃球教學中有著良好的教學效果。
對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教學能力與裁判能力進行評價,將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得出上表數據。
從教學能力的角度來說,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教學能力評價值分別為3.34、3.28,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對兩組學生的教學能力進行差異性檢測,結果P值大于0.05,說明,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教學能力沒有顯著性差異,滿足實驗要求,能夠保障實驗結果的真實性。在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教學能力評價值存在明顯的差距,實驗組學生的教學能力評價值大于對照組,這說明實驗后實驗組學生的教學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
表4 實驗前后教師對學生能力培養評價的對比分析表
從裁判能力的角度來說,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裁判能力評價值分別為3.18、3.12,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對兩組學生的裁判能力進行差異性檢測,結果P值大于0.05,說明,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裁判能力沒有顯著性差異,滿足實驗要求,能夠保障實驗結果的真實性。在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裁判能力評價值分別為3.78、3.65,差值為0.13,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裁判能力評價值進行差異性檢測,結果P值小于0.05,這說明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裁判能力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此外,通過縱向分析發現,相較于實驗前來說,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教學能力、裁判能力評價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且實驗組學生的上升趨勢較為明顯,這說明,相較于對照組來說,實驗組學生的能力提升幅度相對較大。
總結,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教學能力、裁判能力沒有顯著性的差異。而在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教學能力、裁判能力均存在顯著性的差異,且實驗組學生的教學能力、裁判能力評價值均優于對照組,這說明實驗組學生的能力更為優異。由此表明,在高校籃球教學中,合作學習方式更能夠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裁判能力,相較于傳統教學方式來說,合作學習方式在提升學生籃球能力上更具優勢。
通過本文運用合作學習方式的實驗研究,學生在技戰術掌握、技術成績和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更加能夠提升籃球選修班學生的各項能力。合作學習方式更加有利于傳統教學方式,能夠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創新能力等,并且同時了解到合作學習方式能夠結合現代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增加學生學習籃球的機會,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主觀能動性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合作學習方式在高校籃球教學中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