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 浙江 杭州 310058)
本研究著眼于中國大學生男生身體素質其中一項上肢力量的測試引體向上能力的測試的現狀,目前我國大學男生體測結果中引體向上的數量是1次,(10次及格、19次滿分)。教育部體衛藝王登峰司長在2013年對全國20萬青少年的調查報告中近一半的人一體向上一個都做不了,還有很多連單杠都握不住。針對于這一現象,很多專家也都給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想法,同時也提供了很多訓練方法和建議。但縱觀訓練方法本身,需要學生依然要面對一些枯燥乏味的身體力量訓練,例如要進行俯臥撐,啞鈴上舉,拉借助彈力帶等,對于這些訓練學生的持續性有待進一步論證。本研究也嘗試用一種讓大學生更容易接受運動,一種快樂、時尚、流行的運動的方式——攀巖,代替傳統的上肢以及核心力量的“枯燥”訓練,嘗試經過攀巖運動的訓練的影響下對大學男生引體向上能力的促進作用研究及其效果反饋。希冀為高校提高大學生男生引體向上水平能力提供實驗依據和可靠訓練方法。
選取18名參加攀巖訓練大學一年級學生。
(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相關文件資料,收集與本研究課題相關的文獻。
(2)觀察法。
通過對實驗對象的訓練情況和表現為期一年的觀察。
(3)實驗法。
①實驗對象
為2017年入學的大學普通男生18名。基本情況為:平均22.3歲;參加攀巖練習1年時間,之前從未參加過任何攀巖的訓練。
②實驗設計
實驗采用同一樣本實驗前后進行統計學顯著性檢驗。每周進行2次攀巖訓練每次時長1個半小時,除此以外只參加跑步訓練。最后觀察實驗對象引體向上能力的情況。
(4)數理統計法。
采用數據應用EXCEL2007和SPSS20軟件處理。差異性水平取0.05,<0.01表示差異非常顯著,<0.05表示差異顯著。
表1 實驗對象身體形態指標實驗前后的比較
身體形態同指標測試與分析: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出,同一實驗對象在實驗前后身高P>0.05,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實驗前后身高無差異。但是在體重與BMI指數可以看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呈顯著性,根據均值比較,實驗期間,實驗對象體重與BMI均在增加。說明實驗對象進入大學后隨著學習壓力增大,身體鍛煉時間減少,代謝消耗減弱,物質資源豐富,吃多動少,體重有上升趨勢。
假設:H0:攀巖訓練對大學男生引體向上能力沒有顯著性影響,即μ=0;
(1)實驗前后測試數據正態分布驗證。
圖1 實驗前后數據正態分布采用Q-Q圖進行檢驗
由圖1可知,實驗前后數據符合正態分布,可以進行參數配對T檢驗。
(2)進行攀巖訓練前后男生引體向上能力比較結果。
表2 進行攀巖訓練前后男生引體向上能力比較結果
通過表2我們可以看出,在實驗對象進行為期1年的攀巖練習前后比較,引體向上的能力P<0.01,拒絕原假設,說明經過攀巖練習后,大學男生引體向上能力有顯著性提升。實驗前后相關系數為0.004,說明實驗數據具有高相關性。
影響我國大學生引體向上能力水平因素很多,何素艷等的觀點是體重和握力是影響我國男生引體線上的主要因素,舒文博等偏相關分析男大學生的引體向上能力與左上肢脂肪量、右上肢脂肪率、右上肢脂肪量、右上肢脂肪率呈負相關。袁磊等大學男生引體向上能力差也反映出當今很多髙校學生不良生活習慣加速了身體素質的下滑,特別是超重與肥胖現象嚴重影響了高校男生引體向上成績及其他測試成績。明確提出,體重與男生引體向上存在高度相關性,在隨著高校男生整體體重上升過程中,如何提升引體向上的能力,提出一個相當大的難題。很多文獻給出了一些建議,但學生興趣性不強,持久性訓練能力不足,通常會導致半途而廢,而不能有效的提升引體向上的水平。
攀巖運動作為當今學校比較流行的運動項目,很多同學都是抱有很大的興趣,按照課程練習方法,每周訓練兩次,每次一個半小時,攀登一定線路,期間學生只參加跑步,不參加任何其他訓練,一年后發現,學生的引體向上水平,有顯著性提升。
(1)興趣主導。
興趣是學習主要動力,引體向上是大學男生體質測試必要項目,因此很多大學男生都為此而頭疼,很多人找不到引體向上練習的興趣點,當面對一次到兩次失敗后,就失去了對這個項目的興趣主動。攀巖運動首先是一個快樂的有挑戰的項目,難以程度可以通過線路的難度來調節,完成方式靈活,深受當代年輕人喜愛,很多同學愿意嘗試參加這項運動,并獲得身體的鍛煉。因此攀巖首先提升了參與者的興趣點。
(2)心理幫助。
攀巖對提升男生引體向上能力有顯著性幫助,通過觀察法發現,男生引體向上一個都做不起來的,也能完成攀巖基礎線路的攀登,這大大激發了大學男生的心理內在驅動動力,產生自信心,形成的具體目標,轉移了引體向上一個做不起來的自卑心態。通過多次嘗試和訓練,自信心水平有等級式的提升,目標和愿景在不斷的增強,在興趣的引導幫助下,徹底融入到攀巖快樂的體驗分為當中。進而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引體向上的水平。
(3)力量輔助。
攀巖是一個項全身的力量運動,很多人發現引體向上一都做不起來的人,但是可以輕松的參加到攀巖訓練當中,這就是攀巖訓練具有一定的上肢復制力量功能,在手臂力量、握力不充足的前提下,依然能完成攀巖基礎線路的攀登,其原因是借助腿腳的支撐力量輔助手臂進行攀登,在進行多次訓練后,手臂力量和握力逐漸形成力量增長,不斷的在取代腿部力量的發力。這就形成了一個上肢力量不斷增長點過程。
引體向上的練習,不僅僅是上肢力量的練習,還要具有一定的核心力量。盡管測試組的數據顯示,在實驗前后,測試組的體重還是有顯著性提高,這對于引體向上起到了阻礙作用,但是引體向上的能力水平依舊處在提升狀態,這說明,參加攀巖運動,所獲得力量遠遠大于體重增長帶來的負面效果。攀巖運動正是發展全身力量刻畫小肌肉群的運動,經常參加攀巖練習,可以鍛煉上肢、下肢和核心力量,鍛煉屈指肌,提升手指的指力和握力。對大學男生引體向上有促進作用。
堅持規律性攀巖運動是有助于提升大學男生引體向上水平能力。大學男生隨著年級升高,課業壓力增大,參與鍛煉的時間減少,體重有上升趨勢。體重與男生引體向上有一定的關系,但不起決定性作用。通過攀巖運動,可以讓大學男生以興趣主導,通過練習,發揮出攀巖運動的特征,有效的提升男生引體向上的水平能力,其主要原因是通過攀巖循序漸進的難度增加,充分鼓勵男生能夠找到自信心,以下肢輔助上肢力量不斷進行上肢力量的強化。建議高校可以通過攀巖課程、課外輔導、社團活動等形式不斷開展攀巖的運動,以攀促練,提升大學男生引體向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