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小曉 李衛東 李建春

【摘 要】本文論述1+X證書背景下高職教師能力雙螺旋提升,構建“1+X”證書背景下教師教學能力雙螺旋結構模型,并基于教師教學能力的雙螺旋結構模型,提出提升高職教師教學能力的路徑:改變教學觀念,提升職業素養;強化創新思維,提升教學能力;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培養信息素養;提升教學反思能力,制訂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案。
【關鍵詞】1+X證書 雙螺旋模型 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3-0052-02
2019年1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2019年4月,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發布《關于持續招募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的公告》。招募期間共收到260家單位提交的550份有效申請。經過專家遴選等程序,現已產生64家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的77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擬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同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高職院校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學標準和職業技能標準的對接,要求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這就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標準。
一、“1+X”證書背景下教師教學能力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
教學能力是衡量教師專業知識、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直接對教學活動產生影響,從而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1+X證書制度的實施,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標準,市場的變化、行業的需求,要求教師多樣性、多元化地提高自身素質。雙螺旋模型來自生物學領域,本來是用來描述DNA分子的結構,即兩條主鏈似“麻花狀”繞一共同軸心以右手方向盤旋,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雙螺旋構型。由于“1+X”證書背景下高職教師教學能力主要表現在基本技能和學科專業知識兩個維度,筆者試借用雙螺旋結構模型來對教師教學能力進行構建(見圖1)。在教師教學能力雙螺旋結構模型中,教師基本技能、學科專業知識這兩條鏈圍繞教師教學能力、素養這個中心軸相互盤旋,形成一個動態上升的過程,展現了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動態過程。
從圖1來看,基本技能方面,教師在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等指標上,需要在迭代的模型中及時根據反饋的信息做相應的調整、培訓、交流,依托團隊的力量加以提升。1+X證書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多面手,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學科專業知識方面,課程標準是對學科課程性質與定位、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要求、課程實施的建議等的指導性文件。教師應立足學科體系知識內容,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崗位需求和職業資格證對職業技能與相關知識點的要求,明確課程內容;應基于工作任務序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以工作任務為載體構建項目課程體系;應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系統規劃并落實到學期、項目、章節、單元,對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崗位的技能點。
二、基于雙螺旋結構模型的高職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路徑
(一)改變教學觀念,提升職業素養
教師的能力不單單體現在專業知識方面,同時也體現在職業素養方面,要求具備一定的行業認知,并在授課過程中注意滲透行業知識技能,潛移默化對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進行培養。例如,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認證教材中,在職業道德與職業安全及環保認知模塊,要求具備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職業安全和健康保障認知、環境保護和節能處理認知;在物流基礎與行業認知模塊,需要具備物流基礎與行業、組織環境、前沿發展與創新等方面的認知;在基本管理技能應用模塊,應掌握數字應用與辦公處理,自我管理、溝通,管理理論與方法應用與合作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二)強化創新思維,提升教學能力
教師的教學能力還體現在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等方面,要求要有創新、有特色。教師應以培訓師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考證培訓,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授課方式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具體來說,教師應強化創新思維,打破傳統授課模式,對課程呈現和課程開發、互動方法、現場控制方法和技巧、處理問題的專業技巧、語言表達的提升方法、發音、身體語言的規范表達等方面加以改進,提升教學能力,根據不同受眾群體有針對性地進行講授。例如,在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認證教材(中級)的職業基礎模塊4物流創新與創業單元1物流管理中的創新思維中,教師的講授要從專業的角度來展開,作為物流管理專業跟其他專業有何不同,引用的案例要具有物流的代表性,這要求教師要廣泛涉獵物流方面的知識,了解物流行業的前沿知識。比如引入案例活魚運輸,要求學員思考古今中外的活魚運輸方式,思考以下問題:前人使用過的方式是否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社會是一個技術發展的時代,物流升級靠科技推動,那我們在活魚運輸過程中,能否有創新思維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時候就考驗教師對物流行業前沿動態的關注度了,“無水包裝”這項科學技術能實現長距離、長時間保活運輸。由此切入物流知識點運輸和成本的內容。這里可以要求學員通過思維導圖來發散知識點。
(三)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培養信息素養
1+X證書背景下,教師應積極拓寬社會服務面,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培養社會群體技能水平及創業能力。這需要教師綜合能力特別是信息處理能力的提高。例如,在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認證教材(中級)項目6數字化與智能化應用中,智能化倉儲系統作業管理中,除實操訓練外,教師還要合理開發利用課程教學資源,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具體要通過任務驅動、崗前培訓、技能比武、任務鞏固來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這要求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精心設計,教案、授課過程、授課重難點都要貼合物流信息化的實際需求,才能讓學生快速掌握。
此外,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教師要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化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應積極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深度、個性化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培訓質量。人工智能與教育領域的融合不斷深化,1+X證書要與國際接軌,教師要學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重構學生學習和培訓流程,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實現人才培養規格與國際標準接軌,在課程實施中始終貫徹內容的標準化,按照標準流程進行教學,實現各個環節的模式化,提升學生國際化意識,使其與企業要求更加貼近。
(四)提升教學反思能力,制訂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案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成效的價值判斷。教學反思能增強教師的預測和診斷能力,通過教學反思,教師能預判學生相關知識盲點、認知偏差,分析查找原因并設計合理的學習順序。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狀況的考查,對教學活動成效的考察,通過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來提升教學反思能力。在此過程中,思考教學目標能否按課程標準規定,能否將教學任務轉化為學習目標;課程內容是否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能否按照實際選擇和優化;等等。最終制訂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案。
總之,實施1+X證書制度,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創新。1+X證書制度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對教師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教師在職業生涯中要想獲得可持續發展,在人才培養通道上提升學生培養的質量,就應不斷提升基本技能和學科專業知識,二者的提升呈現雙螺旋上升的趨勢,并通過不停反饋修改,最終獲得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壽冰.高職院校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0).
[2]張兄武,徐銀香.地方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研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9(2).
[3]曾曉進,魏飛躍,周曦.論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構成[J].教育教學論壇,2019(3).
[4]王磊,魏艷玲,胡久華,等.教師教學能力系統構成及水平層級模型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8(6).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整合與重構:基于構建智慧物流背景下的《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改革與實踐”(GXHZJG2017B29);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項目“廣西職業教育物流管理專業及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院級項目“基于蓄冷技術的冷鏈物流運輸設備的應用研究”(191104)
【作者簡介】農小曉(1982— ),女,廣西百色人,工程碩士,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李衛東(1966— ),男,甘肅臨洮人,博士,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李建春(1964— ),女,湖北麻城人,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教授。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