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欣敏,易 琰,王貝貝,劉文尚,王彥璋,任 瀟,唐金根
近年來,隨著MOOCs學習平臺的興起,優質教育資源在時間、地域上沖破限制,共享促進了教學內容、方法、模式和教學管理體制機制發生變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同時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具有革命性影響”,標志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是21世紀我國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2017年,《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第十四篇第五十九章提到要加快完善現代教育體系,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推動各類學習資源開放共享,整合各類數字教育資源向全社會提供服務,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課題旨在通過對湖南省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現代中小學體育教師在現有的專業核心素養培訓的現狀,同時了解中小學體育教師對MOOC學習的態度,為之后建設相關體育專業核心素養MOOC平臺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小學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的入門期,體育教師是培養中小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的執行者,因此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核心素養,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認真上好體育課顯得尤為重要。論文就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核心素養培養模式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現在中小學專業核心素養的培訓情況。
課題選取湖南省中小學體育教師為研究樣本。根據課題內容,筆者一共設置了12個題目,教師進行網上問答。本次發放的問卷一共300份,有效問卷214份,有效率為73.33%。數據錄入采用Excel軟件,數據處理采用SPSS19.0軟件。

從小學教師所教科目來看,排在前三的項目依次為田徑、籃球、足球,占比分別為42%、29.6%、28.4%。排在后三位的項目依次為排球、武術、羽毛球,占依次為6.2%、7.4%、7.4%。
從初中教師所教科目來看,排在前三的項目依次為田徑、籃球、足球,占比分別為60.0%、22.7%、22.7%。排在后三位的項目依次為武術、健美操以及并列倒數第三的羽毛球、體操、乒乓球,占比依次為10.7%、12.0%、14.7%。
從高中教師所教科目來看,排在前三的項目依次為田徑、籃球、足球,占比分別為47.4、33.3%、28.1%。排在后三位的項目依次為健美操、羽毛球、體操,占依次為10.5%、10.5%、12.3%。

從小學教師學校所包含的培養模式來看,排在前三的項目依次為聽課評課、同行經驗交流、網絡教學,占比分別為82.7%、74.1%、51.9%。排在后三位的項目依次為與專家研討互動、案例分析教學、參考觀察,占比分別為35.8%、40.0%、40.0%.
從初中教師學校所包含的培養模式來看,排在前三的項目依次為聽課評課、同行經驗交流、觀看名師課堂實錄,占比分別為73.3%、61.3%、58.7%。排在后三位的項目依次為導師指導下自學、案例分析教學、與專家研討互動,占比分別為29.3%、32.0%、40.0%.
從高中教師學校所包含的培養模式來看,排在前三的項目依次為同行經驗交流、聽課評課、觀看名師課堂實錄,占比分別為78.9%、75.4%、59.6%。排在后三位的項目依次為案例分析教學、網絡課堂以及并列倒數第三的與專家研討互動和參觀考察,占比分別為36.8%、40.4%、42.1%。
從小學教師所參與的培養方式來看,排在前三的項目依次為聽課評課、同行經驗交流、專家講座報告,占比分別為71.6%、70.4%、50.6%。排在后三位的項目依次為案例分析教學、導師指導下自學、與專家研討互動,占比分別為34.6%、35.8%、35.8%。

從初中教師所參與的培養方式來看,排在前三的項目依次為聽課評課、同行經驗交流、觀看名師課堂實錄,占比分別為70.4%、62.7%、54.7%。排在后三位的項目依次為導師指導下自學、與專家研討互動、參考觀察,占比分別為29.3%、37.3%、38.7%。
從高中教師所參與的培養方式來看,排在前三的項目依次為聽課評課、同行經驗交流、專家講座報告,占比分別為75.4%、71.9%、59.6%。排在后三位的項目依次為案例分析教學、參考觀察、導師指導下自學,占比分別為35.1%、38.6%、40.4%。

從縱向對比來看,各個層面的教師的參與人數基本上是從校本培訓、縣級培訓、市級培訓、省級培訓、國家級培訓依次遞減。
從橫向對比來看,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高等中學占比最高,初中占比最低;市級培訓高等中學占比最高,小學占比最低;縣級培訓初中占比最高,高中占比最低;校本培訓小學占比最高,高中占比最低。

從上表來看,小學體育教師認為應提升的核心素養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語言表達能力、先進教學手段能力、對運動性疲勞及損傷急救處理能力,占比依次為49.4%、49.4%、42%。排在倒數第三的依次為對學生健康標準科學評價能力、器材設計及場地維修能力、保護與幫助能力,占比分別為21.0%、22.2%、28.4%。
初中教師認為應提升的核心素養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動作示范能力、先進教學手段能力、組織競賽和裁判工作,占比依次為49.3%、49.3%、45.3%。排在倒數第三的依次為器材設計及場地維修能力、對學生健康標準科學評價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占比分別為28.0%、29.3%、33.3%。
高中教師認為應提升的核心素養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先進教學手段能力、組織競賽和裁判工作、語言表達能力,占比依次為57.9%、50.9%、45.6%。排在倒數第三的依次為對學生健康標準科學評價能力、保護與幫助能力、制定教學訓練能力,占比分別為29.8%、33.3%、36.8%。

表6 中小學體育教師對MOOC的了解程度分析
在學校與教師對MOOC課程了解程度來看,高中均值最高為2.86,初中最低為2.80,因此,在了解程度上高中對MOOC的了解最高,初中最低,但從顯著性來看,0.961>0.05,所以三個層次對MOOC的了解程度區別不大。
從均值的95%置信區間來看(5為非常了解、4為比較了解、3為基本了解、2為不太了解、1為很不了解),三個層次的均值皆處于2-3的分數之間,即三個層次的教師他們對于MOOC課程的了解程度處于不太了解到基本了解之間。

表7 中小學體育教師學習MOOC效果分析
在學校與教師對MOOC學習的效果來看,高中均值最高為2.88,初中最低為2.64,因此,在MOOC效果上高中最好,初中最差,但從顯著性來看,0.645>0.05,所以三個層次對MOOC的學習效果區別不大。
從均值的95%置信區間來看,三個層次的均值皆處于2-3的分數之間,即三個層次的教師他們對于MOOC的學習效果界于基本滿意到不太滿意之間,這證明教師們在之前所參與的MOOC培訓中并未學到實際的知識或其實際需要的知識。

表8 中小學體育教師愿意學習MOOC的態度分析
在教師是否愿意繼續學習MOOC的態度來看,高均值最高為4.00,小學最低為3.75,因此,高中最愿意,小學最不愿意。但從顯著性來看,0.392>0.05,所以三個層次對于MOOC的學習態度區別不大。
從均值的95%置信區間來看,三個層次之間的均值均處在3-4之間,即在基本愿意至比較愿意之間,甚至高中達到了均值為4的評分,評分非常高。我們可以得知三個層次的教師基本都愿意通過MOOC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核心素養,因此,我們進行MOOC資源的整合非常有必要。
從上述調查結果來看,目前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核心素養培養情況如下:
第一,學校開設項目有限,限制了教師專業核心素養的發展。不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教師所教學的科目都主要以田徑、籃球、目為主。追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三點。第一,國家政策,田徑是中考的必考項目,籃球與足球是國家大力提倡的運動;第二、學校設施,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是學校的標配,因此它具備有場地優勢;第三,推廣較好,田徑、籃球、足球三個項目經常開展較大的國際性的比賽,且能夠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直播,推廣較好。其余開設較少的科目,筆者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各層次之間學生年齡的導致對不同的項目適應性不同,如小學生對于排球這類專業競技項目學習較為困難,比賽時受場地限制,而初中和高中學習比例較高,是因為他們年齡較大,能夠掌握這類競技性的運動。第二,教師資源較少,如體操和武術兩類科目,其專業性較強,對教師要求較高,沒有進行過專門學習的教師無法進行教學,且現在的體操老師與武術老師較少,導致武術與體操在學校無法推廣。然而,這些原因就可能導致了一些教師進入學校后并不會教自己所對口的專業,而是根據學校的需要再另外學習其他專業的知識,最后導致教師的知識系統雜而不精。
第二,培訓內容無法滿足教師專業核心素養的發展。中小學體育教學師生互動性較強,且要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發育特點。一些教學技巧、方法、手段的靈活運用恰恰是教師培訓需要了解的內容。而現在教師所參與的培訓還只是以聽課、評課,同行經驗交流,觀看名師課堂實錄與專家講座報告為主。這類培訓課程的缺陷,筆者認為有兩點:第一,培訓課程中主要通過以理論學習為主,忽視了中小學教師作為教育教學具體實踐者的發展需求,往往理論精彩新穎,而對工作的實際效果提高差強人意,導致一些教師對培訓活動不以為然,使培訓學習流于形式,無法提高教師的知識能力。第二,培訓課程零碎雜亂,教師參加的培訓或許能解決當下教學時所面臨的問題,但其在整體上缺乏知識的系統性和連續性,無法滿足教師多樣化發展的需要。
第三,教師難以獲得高等培訓的機會。中小學體育教師主要以校本培訓和縣級培訓為主,參加國培和省培較少,使得了教師獲得的資源、學到的知識不同,從而影響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
第四,培訓內容不能滿足教師的需求。根據統計與分析,中小學教師最希望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先進教學手段能力、動作示范能力、組織競賽和裁判工作、對運動性疲勞及損傷急救處理能力等,而這些內容都是教師在實踐當中常用到的知識與技巧,但是在教師培訓時卻沒有體現出來。
總的來說,目前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核心素養培養模式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筆者提出希望以MOOC平臺的方式彌補傳統培養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第一,打造中小學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建設平臺。在表6、表7、表8的統計中,我們可以得知,雖然教師在網絡培訓中的學習效果并不好,但各教師還是非常愿意通過MOOC學習來繼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因此,我們應個根據以前的網絡平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建設一個符合現代體育教師需要、能夠提升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核心素養的的MOOC平臺,
第二,樹立以學習者為本的教學理念。在中小學教師的MOOC培訓中,首先應該確定教師的主體地位,平臺應該營造一種合作交流的培訓氣氛,使教師主動發揮其主體性。其次,要注重教師的全面發展,全面培訓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教育專業素養、職業道德素養等方面,最終完成教師專業化的自我構建。第三,注重教師個性的發展。中小學教師的培訓要關注教師的個體差異,不能“一刀切、一鍋端”。應采用不同的方法對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角色的教師進行不同內容的培訓,使每個教師的個性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第三,設置科學的MOOC培訓課程。在初步建立MOOC平臺時,筆者認為可先以田徑、足球、籃球為主,針對語言表達能力、先進教學手段能力、動作示范能力、組織競賽和裁判工作、對遇見運動性疲勞及運動損傷急救處理能力這些這幾個方面出發進行篩選整合,使教師獲得先進的教學理念,讓教師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有效轉化到實踐當中,以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同時在為了使不能參加高級培訓的教師同樣能有機會聽到高級講座的培訓,MOOC平臺建設時也應整合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市級培訓等資源,讓體育教師即使不能參加這類高級培訓也能了解其知識內容。
第四,注重課程中理論與實踐并重。理論學習是解決問題的基礎,也是進行教學實踐的基礎。實踐的目的是深化知識,提高能力。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兩者相互依靠相互促進。因此在中小學MOOC培訓中,既要有深刻的教育理論知識,也要注重小學教師實踐的交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促進教師專業核心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