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敏
【摘要】教育的基礎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對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個人性格品行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從家庭教育對于青少年能力的影響和聯系這兩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探索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家校共育的實施方案。
【關鍵詞】家校共育?數字化?成長促進
家庭教育作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影響是值得我們深入探索的。對青少年而言,家庭成員對其的影響遠遠大于老師甚至班主任的影響。孩子在小時候,其行為與性格具有模仿性和依賴性,會以一個對象或者幾個對象作為自己的思想模仿對象,這些對象正常都是家庭成員。所以說,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家庭成員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才能夠使得青少年健康成長。
一、家校共育的作用和意義
家校共育可以讓孩子的大腦和智力得到科學的開發,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幫助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需要在孩子幼兒階段就加以灌輸和培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孩子關注點,培養學生的相關能力和學習習慣。比如說,孩子比較安靜,就可以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學生比較活波,可以培養學生鍛煉的習慣,等等。但是,在習慣形成的同時需要監督和輔導,這時候就需要家長進行協助和指導。其實,家校共育教育的項目更主要的是十分細小的細節習慣的養成,這些看似很小的習慣,組合起來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家園教育是具有調節性的,在孩子低年級學習的階段,我們首先教給孩子的就是認知能力,對一些事物有著簡單的認知了解。如一些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會給孩子一個簡單的認知,在教育的后期階段,可以嘗試引導幼兒探索與發現的眼光。這樣,在后期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也是我們家園教育的意義所在,并不是單純的智力開發,也注重做人的教育,做事的教育,這也是孩子進行教育的目的所在。
二、家校共育數字化具體實施建議
(一)提高家長校園教育的參與力度
教育是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實施進行的,單純的課堂學習習慣還無法做到對孩子的大腦進行有計劃和科學的刺激,使得孩子的大腦各個部位功能能夠得到完善。這一系列教育方案還需要家長的配合與監督。有些孩子在課堂中可能表現很好,但是回到家以后就會放縱自我,認為沒有老師的約束,就可以為所欲為。其實,這是十分不正確的行為。家長也需要對孩子進行監督和培訓,確保孩子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家長也應當理解學前教育的意義所在,不能夠要求教師教學生背多少古詩,記住多少單詞。這些都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育更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和細節習慣。所以說,家長首先要對學前教育有一個良好的認知,然后在參與其中,配合教師要求,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得到科學的培養。
(二)共同培訓,及時交流
利用即時通訊工具進行師生溝通,極大地方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更加有利于學生學習探索,對于課后知識點的鞏固加深也是有益處的。學生學習的內容是需要鞏固的,根據調查,如果學習一個內容不及時進行多次鞏固練習,學生的遺忘率能夠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所以說,學生對知識點的及時鞏固是十分重要的,而信息化資源的發展,就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點的鞏固。現在有效的攝影設備,網絡課堂平臺,網絡資源信息,都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家長在家庭之中實施監督和教學建議,及時與教師利用數字化設備進行交流與合作,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
(三)教師錄制微課,家長監督學習,拓寬學習時間
小學數學內容的學習,不可否認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的,教師需要和家長共同合作,延長學習時間線,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課堂內容。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視頻教學軟件也隨之誕生。根據可靠調查研究,學生在課堂之中是無法實現45分鐘注意力完全集中的,只有15分鐘左右的時間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黃金時間段,并且每個學生的“黃金時間段”并不是相同的一段時間,應對這種注意力集中黃金時間錯開現象,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微課的錄制,微課可以方便學生進行課后復習和查漏補缺。
筆者認為,教師還可以將微課與課后作業相結合,家長進行課后監督,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可以略微超前,讓學生必須利用微課進行預習。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提前認真復習,還幫助學生鞏固今天所學習的內容。比如,在進行小學乘除法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進行乘除法的應用作業布置,將各種乘除法利用與實際生活之中,讓家長對學生進行監督,扎實學生學數學基礎的基礎。
三、結束語
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和發展的基礎階段,更是孩子茁壯成長的基石。教育的正確開展和實施,有利于學生后期的學習和成長。所以說,教師和家長應當在教學中共同配合積極探索更符合孩子心理的教學方案并加以實施,以此促進孩子在心理和學習上的成長。這也是小學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李艷艷.數字化對促進教育技術發展的探討[J].新校園,2017,(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