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根植于農村、直接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教育服務功能的鄉村成人學校,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的實現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文章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新時代背景,探討了鄉村成人學校在助力鄉村振興過程中面臨的時代之機、歷史之困與發展之路,為各鄉村成人學校新時代轉型發展提供了借鑒,以此實施精準有效成人教育供給,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成人學校;精準教育供給
[作者簡介]婁眉卿(1982- ),女,上海人,上海開放大學松江分校,講師,碩士。(上海 ?201600)
[中圖分類號]G7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20)06-0078-06
一、時代意義及研究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統籌謀劃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要求健全黨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鄉風文明培育行動,加強農村文化引領。
要實現國家戰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總要求,勢必離不開教育,特別是鄉村成人學校教育服務功能的持續作用。沿海郊區各農村鄉鎮成人學校(簡稱“成校”)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曾經在掃除青壯年文盲、推廣農業科技、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基層干部管理水平、新農村建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提升村民綜合素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時代背景下,要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開展“實際實用實效”的涉農專業教育培訓;要培養、打造一批懂農業、懂生態、愛農村、善治理、強黨建的農村村干部,在鄉村這塊廣袤的“試驗田”上調動教育主體職能,增加農村成人教育供給,統籌協調鄉村教育資源;要傳承優秀鄉村文化,在鄉風文明、精神文明陣地、農民素養提升等方面持續發揮教育服務功能。在解答鄉村振興的時代命題過程中,承擔農村成人教育的鄉村成人學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更發揮著不可替代、支持服務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這為轉型中的鄉村成人學校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與難得歷史機遇。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成人學校發展的“歷史之機”
鄉村振興戰略是原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既切中當前城鄉一體化發展、均衡化發展的短板,也積極探索生產要素、資本、人力資源在城鄉間的有機流動。這一重大思想戰略的歷史淵源、目標作用、規劃宣傳等工作需要落實,讓黨的重大戰略為廣大農村群眾知曉、接受與認可,必須有戰略思想教育宣傳的“責任主體”。根植于鄉村發展近40年的鄉村成人學校,其核心功能是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教育服務,在貼近“三農”上有天然優勢。在廣大鄉村、田間地頭、茶館村舍宣傳鄉村振興戰略,是鄉村成人學校創新發展的“試驗田”。
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大目標,對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有更為深刻的內涵與更為廣闊的外延,也為鄉村成人學校發展提供了豐富空間。
1.以產業興旺代替生產發展,鄉村成人學校在職業農民培育、農業技能培訓等涉農教育上大有可為。農村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強調在農村不僅要注重生產,而且要注重三大產業的融合發展、城鄉間的有效流動與協調發展。產業興旺這個基礎不牢,后面目標都無法順利實現。產業興旺歸根結底是涉農產業的人才興旺,強調走質量興農、戰略興農、品牌興農之路,需要大量專業的職業農民、農技人員、返鄉創業青年。對上述涉農教育培訓人才的有效供給,是鄉村成人學校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2.以生態宜居代替村容整潔,鄉村成人學校在生態環境理念、生態文明習慣、參與生態環境建設上大有可為。從“廁所革命”到沿海發達城市鄉村已經開展的“垃圾分類”,從鄉村村容村貌“環境治理”到沿海發達城市鄉村探索的“標準化鄉村建設”,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戰略不僅僅停留在村容村貌的環境整治上,更要站在生態文明的高度,特別需要鄉村成人學校發揮鄉村成人教育的宣傳引導優勢,結合現階段實踐的社區教育共同體模式,協調村內各級各類公共教育資源,在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意識、生態環境有效開發上適時引導,真正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3.以治理有效代替管理民主,鄉村成人學校在探索法治、自治、德治的鄉村治理中大有可為。《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提出,基本形成現代鄉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農村基層黨組織更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村民自治實踐進一步深化,村級議事協商制度進一步健全,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鄉村成人學校在提供鄉村公共教育服務、參與完善公共管理、培訓鄉村基層黨員干部,提升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培育多種社會主體共同參與鄉村治理等方面都大有可為。
4.重提鄉風文明,借助農村社區教育,鄉村成人學校在鄉風文明的塑造上可以發揮核心功能。鄉風文明從本質上體現了農村精神文明,其核心在于推動和引導廣大農民樹立新的思想境界、理念和意識,養成科學、合理、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鄉村成人學校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終身學習文化、擴展信息技術應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鄉村法治建設、傳承農耕文化、厚植宣揚家風家訓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可以借助原有的社區教育基礎,鞏固優勢,持續發力。
5.以生活富裕代替生活寬裕,是鄉村成人學校教育服務的歸結點。鄉村振興是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內容。從寬裕到富裕,雖一字之差,卻有著更深層次的要求,也有著更為廣泛的提升空間。鄉村成人學校要在助推產業興旺、參與社會治理、鑄造鄉風文明上做好文章,最終歸結為農民生活更富裕,在獲得感、幸福感的提升中重新定位學校事業發展的新功能、新發展、新空間和新使命。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成人學校發展的“現實之困”
1.鄉村成校培育培訓的教育主體責任缺失,有淡化和邊緣化風險。“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通過對美國戰后經濟的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農業生產的增長中,20%靠的是物質投入,另外80%靠的是教育和與教育相關的科學技術的作用”①,可見教育在農業生產和發展中的顯著地位和作用。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教育供給助力戰略過程中,涉及教育、財政、農業、婦聯、人社、群團、本級鄉村政府等諸多部門,但目前各部門各自為政,條塊分割明顯,未能形成由當地鄉村成人學校為教育主體的統一規劃與管理,特別是教育有效供給中缺乏“領頭羊”,整體合力作用的發揮受限。
同時,多年來鄉村成人學校從事的成人教育受村鎮政府的重視非常有限,沿海郊區的農村成人學校又多受村鎮政府及區縣教育主管部門的“雙重領導”。在多頭管理過程中,體制機制長期受阻,不少鄉村成人學校的基礎設施老舊,教育經費下撥后缺乏長期有效、多部門協調的“項目引領”,導致鄉村成人學校的教育主體功能不斷弱化,有的甚至出現了淡化與邊緣化風險。沿海發達城市某些鄉村的成人學校撤并,取而代之的是青年夜校、婦女學校、田間課堂、創業學校等各教學門類,嚴重阻礙與限制了成人學校主體作用的發揮,亟須理清與理順,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教育供給上的組織保證。
2.鄉村成人學校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第一,鄉村成人學校教師存在“角色沖突”。管理心理學上的“角色沖突”是指當個體在工作中面臨多種期待時,如果服從了一種角色的要求,就很難滿足另一種角色的要求,這時便產生了角色沖突。鄉村成人學校整體上人力資源相對短缺,身兼多職是許多成人教師的常態。對于教師而言,多角色的現狀不僅帶來了工作壓力,更重要的是鄉村成人學校以“辦班”為主的教學管理與以學科研究為主的職業發展之間的矛盾特別突出,讓承擔更多教學管理工作的教師有勞無所獲的感覺。長此以往,不僅影響鄉村成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也很難充分發揮其特長,難以形成競爭優勢。
第二,鄉村成人學校教師專業化培養“放任”。教師作為專業化水平較高的職業,其本身也需要繼續教育培訓。多年來,鄉村成人學校多數尚未制定完善的教師培訓制度,教師專業化培養工作沒有形成長效機制。鄉村成人教育教師業務指導由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大學)或區縣教育局承擔,有的鄉村成人學校教師沒有后續接受正規的繼續教育培訓,或培訓的普通教育內容根本無法應對成人教育要求。教師培訓中沒有對實踐操作有硬性的學分及研修學時規定,多從“自我發展、自我需要”出發,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上缺乏統一考慮與頂層設計。
第三,鄉村成人學校教師特色化發展“滯后”。今天的鄉村成人教育,在依靠網絡開展教學的模式下,信息化素養及教學團隊運作能力欠缺。鄉村成人教師在貼近“三農”的涉農核心素養上的缺失,導致其實踐教育不足,與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之間缺少合作,產教融合不到位,培養的學生缺乏實踐技能。同時,區別于普通學校的“辦班管理”能力,開放包容的教學團隊組織能力,開展以網絡課程、在線課程、直播課程、移動課程為中心的信息技術能力,這些都是目前鄉村成人學校教師特色化發展所缺乏的。這些限制教師專業發展的瓶頸,是目前鄉村成人學校內涵發展的薄弱之處,也勢必影響成人學校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責任發揮,導致優質有效農村成人教育供給不足。
3.涉農培訓,缺乏統一規劃與拳頭培訓,有被分散與替代的風險。從2017年年底中央首次提及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國家大力發展涉農專業,加上之前鄉村成人學校特有的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功能,“涉農”培訓特別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業技能培訓已經開展。但是,在實踐操作過程中,作為教育供給主體部門的鄉村成人學校缺乏有效的規劃,更缺乏有吸引力的拳頭“涉農”培訓。
以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所對應的培訓主體——新型職業農民為例,現階段,沿海發達地區鄉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都在積極探索“家庭農場主”模式。率先培育和發展家庭農場的上海市松江區,家庭農場模式以農戶家庭為經營主體,實現了生產規模化、專業化和集約化,成為推進鄉村振興、實現產業興旺的典型現代農業模式。但縱觀上海松江各鄉村成人學校,提供“家庭農場主”職業培訓的規劃與菜單“少之又少”,鄉村成人學校在厚植社區教育、社會治理、熱熱鬧鬧營造鄉風文明的同時,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最基礎的產業興旺“涉農”培訓中敗下陣來,社會服務功能出現明顯短板。
鄉村成人學校在提供與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相匹配的特色農產品、綠色產業、品牌化經營的涉農培訓上幾乎空白,僅有的培訓也是承擔組織功能,充當零星培訓的臨時組織者,自身缺乏長遠的規劃與專業師資。對農民進行“全產業鏈”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更為短缺,這是當前沿海發達地區鄉村成校在提供有效教育供給時所需考慮的。要特別警惕鄉村成人學校“社區教育”強、“涉農教育”弱、“長短腿”走路的怪相,這必然影響鄉村振興戰略的產業基礎,也事關鄉村成人學校的生死存亡與長遠發展。
4.鄉風文明與社會治理,缺乏深度參與和規范化,有同質化風險。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沿海發達地區在參與社會治理及鄉風文明過程中,依靠鄉村成人教育中社區教育的特定功能與特殊優勢,進行了諸多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在優秀傳統文化、鄉土教材、生態風貌、和諧共生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等方面頗有成績。但是,在轟轟烈烈的“鄉村社區教育”過程中,要冷靜看待熱鬧背后的問題,注意問題背后的伴生風險。
鄉村成人學校主導的社區教育,有急于求成而忽視循序漸進的風險,主導主演各種與村生態、鄉風、治理有關的活動熱鬧非凡,卻經常是少數“熟面孔”反復參與,很多農民、村民依然在“安靜的角落”無人問津,“一頭熱”的政策忽視了每個鄉村地方的差異性與客觀現實。近年來以社區教育為主的鄉村成人教育中,廣泛參與有余而深度參與不足,真正有品牌、有亮點、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文明與社會治理樣板不多,規范化程度不高,很多鄉村成人學校社區教育的辨識度不夠,同質化傾向明顯,暴露出參與度、深入性、創新性、特征性不夠等深層次問題。這既是沿海發達地區成人學校現階段所表現出的問題,也是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其他地區后續可能會面臨的問題。要探索與村域特征契合的特定鄉村人文定位,提煉特定鄉村文化,鄉村成人學校在精準教育供給上應有思想上的高度站位。
四、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成人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
1.強化教育主體責任意識,加強頂層設計,形成多方聯動。今天的鄉村成人學校,承擔的教育服務功能已不再僅僅是對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大學)辦學體系下涉農人員的學歷補償教育,也不再僅僅是“小打小鬧”的農業技能培訓,而要站在鄉村振興戰略時代大背景的高度上,重塑與頂層設計鄉村成人學校在推進和提高新型職業農民、提升鄉村居民公共素養、文化傳承與完善鄉村治理的再教育路徑。要在整體規劃時明確鄉村成人學校的教育主體責任、定位、功能。當前,沿海各鄉鎮都已設立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建議下設“教育供給辦公室”,并由各鄉村成人學校負責統籌協調各種教育需求、教育資源,理順教育供給的工作機制與體制。
在工作實踐中,建議由區縣開放大學(社區學院)積極聯合各鄉村成人學校,做好以下嘗試。要努力形成堅定的發展共識和組織保障,發揮鄉村成人學校教育的龍頭作用,做好與各相關單位的統籌協調、規劃實施、條件保障和督導檢查等工作。鄉村振興召喚鄉村成人學校的主體責任地位,更需要依靠鄉村成人學校借助鄉村內部和外部力量的共同參與,聯合規劃,攜手推進。要探索鄉村振興戰略中教育資源開發保護和資源輸入的有效聯動,重視對本土文化遺產的保護,深挖其教育內涵和學習元素,保留特色,同時也要鼓勵知識、經驗、課程等教育資源輸入,擴大開放,厚植鄉村振興的深度與廣度。
2.提能增效,提升鄉村成校教師專業化。教師始終是學校的核心資源,教師本身的專業化水平直接決定教育供給的質量。提升鄉村成人學校有效供給,其落腳點是提能增效,加強鄉村成教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與鄉村振興戰略高度匹配的成人教育教師專業化水平;其重點在于“一專多能”,即涉農核心素養與多種能力并舉,涉及辦班管理、資源開發、學習支持、教學組織、教育技術等方面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這既是成人學校發展的需要,更是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
第一,破解鄉村成人教育教師“角色之困”。特別建議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教育主管單位及鄉村鎮政府共同協商鄉村成人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規劃,明確規模、結構等基本問題,制定選聘、考核、晉升、專業發展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提升教師專業化能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學校辦學和教學特色,遵從鄉村成人教育普遍規律,在考評標準上加大成人教育教師教學及管理工作的比重,形成教師個人發展、職業發展、學校事業發展三者緊密結合的管理機制。
第二,破解鄉村成人教育教師“培訓之困”。建議鄉村成人學校設計專業化培訓內容,包含涉農專業知識培訓、實踐教學培訓、教學組織能力培訓、教學管理能力培訓。通過培訓,教師不僅熟練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和手段,更能善于總結與提煉富有村域特色的社區教育與文化。學時考慮有基本達標線,如5年內不少于360學時。
第三,破解鄉村成人教育教師“特色之困”。建議推動基于“教學團隊”的教師專業化發展,鄉村成人學校要與農委、涉農職業院校、區縣開放大學(社區學院)聯合,選聘培養一批教學及管理帶頭人,重點帶動涉農培訓、勞動技能創業、村民素養提升的教學研究。建議推動基于鎮企合作的“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通過主持或參與產品研發、指導鎮企合作單位研究實踐,有計劃地選派骨干教師赴“涉農”企業一線掛職鍛煉,豐富教學培訓內容,采集實踐教學,真正使鄉村成人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接地氣、有特色。
3.針對不同涉農人群,分類實施精準教育培訓供給。第一,有規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培育“鄉村精英”。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是“產業興旺”主體人群,是鄉村建設中的“精英”,更是一項涉及多部門、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鄉村成人學校提高站位,做好整體規劃設計,具體落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各個時期培訓,并對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不同類型新型職業農民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鄉村成人學校需要牽頭協調轄區內農委、農技學校、公共教育機構、農村合作聯社、農民等多方參與,對培育目標、內容、方式、效果等詳細追蹤,根據規劃配置優秀涉農培訓師資,增加涉農培訓的教育指導、教育評價與教育監督,形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拳頭產品”。以上海為例,在沿海發達地區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中,鄉村成人學校要率先探索農產品營銷、質量監控、品牌創建、資金借貸、農技操作、政策法規等針對性教育與培訓。在此基礎上,成人學校與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大學)聯合,提升家庭農場主的學歷層次,真正從思想觀念、管理理念、職業水平、創業發展等方面提供精準教育供給。
第二,適時開發基于返鄉(城市來村)人員的創業教育,培育“鄉村新秀”。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農村發展利好政策,使得農村返鄉(城市來村)人員等愿意到農村就業和創業,是鄉村建設中的“新秀”。建議鄉村成人學校在“創業教育”方面提供精準教育供給,沿海發達地區的鄉村成人學校要以“農家樂”“都市休閑農莊”創業培訓為抓手,提高從業人員的服務知識、崗位技能、禮儀等能力素質。鄉村成人學校為創業人員在資源、資金、資歷、心理等方面開展針對性培育,進而開發有可操作性的培訓課程,形成“菜單式”模塊化培訓方案,根據入村創業人員的不同需求,在創業素養、創業政策、創業行業上下游發展上多想培訓內容、多做培訓嘗試,這是創新發展鄉村成人學校教育供給的新課題。
4.借助社區教育優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普適性規范化樣板,集中力量打造“一村一品”的文化建設與鄉村治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大背景下,鄉村成人學校應繼續探索農村成人教育規律,鞏固與發揮沿海地區農村社區教育優勢,以現有“鄉村主體”為對象,擴大鄉村社區教育受眾面,做到全員參與、全員共建、全員共享、全員提升。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農民素養提升、傳統文化傳承以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培育等方面貢獻更多的可復制、可推廣、具有普適性的規范樣板化,為全國“鄉村振興”提供模板可循,在此基礎上集中力量打造“一村一品”的文化建設與鄉村治理新亮點。這既是戰略的時代要求,也是沿海成人學校創新發展贏得時代機遇的大好實踐。以上海郊區鄉村社區教育“一村一品”為例。青浦區金澤鎮蔡浜村培育了“阿婆茶”文化品牌;浦東新區書院鎮建設了“院·生活·詩意”鄉村詩社;金山區廊下鎮山塘村將“田間課堂”“宅基學堂”“養心講堂”“議事公堂”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四堂文化”。嘉定區華亭鎮毛橋村傳承了“黃草編織”的技藝;松江區新浜鎮文華村打造了“鄉村茶館課堂”;崇明區港西鎮北雙村建設了融宣教、黨建、社情民意、矛盾調解為一體的村民綜合學習點,成為鄉村社會治理新平臺。
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實現“兩個百年”宏偉目標的征途上,在鄉村振興戰略時代大背景下,鄉村成人學校需要在機遇中迎接挑戰,克服自身發展局限與困境,積極實踐創新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精準有效教育供給,承擔農村成人教育應有的使命與責任,在新時代綻放教育事業發展的新華章。
[注釋]
①全國教育學研究會.論教育與國民經濟的發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93.
[參考文獻]
[1]馮立國,劉穎.開放大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若干問題——定位、角色和職責與職業發展[J].中國遠程教育,2016(8):72-78.
[2]李偉.農村成人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我國農村成人教育研究熱點的文獻計量可視化分析[J].成人教育,2019(2):48-55.
[3]錢俊.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下農村職業教育的使命及變革[J].教育與職業,2018(22):66-69.
[4]侯新穎.鄉村振興視閾下農村成人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當代繼續教育,2019(4):64-68.
[5]方擁軍,陳乃林.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的農村成人(社區)教育發展創新前瞻[J].職教論壇,2018(4):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