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剛 管素葉
〔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的一系列反腐敗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都貫穿著辯證法,生動詮釋了唯物辯證法在反腐敗斗爭中的運用。主要包括:堅持全面的觀點,推進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統一;把握當前和長遠的辯證關系,堅持治標與治本相統一;以重點帶全面,堅持抓“關鍵少數”與管“絕大多數”相統一;把握思想引領與底線思維的辯證關系,堅持高標準和守底線相統一;把握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堅持抓大與抓小、“打虎”與“拍蠅”相統一;把握內與外的辯證關系,堅持黨內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統一;等等。深入闡述反腐敗斗爭的辯證法,有助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切實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為鞏固和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提供戰略戰術上的支持。
〔關鍵詞〕? 反腐敗斗爭,辯證法,思想建黨,制度治黨,黨內監督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175(2020)02-0030-06
辯證唯物主義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靈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習近平指出,“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 〔1 〕87,黨的領導干部要“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 〔2 〕242。反腐敗斗爭是個系統工程,必須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堅持全面、系統、聯系和發展的觀點,處理好部分和整體、當前和長遠、量變和質變、內因和外因的關系,突出各要素之間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刻把握反腐敗斗爭的規律,開拓中國特色的反腐敗斗爭新路。
一、堅持全面的觀點,推進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統一
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是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內在要求。思想建黨是黨的建設的基礎,旨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廣大黨員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使廣大黨員理想信念更加堅定,精神之“鈣”更加補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能夠解決好;制度治黨,實質就是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黨治黨,將黨的各項探索實踐固化為科學的制度,不僅抓制度的制定與完善,更抓制度的貫徹與執行,確保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是對黨的執政理念和宗旨的外化、固化、顯化、細化。思想建黨要求“揚善”,旨在鑄就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防線;制度治黨要求“懲惡”,旨在鑄就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防線、監督防線。
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的兩個維度,兩者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思想的成果需要固化為制度,制度離不開科學思想的引領。只有強調思想建黨,不斷加強思想建設,培育清正廉潔的黨內政治文化,形成制度執行的良好環境,中國共產黨才能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強調制度治黨,才能有序推進各項政策,才能使思想建黨的成果規范化、常態化,才能從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高度把握、貫徹反腐敗斗爭的治本之策;只有使兩者互相結合,同時發力、同向發力,才能形成“全面”的合力,才能鞏固和發展新時代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勝利。我們一方面要結合思想建黨推進制度治黨,通過思想教育強化廣大黨員的制度意識,不斷增強制度執行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另一方面要結合制度治黨推進思想建黨,將制度建設貫穿思想建設的全過程,及時將思想建黨的成功經驗上升為規章制度。深刻剖析過去一段時間黨內存在的腐敗問題,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問題的根源在于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沒有充分結合、統一。習近平指出,“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3 〕57。一段時期以來,腐敗問題多發易發,綜合多方面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一些領域的體制機制還不健全” 〔4 〕124?!皼]有健全的制度,權力沒有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腐敗現象就控制不住” 〔5 〕70。當前,我們黨面臨的風險考驗前所未有,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并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
全面協調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特征,反映了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 〔6 〕332。堅持用全面的觀點看待問題,使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統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堅持的基本原則,也是新時代反腐敗斗爭必須深入貫徹的基本原則。對此,習近平明確指出,“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從嚴治黨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剛,要同向發力、同時發力” 〔3 〕104,全面從嚴治黨“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 〔7 〕26。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一方面強調思想建黨、理論強黨,通過開展一系列專題學習做好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基礎工程,實現補鈣壯骨、固本培元。從學原著、讀原著、悟原理到一系列黨內思想政治教育,始終環環相扣,步步深化,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絕大多數輻射、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通過持之以恒的學習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強化了理論武裝,增強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全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性更加堅強,為實現從“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轉變夯實了思想基礎。另一方面,黨中央又持續不斷地加強制度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于黨的其他建設之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制定和修訂了200多部黨內法規,出臺了一批標志性、關鍵性、基礎性的法規制度,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等等,已經形成了一個上下銜接、左右協調、科學嚴密的制度體系。思想建設和制度創新都是長期的過程,都是全面從嚴治黨不可或缺的基礎。只有二者緊密結合,建立健全兩者同向發力、同時發力的機制和平臺,才能真正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二、把握當前和長遠的辯證關系,堅持治標與治本相統一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標是事物的外在表現,本是事物發展的內在原因。腐敗現象也一樣,既有其外在表現,也有其內在機理。由治標到治本,寓治本于治標之中,最終實現標本兼治,是新時代反腐敗斗爭的重要方式。治標,就是要著力于面上各種形形色色的問題,該糾正的盡快糾正,該禁止的嚴厲禁止,該處罰的及時處罰,突出的是一個“懲”字。治標重在對腐敗分子起到懲治、震懾、遏制作用。治本,則是要尋找問題的深層原因,從根本、根源上下功夫抑制腐敗之風,其重心在一個“防”字,加強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防止權力的濫用和尋租行為。治本重在固本培元和預防,重在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形成強大的免疫系統。
治標與治本相輔相成、辯證統一,體現的是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凹眲t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標本兼治,辯證施策,不可分割。治標是治本的基礎、動力和保證,是必要前提,將會伴隨著治本的全過程;治本是對治標成果的鞏固,是治標的落腳點和歸宿;治標和治本內在統一,沒有離開標的本,也沒有離開本的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頭五年,在現實中腐敗存量相對比較大的情況下,堅持以治標為先,通過一個階段有效的治標,形成了強大的震懾力,快速打擊遏制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勢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政治生態,為治本贏得了時間和其他客觀條件。與此同時,必須寓治本于治標之中,在治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堵塞漏洞,建章立制,強化治本的力度。由治標向治本轉變的過程,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黨的十九大以來,堅持標本兼治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把握當前和長遠、現象和本質的辯證關系,深化標本兼治,是新時代反腐敗斗爭的鮮明特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頂層設計,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并打通三者的內在聯系,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一方面,重拳出擊,高舉治標的“利器”,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定不移地“打虎、拍蠅、獵狐”,產生了極大的震懾作用,使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為治本贏得了時間和空間。另一方面,又始終寓治本于治標之中,在治標中努力發現制度漏洞、加強整改,加快建立完善各類法規制度;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著重構建反腐敗斗爭的長效機制,有機銜接治標之舉和治本之策,強化“不能腐”的制度防線。此外,黨中央還積極推進學習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壩,并最終統一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高度上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安排,更是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對制度治本的高度重視,對以制度來鞏固和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規律的深刻把握。
三、以重點帶全面,堅持抓“關鍵少數”與管“絕大多數”相統一
“關鍵少數”是指在關鍵崗位擔任重要職務的領導干部,抓“關鍵少數”就是對這部分領導干部提出更高更嚴的標準,進行更嚴的管理和監督,以上率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帮L成于上,俗化于下?!惫伯a黨是先鋒隊,黨的高級干部是先鋒隊里的先鋒,是政治生態的風向標。只要黨的高級干部起率先垂范作用,形成“頭雁效應”,政治生態就會大不一樣,黨的面貌就會大為改觀?!颁z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只有抓住了“關鍵少數”,解決“關鍵問題”才有可能。管“絕大多數”,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真正面向全黨的內在要求,必須面向9059.4萬名黨員,面向461.0萬個黨組織,覆蓋全領域、全方面、全部門。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細胞純潔才有肌體健康。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是全黨的共同責任。在政治生活中,“人人是生態,個個是環境”,唯有管好“絕大多數”,對廣大黨員提出普遍性要求,才不會顧此失彼,才能做到上下一起施治,真正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的目標,這體現了黨的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既要著重把握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落一子而全盤活;也要將其放在整體全局中去思考,在聯系與發展中全面把握事物,也就是說既要全面、統籌兼顧,又要善于抓住重點和主流。據此思想,新時代反腐敗斗爭在方法論上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辯證統一。
作為“關鍵少數”的重點,若不率先垂范,積極發揮作用、正確履行職責,打鐵自身不硬,管黨治黨必然寬松軟;而厚實基礎的“絕大多數”若不穩固,管黨治黨也不能起到根本作用,黨的作風建設就不能取得成效。上行而下效,上率而下行,“從嚴”與“全面”既要求“關鍵少數”正人先正己,又要求“絕大多數”見賢要思齊。新形勢下,只有“關鍵少數”真正發揮出“關鍵作用”,才能引領“絕大多數”團結一心、繼續前進,“把這部分人抓好了,能夠在全黨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辦了” 〔3 〕46。而黨風根本好轉的基礎在全面,只有全黨不忘初心,全體黨員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黨內政治生態才能迎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通過重點群體帶動全部黨員,既抓“關鍵少數”,又管“絕大多數”,是新時代反腐敗斗爭的重要方法。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修訂的一系列規章制度既覆蓋了全體黨員,又突出了“關鍵少數”。如《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從不同層面提出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努力踐行的高標準,不僅向全體共產黨員提出“四個堅持”,同時對黨員領導干部提出更高的標準,要求做到“四項廉潔”?!吨袊伯a黨黨內監督條例》也明確規定:“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 〔8 〕4,“必須加強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和關鍵崗位領導干部的監督” 〔8 〕9。從制定出臺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到制定實施黨支部工作條例、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黨的十八大以來逐步將改革舉措落實到神經末梢。在學習教育方面,也是要求“關鍵少數”發揮帶頭作用,示范帶動“絕大多數”,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面向全體;“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以上率下、層層深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既突出“關鍵少數”,又強調向基層延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分兩批自上而下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的使命而不懈奮斗。《2019-202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明確規定,從2019年開始,用五年時間,有計劃分層次高質量地開展黨員教育培訓,覆蓋到全體黨員。這一系列舉措充分說明了黨中央對抓“關鍵少數”與管“絕大多數”辯證關系的深刻把握,形成了管黨治黨“全面”和“從嚴”的有機統一。
四、把握思想引領與底線思維的辯證關系,堅持高標準和守底線相統一
堅持高標準和守底線相統一,是新時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強調底線思維的重要體現。堅持高標準,就是要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堅守黨的理想信念宗旨,傳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在實踐過程中樹立起一個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標準。堅定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黨員領導干部應該堅守的精神追求,也是共產黨人保持道德情操的“凈化劑”和對黨忠誠的“壓艙石”。守住底線,關鍵是守住紀律底線、制度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對廣大黨員干部嚴明要求,注重規范懲戒,圍繞黨紀開列“負面清單”,根據黨紀黨規明確劃出不可觸碰的底線,真正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底線是從政的基礎,執政為民需要嚴明紀律底線,方能在干事創業中走“正路”。
高標準與守底線辯證統一、不可分割。守住底線的根基在于堅持高標準,堅持高標準是最有效的守底線?!叭『跗渖?,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沒有高標準,猶如沒有“燈塔”,就無法引領航向,守底線就會方向不明。黨員干部一旦心中沒有堅定的理想信仰,肩上沒有使命擔當的責任,錯誤地把底線當成高標準,早晚有一天會失去免疫力和抵抗力,甚至突破底線。反之,沒有底線,就像沒有“堤壩”,容易隨心所欲、放縱自我,堅持高標準的根基必然不牢、流于虛化,甚至走上邪路。道德使人向善,是紀律的前提和基礎;紀律用來糾錯,是道德的后盾和保障。只有堅持高標準和守底線相統一,讓從嚴治黨兼具道德感召力和紀律約束力,才能不斷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正義之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把握思想引領與底線思維的辯證關系、堅持高標準和守底線相統一成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一條重要原則。習近平明確指出,“全面從嚴治黨,必然要求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緊密結合” 〔9 〕65,“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依然要靠理想信念宗旨的引領,靠嚴明紀律作保障” 〔10 〕761-762。在此思想的指導下,我們黨一方面修訂和出臺了一系列更加科學嚴密的制度,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的高標準既能起引領作用,又能跳一跳夠得著。如將《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修改為《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重申黨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優良傳統作風、高尚道德情操,為廣大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樹立起努力踐行的高標準。另一方面,還對全體黨員提出了清晰可操作的底線標準。如兩次修改《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不僅明確黨規黨紀必須嚴于國家法律,解決長期以來黨規黨紀中“紀法混淆”這一突出問題,實現黨紀與國法的有機銜接,而且明確劃出基本規范,列舉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六大紀律”底線,確保制度科學有效、可執行能管用。新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充分體現了辯證統一的思想,既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領廣大黨員干部勇攀“高線”,以人格力量凝聚黨心民心;又嚴明黨的紀律戒尺,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守住“底線”,絕不越雷池一步。由此,同步推進思想建設和紀律建設,同步加強思想教育與黨紀國法教育,做到不敢腐、不能腐與不想腐的統一。
五、把握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堅持抓大與抓小、“打虎”與“拍蠅”相統一
新時代反腐敗斗爭在正風肅紀的推進過程中,堅持抓大與抓小相統一?!白ゴ蟆本褪遣还苁钦l,不管職務多高,只要曾經涉足過違法亂紀,有腐在身,必然嚴肅查處,體現的是反腐敗斗爭的“無禁區”。“抓小”就是避免“要么好同志要么階下囚”的困境,堅持防微杜漸,抓早抓小,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嚴肅處理群眾身邊的“微腐敗”,體現了反腐敗斗爭的“零容忍”。
從唯物辯證法的聯系、發展觀點來看,大與小是一個辯證的概念,可以相互轉化。一段時期以來,反腐敗斗爭形勢嚴峻復雜,腐敗官員數量大、級別高,情節特別嚴重、影響極其惡劣,如不加以遏制會產生極大的危害,甚至有“亡黨亡國”的危險;基層“蠅貪”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就會“縱蠅成虎”,釀成更大的腐敗。以往我們更加強調大案要案,這固然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因此忽視“小”案。實際上,“大貪官”都是“小蛀蟲”養大的。只有對小病甚至是未病加以診治,防微杜漸,才能避免大病難治的現象。作風問題亦如此,“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就會養癰遺患,積重難返” 〔11 〕。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改變了正風肅紀的方式方法,把工作力量從注重抓“大要案”轉向加強日常監督執紀問責;扭轉了“以辦大案要案論英雄”的政績觀,不僅僅以抓大案要案作為評判反腐敗政績的標準。堅持既“打虎”,又“拍蠅”,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特別是對周永康等一批位高權重腐敗分子的查處,讓“免死金牌”“丹書鐵券”“鐵帽子王”等幻想粉碎在事實面前,給腐敗分子以極大的震懾力,用鐵的事實進一步表明黨中央懲防治腐的決心和力度。與此同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之以恒地抓作風建設,以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標準,堅決對蠅貪和小微腐敗開展嚴厲懲治,注重小微腐敗的常態化治理,推動反腐敗斗爭向基層延伸。2018年,全國共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小微腐敗和作風問題23.5萬件,處理30.9萬人〔12 〕778;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對52.6萬名黨員作出黨紀處分,對13.5萬名公職人員作出政務處分 〔13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調以黨章規定的形式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使思想觀念逐步從“執法”轉向“執紀”,把工作方法從以“法”為標準轉向用黨章黨紀去約束黨員行為,既要求抓住“少數”重處分的大案、要案,又注重教育監督第一、第二種形態這個“最大多數”,要求始終扭住“常態”,加強日常管理和監督,著力在“早”和“小”字上下功夫。這一系列事實充分體現了黨中央深刻把握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始終堅持防微杜漸、“抓大與抓小”相統一的辯證法。
六、把握內與外的辯證關系,堅持黨內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統一
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是反腐敗斗爭的重要舉措。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這是一條鐵律 〔4 〕124。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能力,根本靠強化黨的自我監督和群眾監督?!?〔7 〕67黨內監督是黨的建設最重要的內容,是指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依據黨章、黨規黨紀和相關法律法規,對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監督,既包括黨組織之間的監督,也包括黨員相互間的監督,形式上有黨委、紀委、職能部門監督以及巡視巡察監督等。黨內監督是我們黨政治生活中的一種自我凈化、自我省察。強化黨內監督,破解的是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遇到的自我監督方面的難題,形成及早發現問題、盡快糾正偏差的有效機制,是為了保證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外部監督包括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審計監督和統計監督。群眾監督是外部監督的重要形式,是監督體系的重要一環,主要是指人民群眾以主人翁的意識廣泛參與的監督方式。人民是腐敗行為的直接感受者,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必須要發揮人民監督作用,“只有織密群眾監督之網,開啟全天候探照燈,才能讓‘隱身人無處藏身” 〔10 〕101。
根據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力與外力協同發力才能更好地推動事物的發展。監督也一樣,不能“單打獨斗”,既需要內部自我監督,也不能忽略外部監督的必要性,黨內監督必須與外部監督同向發力,握成拳力量才大。對于擁有9000多萬黨員的大黨來說,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根本要靠強化自我監督。黨內監督是永葆黨的肌體健康的有力武器。如果黨內監督缺失,其他監督必然失效;只有黨的自我監督有力,才能鞏固領導核心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其他監督方式的作用。同時,外部監督也是必要的,人民群眾是主體,只有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監督“無死角”“不留空白”。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內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統一。通過不斷改革體制機制,創新方式方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優化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的合力,使監督的制度優勢充分釋放出來,并強調以黨內監督為主,推動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在黨內監督上,頒布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不斷完善黨內監督體系,特別是改革紀律檢查體制,加強紀委監督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實現監察監督對公權力的全覆蓋;深化派駐機構改革,印發《關于全面落實中央紀委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的方案》,制定出臺《關于深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派駐機構改革的意見》,實現派駐監督全覆蓋,十九大黨章對“全面派駐”作出了明確規定,使“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明顯增強;創新改革巡視制度、內容、方法,拓展市縣巡察制度,兩次修訂《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實現巡視監督全國一盤棋,充分發揮巡視“利劍”作用,形成了強大震懾力。在外部監督上,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健全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制度,發揮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職能作用” 〔14 〕41。黨中央不但把人民政協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中,搭建起群眾監督的網絡平臺,而且制定了鼓勵群眾舉報監督的機制,發揮互聯網+現代化信息平臺的優勢,以各類形式接受人民的監督,成效顯著。據統計,十八大以來巡視發現的問題來自群眾舉報的有60%,2018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接受信訪舉報344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166.7萬件 〔13 〕,數量再創新高,群眾監督的威力逐漸加大。
此外,新時代反腐敗斗爭的辯證法還體現在堅持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相統一、堅持主體責任與監督責任相統一、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統一、堅持正“歪樹”治“病樹”、拔“爛樹”與護“森林”相統一等等?!笆卤赜蟹?,然后可成”。反腐敗斗爭是一項長期、復雜且艱巨的任務,必須要講究方法,綜合施治,辨證施治,才能標本兼治。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事實證明,正是因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以辯證思維推進新時代反腐敗斗爭,在精準把握腐敗問題根源的基礎上辯證施策,深刻洞察了反腐敗斗爭的辯證規律,才取得了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勝利。新時代反腐敗斗爭體現的深刻的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是對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豐富和發展,既與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一脈相承,又源自對黨的歷史經驗的精準把握,對鞏固和發展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勝利,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腐敗道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4〕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
〔5〕習近平.關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6〕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
〔7〕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9〕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6.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11〕陳志剛.習近平黨的建設思想六論〔J〕.理論探索,2014(06):14-20.
〔12〕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13〕趙樂際.忠實履行黨章和憲法賦予的職責 努力實現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工作報告〔J〕.中國紀檢監察,2019(04):7-8.
〔14〕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 陳 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