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 崔偉娟 黃文浩
摘 要:文章介紹了“雙創”的內涵及信息素養教育發展的趨勢和變化,分析了“雙創”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創新發展優勢,探究了當前高校圖書館在“雙創”背景下進行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創新發展所面臨的困境,最后提出了信息素養教育模式創新與發展的路徑。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0)01-0048-03
關鍵詞:“雙創”;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
1 “雙創”及信息素養教育發展新變化
1.1 “雙創”的內涵
“雙創”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1]。在“雙創”背景下,政府頒布了相關指導性文件,為企業、人才、地方組織機構發揮作用提供了更加開放、安全的環境,刺激了部分產業的創新升級。
1.2 信息素養教育發展趨勢及變化
所謂信息素養教育,是指根據社會信息環境的需要,培養和提高社會個體成員的信息意識與信息能力的過程[2]。在“雙創”背景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一是高校改變了傳統單一、落后的教學方式,轉而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發揮創造力與想象力,同時注重學習過程中的溝通與互動,將原來“填鴨式”教學轉變為互動性教學。二是高校引進與更新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并利用大數據與智能數據軟件分析讀者的需求與愛好,使信息素養教育更有針對性與智能性。三是為信息素養教育注入了時代活力。高校可以依托互聯網、APP等打破傳統信息教育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制約,進一步開拓信息素養教育的空間。
2 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創新發展優勢
2.1 提供人才支撐,擴大受眾范圍
“雙創”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應進一步擴大教育范圍,為人才的創新、創業提供支撐。學生作為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信息素養教育的核心,也是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建設者與參與者。高校圖書館應為信息素養教育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學科的人才,如人工智能、計算機技術與軟件、電子與信息工程、工商管理等專業的智能技術與信息管理人才[3]。
2.2 契合“雙創”需求與教育服務理念
智能技術的日益發展推動了互聯網與大眾生活的不斷融合,為“雙創”工作的開展營造了日益成熟的環境。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人才優勢與組織優勢積極承辦創新活動與講座,大力宣傳各種創新創業精神,也可以開通線上宣傳教育平臺,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工作。同時,高校圖書館提倡的公平、公正、公開的“三公”服務理念,旨在保障圖書館信息資源與信息教育的開放、共享與平等,這與雙創背景下“協同、共享、低廉、高效、便捷”的服務理念相契合。
2.3 提供優質資源,優化教育環境
首先,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擁有獨具學科特色的文獻與電子資源,能夠滿足讀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為培養學生的“雙創”精神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資源保障[4];其次,高校圖書館擁有優質的信息資源,能夠借助信息處理平臺及時為讀者解答疑惑,幫助他們分辨、處理、加工信息,提升信息素養教育的及時性與專業性;再次,高校圖書館具備獨特的教育環境,能夠在滿足學生基本閱讀需求的基礎上,開設創新創業交流活動,為高校學生的互動學習提供平臺與教育環境,為他們營造個性化、氛圍濃、高效益、創新型的信息素養教育環境[5]。
3 “雙創”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面臨的困境
3.1 方式單一,缺乏多元性
傳統的信息素養教育大多采取課堂講授或開辦相關講座與活動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與講授,不重視讀者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接受情況。課堂講授主要講解信息素養的內涵、學習的理論意義、如何利用信息等內容,一般采取課件講授、視頻講解、動畫瀏覽等方式,嚴重制約了學生思維的開發與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導致信息素養教育浮于表面。在“雙創”大環境下,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方式應該更加多元化,如可以利用多種信息傳播方式促進理論知識的學習。
3.2 思維固化,缺乏主動性
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創新面臨許多問題,如:高校圖書館教師與工作人員思維固化,缺乏進行信息素養教育的主動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高校圖書館教育觀念落后,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性。進行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創新與發展,關鍵在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作為引導者與教授者,也要以學生為中心,樹立“學生為主、輔助教育”的意識,改變教師占據主動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和信息的狀況。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服務理念陳舊,服務思維固化,缺乏主動性。“雙創”背景下,信息素養教育要求服務人員提供更加積極主動的服務,主動分析、歸納與總結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構建過程中的問題與劣勢,做好信息素養教育的幕后工作。
3.3 能力不足,缺乏創新性
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構建要綜合考察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能力,但因受制于不同的教育能力,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缺乏創新性。首先,教育者信息教育手段落后。“雙創”背景下,各種智能信息設備層出不窮,促進了信息傳播手段的更新,也對高校圖書館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6]。其次,讀者運用智能信息技術的能力不足。許多讀者不了解MOOC、SPOC等教學平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創新。再次,讀者的信息抓取與接受能力不足。高校圖書館的課程設置豐富多樣,但因受限于自身教育水平等因素,受教育者的理解力與接受力存在較大差異。
3.4 機制落后,缺乏互動性
高校圖書館作為重要的信息教育傳播重地,應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與支持。目前,一部分高校圖書館與外界互動匱乏,創新動力不足。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工作,需要足夠的資金用于文獻信息資源、電子信息資源、智能信息設備的購置,如果僅僅依靠財政撥款難以滿足其發展需求,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增加與其他社會機構的互動與合作,設置信息素養教育的專項教育經費[7]。同時,高校師生與圖書館也缺乏及時的互動與溝通,因此他們對信息素養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難以進行及時的反饋,導致信息素養教育的滯后。
4 “雙創”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創新發展路徑
4.1 開展嵌入式服務與通識教育
高校應開展嵌入式服務與通識教育,幫助館員以及讀者更好地了解與接受信息素養教育,提高專業性。開設嵌入式服務,就是將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學科知識與專業服務融入教育過程中,改革傳統的圖書館管理人員單純提供咨詢與引導等服務的狀況,賦予館員更多的權限,如在課上協助教師進行重難點的挖掘、課后進行教師遺漏問題的補充與讀者提問的解答,進一步發揮館員的專業技能,實現課堂教育與日常教育的無縫銜接。開設通識教育,就是要進一步加大高校圖書館課堂教學與講座培訓工作的開展,提高信息素養教育的實效性。
4.2 培育“雙創”理念
高校要注重培育教師的創新創業理念,主動開展“雙創”理論的學習;要豐富教師的信息獲取途徑,增設信息處理與加工利用的通道,定期開展高校圖書館教職工信息創新創業大賽。同時,高校要注重學生“雙創”意識的培育,引導他們主動接受信息素養教育,及時更新自身的信息知識庫。
4.3 建立信息素養能力考核機制
高校圖書館要針對教師與服務人員建立相應的信息素養能力考核機制,規范信息教育內容,確保信息素養教育效果;要定期開展關于教師團隊信息教育目標設定與內容設置的主題研討會,關注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要根據教育效果建立教育者等級制度,依照信息素養教育水平劃定其工資與福利待遇,刺激教育者主動學習的積極性[8]。此外,高校還要豐富考核形式,要了解教育者與服務人員對移動設備、互聯網、信息篩選與加工平臺等的熟悉與利用程度,對于不符合教育要求的人員可以采取警告或降級降薪等懲罰措施。
4.4 健全在線教育教學機制
在“雙創”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也要不斷開發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信息教育平臺,健全在線教育教學機制,為高校師生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高校健全在線教育教學機制,必須依托移動互聯網技術與信息交互平臺,如:可以針對教育中的重點和難點開發線上教學平臺,設置在線自主學習、線上答疑解惑、信息互動交流、信息能力測試、教育效果測評與反饋等服務板塊,最大限度地匯聚優質信息資源,體現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優勢。
5 結語
在“雙創”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只有在分析信息素養教育發展趨勢及面臨困境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路徑的研究,才能有效彌補當前信息素養教育存在的不足,為高校圖書館的創新發展提供新選擇與新機遇。
參考文獻:
[1] 華翊.面向“雙創”人才培養的高校圖書館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8(7):129-132.
[2] 畢宏,陳怡冰.大學生信息素養教程[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5:1.
[3] 沈曉.基于“互聯網+”的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J].圖書館學刊,2018(6):10-15.
[4] 高巖.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數據素養教育研究[J].科技傳播,2018(16):161-162.
[5] 馬利華.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改進與發展[J].文教資料,2019(10):94-95.
[6] 鄒曉華.高校圖書館構建新型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8(12):185-186.
[7] 胡紅.面向大學生的高校圖書館創新性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10):42-44.
[8] 范玉璟.全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9(27):191-193.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