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摘要:《陳希望墓志》主要記載了其家族世系、仕途履歷、卒年葬地等內容。文章從《陳希望墓志》的志文及書法藝術兩方面進行考釋。從而揭示出《陳希望墓志》書法在唐代發展的狀況。該墓志的出土為研究盛唐時陳氏世系與史書校補等提供了有力的資料。
關鍵詞:唐代? 墓志? 陳希望? 考略
中圖分類號:J292.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4-0031-02
一、概述
《陳希望墓志》(圖1)全名《唐故河南府河陽縣丞陳府君墓志銘并序》,于20世紀20年代在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送表鄉出土,無志蓋。現藏于洛陽師范學院河洛古代石刻藝術館。墓志銘撰者為唐代書法家徐浩于唐天寶八年(749年)所撰,刊石者不詳。其規格為正方形,縱59厘米,寬59厘米。志文為行書,有界格,共24行,滿行24字,全銘520字。該志石左下角殘泐,有殘缺,殘損數字,其風格有褚、薛之痕跡。《陳希望墓志》志銘主要記載了河南府河陽縣丞陳希望的生平家世、仕途履歷、卒年葬地等內容。
二、《陳希望墓志》志文
《唐故河南府河陽縣丞陳府君墓誌銘并序》,太子司議郎徐浩撰書。
府君諱希望,字希望,潁川人也。命姓受氏國史詳焉。五代祖頊陳孝宣皇帝,高祖叔達羲陽王兼侍中。曾祖弼皇朝柘城縣令,祖懿中散夫夫沔州別駕,考乹盛,朝散大夫播州司馬。自丹陵南渡膺帝,命以承天青蓋西歸,爲國賔而胙土。聖賢之後,何代無人,府君生而沖和,長則純懿允茲吉士之目,頗得君子之風。夫其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謙恭齊栗,足以有敬也。直方蘭惠,足以有別也。剛毅木訥,足以有執也。臨事周密,不言而暗合。章程立身,謹愿未學而旁通。詩禮年十有七,孝廉登科歷荊州,枝江相州滏陽二縣尉,轉汝州梁縣河陽二丞,凡三踐卑位。一登畿劇,南達荊蠻之郷,北走邯鄲之陌途路。衝湊往來奔迫,或乘馹載馳,或拖舟命伇 。府君事立辨所居,則理進不先物,故官無驟遷退不沽名。而跡罕輝耀與時消息,合中庸之篇,任遇沉浮,符上善之德,所謂善不伐,而美不形者也。至于賔容滿座,食共精麁,孤幼成行,養均甘旨傾産賙,急脫衣恤貧斯,又仁者之心,賢士之行也。嗚呼!輔德徒言降喪,何速以天寳八載八月十日遇疾,終于洛陽睦仁里第,粵十月九日藁葬于清風郷新城原禮也。嗣子采等紫毀骨立葈形血泣占逺日,而俄屆號旻天,而不及琬琰傅徽芬芳。可襲詞曰:
猗善人曰,良士膺大慶集休,祉壯其□率,乃履一登科四従□,在其邑邑致理。聼□訟訟乃正□□□舟行水,政有能思□□,尚卑位猶壯齒齡,何促疾不起□□□□之趾,方古千秋□□矣。
志文記載了陳希望出身于帝王之家與高祖陳叔達入隋歸唐的故事,以及陳希望自身仕途發展的歷程并記述他是有“上善之德,仁者之心,賢士之行”品德高尚之人。但其在家中突然逝世,只能草草下葬,讓人感嘆。
三、陳希望家庭成員考略
志主陳希望,字希望,潁川人也。曾任枝江相州滏陽二縣尉,汝州梁縣河陽二丞。于唐玄宗天寶八年(749)八月十日病逝于洛陽睦仁里第。其家庭成員志文記載詳細,如表一
表一? 陳希望家族成員表
該墓志的出土對糾正校補史書中對陳希望一支世系發展的記錄,起到了補史的價值。從墓志中得知陳希望為帝王之后,同時徐浩所撰墓志中,言及到陳叔達時,只字不提其在唐朝的事,這與《舊唐書》中記載有些出處,然其中情形,值得玩味,可見《陳希望墓志》中透露的信息,填補了新舊唐書的史料。
四、《陳希望墓志》中“疑問”
《陳希望墓志》出土后便流失民間,只有拓片流傳。羅振玉先生早年見過該墓志拓片,在其《遼居稿》中說到:“此志,太子司議郎徐浩撰,不著書人姓氏,而書體至工,蓋亦出季海(徐浩,字季海)手也。”但從《洛陽出土墓志輯繩》中的拓本照片與原拓對照,志石“太子司議郎徐浩撰”后偽刻了一個“書”字,左下角缺損了一小塊,損3字。”仔細研究墓志書法風格,可以看出墓志中“書”字的書法風格與其他字體的風格出處很大,不像是一起刊刻上去的,更像是后期刊刻增補的。再者,從墓志書寫體例來說,如果撰文者與書寫者不是同一個人,在墓志中則會分別寫出,位置或是在志文前面,或是在志文后面,或是撰者在志文前書者在志文后;如果是一個人撰文并書寫,其書寫格式應是“某某撰并書”而不是“某某撰書”這樣不合乎常理。《陳希望墓志》中的多出的“書”字使得該墓志的價值大打折扣,但其中的史料價值還是很重要的。
五、《陳希望墓志》書法藝術
《陳希望墓志》的撰文為唐代書家徐浩。書者不詳,但從書寫水平看也是一位書法水平較高的書者。對于墓志來說,大都是以隸、楷書體書寫,行書書寫始于唐代,由于唐太宗開行書入碑先河,后世之人多為效仿。《陳希望墓志》就是用行書書寫,不過嚴格意義上說應是行楷書,其書氣息流暢,一氣呵成,這樣云流水的書法,在唐代墓志中是少見的。
顧濤博士說過,“《陳希望墓志》從一些具體字的寫法,到用筆到結體,與《蘭亭序》等如出一轍。徐浩對王羲之的學習,一則心慕手追,二則開創新景,了不起。而這方墓志和其楷書結合起來比照,有助于全面認識和評價徐浩的書法成就,重新發現徐浩。”
從用筆字形上看,此碑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字體圓潤流暢,肥瘦適度;筆畫巧拙相生;二是《陳希望墓志》的書法風格與神龍本《蘭亭序》相近,其中字的用筆、結體等方面都存有《蘭亭序》的痕跡,而且還保留了或者說是直接臨寫了《蘭亭序》中的字,如碑中“致”“事”等字形;三是筆畫方面的變化,變化多樣,偏旁部首的變化,寫法各異,有的就直接使用《蘭亭序》中的,如“終”字的絞絲旁,“遷”字的走之旁等;四是橫畫,左低右高,方圓兼有,刀痕清晰,氣潤爽朗,仔細觀察后會發現在短的方筆橫、豎筆畫以及一些橫折的豎筆中出現了一些落筆后不作筆鋒調整,而是直接翻轉,使筆尖和筆肚分別在筆畫兩側的用筆,形成了筆畫中間部分較粗兩端細,如“歸”字右上部分的橫折,這樣的用筆的字與他書寫的《李峴妻獨孤峻墓志》中的字有些相近,有的字還有“褚書”的筆意,如碑中的“舟”“長”等字,從中可以說明徐浩對王字、褚、薛書家的學習于掌握程度,由對王字的心慕手追。與其的楷書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結字上看,《陳希望墓志》在字形的書寫上還留有一些唐楷氣息,但并不像唐楷書那樣拘謹,反而還有一些王字的瀟散之氣,也能看到褚、薛的書法結體。結構比較平穩沒有較大的改變,同字異構的字變化相對較小,但差別不大,只是筆畫上做了一些處理變化,形成了結體疏密有致,粗細均勻的結構。
從章法上看,《陳希望墓志》由于受到唐代的楷書影響,雖用行書書寫,但嚴格意義上講,這種書體應是行楷。其書寫方式是按照楷書的書寫方式安排的,根據橫平豎直的格子安排文字,字形大小錯落有致。但有唐楷的約束之感,但從整體上也能看出在約束中有一種自由爽朗,從而反映出該書者在書寫上還是有受到唐楷的影響。
綜上,我們對《陳希望墓志》的筆法、結字、章法做了簡要分析,得知《陳希望墓志》的書法風格受到當時“二王”行書時風以及褚遂良書風影響,可以看出《陳希望墓志》書法在繼承上的“廣取”,以及對不同書體融合的能力,從側面可以看出“二王”書風與褚氏書風的影響之廣。
六、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對《陳希望墓志》中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論述,它的出土填補了相應史料的空缺,對于墓志中的偽刻現象,是在“特殊環境”與“特殊的要求”下出現,這對于墓志本身的價值有所折扣,但其中的史料價值是重要的。就書法而言,《陳希望墓志》也是一方典型的行楷墓志。唐人“尚法”,在該墓志的書法風格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雖然受到唐法的約束,但仍然在唐法中追求一種自由靈活之趣,實屬難得。《陳希望墓志》對于研究盛唐時期墓志書法有著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天琪.碑帖學導論[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2]牛紅廣.隋唐墓志偽刻辨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4,(04).
[3]趙君平.新出唐墓志百種[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
[4]王壯弘.碑帖鑒別常識[M].上海:上海書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