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博 代惠鈞
摘? 要:近幾年來, 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可以為社會增添積極向上的活力,繼而推動社會朝著和諧、繁榮的方向發展。該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國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從而為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提供保障,既有助于社會正能量氛圍的營造,也有助于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公益實踐活動? 問題? 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1(b)-0246-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被置于一個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社會公益實踐工作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并且數量也越來越多,在這些社會公益活動當中體現出了極為強烈的人道主義關懷,顯現出了當今社會上的人性化的一面。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當中的中堅力量,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對于大學生的培養必須要從各個方面入手,特別是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公益素質的培養,這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一個基礎性的環節,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來說也意義巨大。大學生是我國社會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根據我國近年來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建立一個更加和諧的、更加具有人性化的社會主義社會將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當中,社會公益實踐活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大學生自身素質和人道主義精神進行培養的過程,所以一直以來都可以得到大學生的歡迎和積極參與,并且很多的高等學校也都對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持一種積極的支持態度。在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當中,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活動成果。因此,需要對公益實踐活動的狀況進行一定的研究[1]。
1? 目前我國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1 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的持久性問題
對于社會公益實踐活動來說,很多大學生對其態度是正面且積極的,報名參加的積極性也比較高,但是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的持久性相對而言較差,大多數的學生在參加了幾次活動之后就沒有繼續參加了。這說明他們的參與熱情是有的,但是卻沒有真正對社會實踐活動產生熱愛,這樣導致了大學生對社會公益活動的認知比較淺薄,并未從公益活動當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精神世界也很難受到公益活動所帶來的充盈。所以,在未來的參與當中,大學生除了要有足夠的熱情之外,還要讓自己堅持公益活動的時間更長一些[2]。
1.2 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的深入性問題
由于大學生在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時的持久性比較差,所以,他們往往是做完一次公益實踐活動就會立即去做下一種公益實踐活動。這種游擊戰似的參與方式雖然提升了他們參與公益活動的數量,但是參與的質量和參與的深度卻有著很大的欠缺,很少有大學生會在一個公益活動當中深入地做下去,這樣一來就導致大學生在做公益活動的過程當中難以學習到公益活動當中的實質內核。
1.3 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的組織建設問題
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也是高等教育工作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所以說現在很多高校都積極支持和幫助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但是由于學校自身發展因素的制約,不能滿足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的各種需求。而且,現在很多公益活動實踐組織建設都不夠完善,很多組織只是在前期的招募過程當中發揮作用,然而在后續的對志愿者的培訓和管理當中發揮的作用比較小,這就直接導致了無法較好地對有關公益活動和志愿者的信息進行保存,并不利于大學生持久而深入地參與公益活動[3]。
2? 現階段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問題的解決方法
2.1 完善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的動力機制
動力機制的完善可以對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起到很好的維系和激勵作用,在動力機制的管理規范之下,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首先,在開展大學生社會公益活動的時候需要同時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樣做可以在進行公益活動的過程當中有效地提升志愿者的道德水平,改變他們對于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的觀念。其次,針對大學生的公益實踐活動來說,進行科學合理的考評也是十分必要的,通過系統地制定評價標準可以提升大學生對于自身問題的了解和認識。此外,定期和他們進行相關的交流活動,這樣可以凸顯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的作用,其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也會在這個過程當中得到改變,逐步地進行提升[4]。
2.2 創新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組織機制
大學生在進行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的時候離不開組織的力量,創新組織機制形式將有力地保障大學生的訴求。首先,要對大學生進行志愿服務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有效的創新。由于社會公益實踐活動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所以很多大學生在進行社會公益活動時所組織的形式和內容都相對來說比較單一,當對組織機制進行創新之后仍需要加強和社會上的聯系,努力地為大學生找尋社會力量,以扶持大學生組織的發展。其次,還要提高宣傳方面的力度。這將有助于提升大學生對社會公益活動的認識水平,爭取促使社會公益活動成為大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促使大學生可以真正地熱愛社會公益實踐活動。
2.3 建立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保障機制
首先,要為大學生的社會公益活動提供一定程度的社會保障。所謂的社會保障就是要為他們進行的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和輿論環境,為社會公益活動的進行提供法制上的保證,這樣的舉措將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更多的大學生的參與熱情。此外,高等學校也應該為大學生參加社會公益實踐活動找尋政策方面的扶持和幫助,進而對志愿服務保障機制的建立起到一些促進作用。其次,還要提供一定的資金保障。在大學生的公益實踐活動當中存在著一定的資金缺口,經費不足將直接影響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效果,所以高校需要建立大學生公益活動的專項基金,專門用來對大學生進行支持。
3? 結語
通過該研究,不僅可以對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而且也對大學生的發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除此之外,對于現在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當中的一些問題也有所知曉,這將對大學生在未來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大學生對于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積極參與的行為對于社會和個人的發展都會產生很大的意義,這對于我國人道主義建設和現代文明的不斷推進都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應該從國家、社會和高等學校等多個層面和多個角度為大學生營造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環境和平臺,讓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張鐘元.大學生公益實踐活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效用研究——以鞍山師范學院大學生“潤德”志愿服務行動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2):88-89.
[2] 桑偉,蘇春鵬.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長效機制探究——以奔跑吧愛心團隊為例[J].各界,2019(12):111-112.
[3] 朱小峰.高職院校學生公益創業實踐支持體系的構建研究——以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商貿,2014(7):185-186.
[4] 唐艷軍.大學生公益性社會實踐活動創新的路徑研究——基于關注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2010(8):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