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國文獻不僅全面記載了我國民主共和到新中國成立的輝煌歷史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歷程,同時也記錄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及最終所取得的革命勝利果實,是撰寫了中國近代發展歷程的偉大篇章。民國時期文獻數量眾多內容豐富且具有很高社會文化、歷史研究的學術價值,還對中國的文獻發展具有著推動的意義。
【關鍵詞】民國文獻? 歷史價值? 學術價值? 保護
民國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一個特殊歷史時期,民國文獻是反映此時期關于社會涌動和社會現實生活的重要載體。民國文獻的合作保護是一項極其復雜、繁瑣的工作,而其開發利用更是我們需要研究的話題,接下來我們就以民國文獻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以及民國文獻的開發利用為思路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民國文獻的背景
辛亥革命爆發后,中國從帝制時代進入共和時代,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族共和體----中華民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被取代,這期間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轉型期,被稱為“民國”。在這一時期,無論是中國的經濟、政治、還是軍事都呈現出顯著的特點,與以往任何時期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因此在此期間全國所呈現出來的文獻數量也大大超過以前的總和。文獻真實記錄了民國的各個方面,不管是經濟發展、軍事對抗、政治糾紛還是文化的傳承都實實在在的被記載于文獻中,為后世的文化藝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保留了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
二、民國文獻的價值
(一)民國文獻的歷史價值
由于民國時期是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轉折時期,民國文獻作為記錄和反映民國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社會諸多方面的主要載體,從各個方面都記載著這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事跡。隨著社會經濟、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近年來民國時期的各類文獻越來越多地受到了世人的關注,其歷史價值也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例如毛澤東主席在闡明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新政策的所著述的文章《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就可以有效地幫助當代人研究抗日統一戰線的由來和發展意義。
(二)民國文獻的學術價值
民國時期是中國學術發展史上的黃金階段。在暫時擺脫了當時的政治權威控制下,這一時期的學術研究碩果累累,或在傳承了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吸取精華、去其糟粕的同時汲取西方人的文明因素,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或者全盤西化,確立了有別于傳統形式新的研究形式,取得了史上較高的學術成績。在此期間出現了多種思潮、多種流派的學術著作,并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架勢。因此,后人也把該時期稱為“第三個諸子百家時代”。學術領域和人文科學領域不斷涌現出一大批文學人才及學術家,他們先進的文化思想,學術觀點,人文修養及立場都被廣泛傳播,各出版機構或組織爭相為其出版學術成果。此時,大量的學術論著和許許多多的學術群體應運而生。如學術史上著名的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和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以及胡適的博士論文《先秦名學史》等著作就是中國論述哲學方法和邏輯學的開山之作;而郭沫若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就以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為核心而成為唯物史學派的經典之作。在這一時期眾多學術大家的名篇之作,將民國的發展及現狀展現的淋漓盡致。在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歷史的逐漸演變,許多反映民國時期各學派的思想言論被遺忘、被忽略、被淡忘,因此,直到現在民國時期的文獻資料也是現代文學研究的史料。
(三)民國文獻的藝術價值
民國時期正處于出版業發展的高峰期。清末,隨著國外印刷技術傳入中國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民國年間,在我國西方印刷技術和中國傳統的印刷技術并存于世,因此就造就了民國文獻印刷版本的形式多樣化。例如民國時期翻刻印制清朝袁江的《蓬萊仙境圖》,印刷品形象逼真,不僅反映了民國時期的絹畫的印刷特征,還能體現出原作者的神秘勾畫感,充分體現出民國藝術的珍貴價值。
(四)民國文獻的史料價值
民國文獻的史料價值及其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數量多、內容豐富等方面。由于近代外國印刷技術的傳入和運用,致使民國時期的文獻日益增長。據估算,民國時期的文獻數量超越了我國歷史數千年來文獻的總數量,并且民國文獻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內容上包括了時政、法律、經濟、文化、科技、醫學等諸多方面,形式上涵蓋書籍、各種期刊、電影海報、商品廣告及唱片等等,由此可見,民國文獻的內容頗為豐富。
三、民國文獻的保護對策
民國時期文獻全面記載了中華民族爭取民族獨立與國家振興的光輝歷史,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與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各單位應對民國時期文獻的保護工作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防止民國文獻的歷史史料出現斷層現象,國家應該采取多種途徑和方法來幫助民國文獻的延續生命。
(一)加大對民國文獻的“再生性”保護工作
對于民國文獻的保護國家有關部門積極開展民國文獻保護工作,首先針對民國文獻的特點建立工作機制,制定業務標準規范,開展試點工作,建立申報試點的專家評估制度,通過試點積累經驗,逐步推廣,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民國時期文獻普查工作。由于對民國文獻的脫酸處理的成本較高,再加上民國時期文獻保存既有紙張酸化、脆化、老化加劇的問題極為嚴重。因此,再生性保護工作成為了民國文獻至關重要的唯一路線。
(二)加強民國文獻的補救措施
民國后期,全國大部分地區不同程度受到政局動蕩、戰亂頻繁的影響,文化事業停步不前,但個別省份的文化事業仍在動蕩的歲月中得到了很大發展,已存了大量的文獻,但其多散落于民間,對于這部分存留下來的民國文獻資料,要想進行收藏和保護就要有針對性地補救措施。首先必須要徹底完善民國文獻保護制度及要落實的政策;其次還要完善對民國文獻保護法的法律體系以及對民國文獻的遺跡給出明確的界限;最后,我們還要確定好民國文獻的保護措施準則,加大力度豐富征集策略。例如,委托當地各圖書館及歷史研究所創辦征集網站,讓工作人員深層次地對基層進行調查尋訪,利用圖書館的活動和網站的傳播長期面向社會進行征集,加強對民國文獻的補救措施和保護。
(三)栽培對民國文獻的新生力量
民國文獻的保護觸及的學術領域比較廣泛,管理人員也要面面俱到、精明能干,并且也要掌握豐富的專業性知識技巧,對民國文獻的整理和推廣有所了解,總之,這是一項極其具有挑戰性和專業性的工作。由于大多數人的專業素質、人文素養與人文觀念都不適合民國文獻保護的需求[4],國內這方面專業人才少之又少。因此,若要栽培對民國文獻的保護對象,就要開拓人才流入的渠道及發展產生人才的途徑,加大力度引進專業知識及素質過高的對象,健全對民國文獻保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體系,提升管理人員業務能力,并且要對民國文獻保護對象建立合理的激勵措施,如果有在民國文獻保護工作上作出好成績的人員,就要對其給予相應的獎勵并進行表揚,提升民國文獻保護對象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民國文獻的研究與開發利用
自從啟動了民國文獻保護計劃的項目以后,民國文獻的開發利用和研究也越來越受到專家們的重視。因此,如何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有效的展開研究整理工作和如何為民國文獻研究者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服務,值得進一步思考與研究。
首先,分層次的對文獻進行開發和利用。民國文獻的更深層次的開發與利用,不僅會對蘊藏的民國文獻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還會根據更深層的開發和利用進行重新整合,使其成為一個全新的歷史信息系統,根據全國圖書館聯合編目中心對數據整合與民國文獻聯合目錄系統的整合,集結海外文獻整理,既是對已有相關成果的發展與突破,也是對民國文化、民國文獻以及民國舊體文學史整理與研究的大規模拓荒,其應用價值與社會價值應受到高度重視。
其次,由于各種有關民國文化數據庫的悄然出現,為民國時期各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支持,民國文獻的全面整理是對民國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尊重,也是對近代中國文化的一種鞭策,將其文化精神延續,并且為民國文獻分的種類、整理、分類和鑒定進行統籌化管理,全面體現民國文獻的開發和利用價值。
再次,由于民國文獻種類繁多,不僅包括圖書、期刊、著作及個人信函,還包括了事實圖片等,這些種類的整合,都要實現資源共享與合作的開發,使其通過數據整合,來建立統一、標準并且規范的民族數據庫,進而更好地為民國文獻數據資源共享提供便利的條件。
最后,有效地實施對民國文獻的研究與開發利用,不僅可以加大對民國文獻投資力度,還能擴大民國文獻在全國地域文化的影響力,進而推動歷史文化建設及傳承中華近代文明的決定性意義,提高對民國文獻的認知及開發利用。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國時期的文獻保護與開發利用不僅能延續歷史文獻的壽命、傳承民族文化,還大大提高了學術發展的研究質量,對民國文獻進行保護和研究是極其重要的一項工作,也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更是民國文獻信息整理責無旁貸的一種責任。因此,民國文獻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再生性。
參考文獻:
[1]蔡迎春.民國文獻研究現狀與特征分析——基于國內學術期刊的文獻計量研究[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6,(1).
[2]袁小慧.一部民國時期查禁文學歷史的重要論著--評吳效剛《民國時期查禁文學史論》[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5,(10).
[3]陳功文.民國文獻發微[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5,(05).
[4]陳桂香.民國報紙的價值與保護對策[J] 圖書館學刊,201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民國書籍裝幀形態演變與修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 2019-ZZJH-105。
作者簡介:謝蘊(1973-),女,漢族,湖北棗陽人,館員,文學學士,圖書館學、古籍整理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