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琳


摘? 要:多球訓練是高校網球選修課常用的訓練方法,對于初學者來說,合適的多球供球方式能促進揮拍和技術水平的強化,鞏固基本功,快速提高運動水平,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對比分析法和實驗法,探究不同供球形式對網球初學者的影響,并得出結論:相對原地供球,隔網移動供球能更有效地提高初學者的技術水平,建議網球工作者在對初學者進行教學時,最初階段采用隔網移動供球形式。
關鍵詞:網球? 初學者? 供球形式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c)-0066-02
21世紀以來,高校的網球選修課極大推動了網球在中國的發展,多球訓練是高校網球選修課常用的一種訓練方法,但伴隨著高校網球選修課場地少、器材短缺、學時少等問題,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快速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探索更快速、有效的多球供球方式成為網球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山東交通學院體育選修課60名初學者為實驗對象,深入溝通后確保他們均無重大疾病和網球運動史,隨機分配至實驗組30名,對照組3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查閱山東交通學院圖書館進行資料搜集,并進行資料的分類、整理、閱讀,為研究的設計、教學實驗及論文的撰寫等方面提供理論支撐。
1.2.2 數理統計法
對于通過實驗得到的2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在數據上支持本文的研究。
1.2.3 對比分析法
本文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的分析對比得出研究結論,論證不同的供球方式對初學者產生的影響。
1.2.4 實驗法
本實驗采用單因素完全隨機化設計,60名參與人員隨機抽簽進行分組,隨機選擇一組為實驗組,另一組為對照組,實驗組的訓練在教學大綱學習半西方式正手擊球學習的基礎上進行32學時隔網移動供球方式;對照組的訓練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前16學時采用固定位置供球方式,后16學時采用隔網移動供球方式。實驗結束后,搜集實驗組和對照組參與者的正手擊球成績,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統計方式進行處理。
(1)實驗對象:本研究隨機選取山東交通學院體育選修課60名大學二年級初學者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組實驗組30名、對照組30名。
(2)實驗假設:在本實驗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實驗對象都是隨機抽取,隨機分組,假設2組的身體素質處在同一水平,沒有顯著性差異,不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實驗假設:實驗組由于直接進行隔網移動訓練,正手擊球成績顯著好于對照組。
(3)實驗時間:2018年9~12月,共16周,32學時,每周2學時,每學時45min。
(4)實驗地點:山東交通學院長清校區室外網球場。
(5)實驗測試:①實驗前各項測試:為排除實驗對象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身體素質等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實驗前對2組受試者的身高、體重、立定跳遠、前拋實心球、五點跑5項指標進行測試,經過統計和分析,2組各項數據P值均大于0.05,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身體素質等指標上無顯著性差異,2組實驗條件基本相同,符合實驗前變量的控制。②正手深度和精準度測試:實驗后結果采用國際上通用的ITN測試方法,綜合被試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改良的評價標準,其中正手深度和精準度分別如圖1和圖2。
如圖1所示,正手擊球深度測試時,供球者站在F點,測試者站在P點附近,正手擊球10次,計算相應分數;如圖2所示,正手精準度測試時,供球者站在F點,擊球者站在面對球場右側P點位置,正手擊球10次,計算相應分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實驗組與對照組正手深度測試成績
從表1和表2可得,實驗組的總分平均值大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的測試成績明顯好于對照組;2組的標準差相同,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落差相對平均;將2組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P為0.010,小于0.05,也就是說,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正手擊球深度總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正手深度測試結果與實驗假設相符合。
2.2 實驗組和對照組正手精準度測試成績
由表3和表4可知,實驗組的平均得分高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成績稍好于對照組,2組的標準差相近,說明2組的受試者水平成績接近。將2組數據進行t檢驗,得出P值為0.015,小于0.05,發生小概率事件,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正手擊球精準度得分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正手精準度測試與深度測試結果達成一致,與實驗假設相符。
3? 結語
(1)隔網移動供球相對先原地喂球再隔網移動供球更能提高初學者的技術水平,兩者具有顯著性差異。
(2)初學者進行多球喂球練習時,應進行隔網移動供球練習,從開始學習網球就培養移動擊球的意識。
參考文獻
[1] 劉盼華.網球多球練習固定與變化供球的適應性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8.
[2] 鮑華東.網球教學中不同多球訓練效果的對比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
[3] 劉訓凱.學導式多點多球教學法在普通高校網球普修課中的實驗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
[4] 向雄偉.多球手段在乒乓球男子青少年步法訓練中的負荷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