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芬
摘 要:閱讀在地理教學中尤為重要,是學生獲取知識、提升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以提高地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科素養。文章結合地理教學實踐,從圖文結合進行閱讀、學生自主閱讀和教師引導并重、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家校聯系等方面,對地理教學閱讀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學科素養;地理教學;閱讀能力;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5-0120-02
在地理教學中,地理背景、地理情境、地理圖表等有大量的文字,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這無不說明通過地理閱讀獲取信息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閱讀能力培養,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掌握地理知識,并在閱讀中開闊視野,提升學科素養。本文結合地理教學實踐,從圖文結合進行閱讀、學生自主閱讀和教師引導并重、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家校聯系等方面,對地理教學閱讀策略進行探討。
一、地理閱讀存在的問題
1.缺乏主動閱讀意識
在人們的觀念中,地理是副科,不被重視,因此,導致部分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缺乏主動性。在地理學習中,學生往往會在教師的要求下才進行閱讀,缺乏主動閱讀意識。在日常學習中,多數學生不會主動查閱資料。顯然,僅憑一本地理教材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其實,地理閱讀材料多種多樣,內容豐富,來源廣泛,教師可以通過圖書報刊、網絡媒體、新聞報道等引導學生進行地理閱讀。圖書報刊內容豐富,科學性和趣味性強,例如《宇宙的起源》《中國國家地理》等。這些材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教師要對材料進行選擇,引導學生閱讀,開闊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興趣。
2.缺乏深度閱讀意識
有些學生在地理學習中存在錯誤認知,認為只要背會教師發的復習提綱就可以了。還有些學生對地理學科心生畏懼,認為地理難學,更沒有養成閱讀習慣,對教材內容只是粗略地看,缺乏深度閱讀意識。
為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真研讀,在閱讀中學習地理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能否自主學習,對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閱讀能力需要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對地圖的閱讀,可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對文字、數據、表格的閱讀,可以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總結、歸納等能力。因此,在地理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
3.缺乏拓展閱讀意識
近兩年,初中地理開始計入中考總分,但所占比重小。因此,在地理學習中,學生除了課堂學習外,課后花在地理學科上的時間很少,缺乏拓展閱讀意識。對于地理課外閱讀,大部分學生不知道要讀什么,要到哪里查閱相關地理資料,沒有養成地理課外閱讀的習慣。
地理學習需要培養學生拓展閱讀意識,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了解國內外的一些情況,有利于培養自己的家國情懷。我國地理位置優越、疆域遼闊、海陸兼備,人口眾多、自然資源豐富、工農業取得巨大成就等,這能培養學生的自豪感;我國自然資源人均不足,環境破壞嚴重,自然災害多發等,這能使學生產生憂患意識,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地理教學閱讀策略
1.圖文結合進行閱讀
地理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載體。初中地理教材文字精練,圖片多樣,閱讀專欄、活動題等更是圖文并茂。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養成邊讀文字邊看圖的良好習慣,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地理閱讀能力,高效完成地理教學任務。
圖像資料(地圖冊圖像和課本圖像)是初中地理教材的一大特色,包括地圖、表格、統計圖、景觀圖、漫畫等。學生學會識圖、讀圖、用圖,并能繪制簡單的地圖,是初中地理學習的重要目標。對地理圖表的閱讀,一要看圖名,圖名高度概括了地圖所要表達的內容。二要看圖例、比例尺、方向等地圖三要素。三要看圖片,圖片是對文字的詮釋,如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講到中國的氣溫 “冬季南北溫差大”時,在文字的下方,配有《廣州花市》和《哈爾濱冰燈節》圖片,能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冬季南北溫差大”這句話的含意。讀“中國1月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學生能找出漠河和海口的等溫線,計算兩地溫差,對“冬季南北溫差大”有更深刻的理解。地理教學一定要重視地圖的閱讀,如果離開地圖,死記硬背地理知識,是很難形成地理空間概念的。只有做到圖文結合,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掌握地理知識。
2.學生自主閱讀和教師引導并重
閱讀的主體是學生,引導者是教師。地理課堂閱讀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閱讀。教師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閱讀環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備課時,教師應考慮以下幾方面:一是時間問題,即什么時候讓學生讀,給多少時間;二要考慮讀什么,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問題,以問題導讀,或提供導學案,讓學生在導學案引導下進行閱讀;三要考慮采取什么方式讀,是齊聲朗讀、一個人朗讀、全體自學式默讀,還是小組探究式閱讀等;四要考慮評價手段,是口頭表揚、個人計分,還是小組積分等,目的是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時畫出思維導圖,理清知識脈絡,形成知識體系。學生閱讀時教師要實時點撥、提示、督促,進行閱讀方法指導。教師要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閱讀任務,在閱讀中收獲知識,提升能力,養成習慣。
3.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地理閱讀不能只在課堂上,地理學習材料也不能僅僅是一本教材。學生對世界充滿好奇,渴望了解世界,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并對學生進行指導,增加學生地理知識儲備,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學生較少進行課外閱讀,一是學習任務重,作業多,沒時間;二是不知道讀什么,到哪里查閱相關地理資料;三是缺少閱讀動力,對地理學習不夠重視。因此,教師要對課外閱讀進行指導,可以讓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學生在作業間歇可以收聽或觀看跟地理有關的廣播、電視節目,如《舌尖上的中國》《航拍中國》等。教師也可以推薦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地理資料,如《地理故事》雜志,“愛學地理”公眾號等,并告訴學生到哪里查閱。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教學活動,激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如“好書介紹”“專題討論”“地理手抄報”等。
4.家校聯系
家庭閱讀氛圍、家長對地理閱讀的態度等,會對學生的閱讀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進行家校聯系,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教師可讓家長監督孩子的閱讀,也可以鼓勵親子閱讀。有了家長的參與,學生的閱讀效果會更好。2019年暑假,筆者布置一個作業: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中國行政區劃圖”,要讀出各行政區劃的位置、形狀、簡稱、行政中心等,同時讓家長幫助學生繪制“中國行政區劃圖”,并利用網絡平臺,及時上傳。從上傳的作業看,大部分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閱讀任務。對這次作業,筆者利用網絡平臺,給予及時點評。對能完成作業的學生給予肯定,對優秀作業進行展示并給予表揚。
三、結束語
總之,閱讀在地理教學中尤為重要,是學生獲取知識、提升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圖文結合進行閱讀,要將學生自主閱讀和教師引導相結合,要倡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加以指導,要進行家校聯系,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地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孟文.初中地理“閱讀材料”的類型及教學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2(09).
[2]周娟.地理圖像信息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地理教學,2019(10).
[3]趙清國.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應對高考新變化[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16).
[4]鄭穎瑛.從發展學生學習能力談地理課堂閱讀策略[J].黑龍江教育,2014(09).
[5]何燕.初中地理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Abstract: Read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geography teaching. It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ir geographical literacy. In geography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geography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subject quality.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geography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ding strategies of geography teachin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combination of pictures and texts, the equal emphasis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reading and teachers' guidance, the guidance of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nd the contact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Key words: subject accomplishment; geography teaching; reading ability;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