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晶 宋杰



摘? 要:目的:體育教學反饋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為全面了解該領域文獻的發展現狀,本文通過詳細深入的分析和梳理,總結成果與不足。為我國今后體育教學反饋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參考。方法:本文以CNKI數據庫中1982—2018年收錄的312條文獻為研究對象。利用Cite Space軟件對文獻進行整合和處理,分別從歷史發展、研究熱點、前沿分析3個角度,進行綜述。結論:我國體育教學反饋研究的相關文獻數量整體呈上升發展態勢,以《當代體育科技》等期刊是該領域的主流刊物;研究熱點主要圍繞體育教學、信息反饋、分科教學法、反饋信息等內容展開,且伴隨著教育政策的發展而變化;研究前沿集中在多元教學反饋法和教學模式等。
關鍵詞:體育教學反饋? 知識圖譜? 可視化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c)-0097-04
Abstract: Objective: Sports teaching feedback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step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terature in this fiel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in detail and comb,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deficiencies. For in-depth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ports teaching feedback in future research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Method: Based on CNKI database from 1982 to 2018, included 312 litera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Literature to make use of Cite Space software integration and processing, respectively, from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hotspot and frontier analysis three angles, were reviewed.Conclusion: Our country sports teaching feedback research overall an upward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number of relevant literature, to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journal is the mainstream in the field of publication; Research focus is mainly 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formation feedback, branch instruction, feedback, etc,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policy and change; Research frontier focus on multiple feedback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mode, etc.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feedback; Knowledge map; Visualization
1? 體育教學反饋的概念及其書寫緣由
體育教學反饋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反饋來對行為的結果和行為的目的進行調整,最終使教學目的與結果產生吻合的過程[1]。教學反饋也叫也叫做“教學信息反饋”。20世紀60年代,由英國學者帕斯克(G.Pask)和累威斯(B.N.Lewis)、美國學者斯托盧洛(L.Stolurow)提出?,F階段主要含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教師主動有意捕捉來自學生的反饋,教師只有全身心投入觀察,才能獲得有效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教學質量[2]。二是學生要接收來自教師的動態信息,學生可根據該反饋信息對自己當前的學習行為進行檢測并判斷對照學習進度[3]。如若符合,則繼續堅持;若不符,要加以調控和修改。在教學過程中,這兩方面的反饋如影相隨,缺一不可。只有重視了這2種反饋,才能促進我們的教學[4]。因此,探究我國體育教學反饋的研究脈絡,回顧和總結我國體育教學反饋領域的發展歷史,揭示其研究熱點,對我國把握體育教學反饋的研究走勢,促進我國體育教學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2? 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CNKI數據庫平臺經行檢索。檢索主題詞為“體育教學反饋”或“體育教育反饋”,采用期刊和年限全部檢索的方式進行檢索,然后對體育教學反饋研究的312篇文章存檔,將存檔數據轉換為Cite Space軟件格式。
3? 研究方法
本文運用美國德雷塞爾大學計算機與情報學華人學者陳超美教授利用java語言研發的Cite Space(版本號:5.3.R 4(32-bit))文獻軟件,剖析我國體育教學反饋領域相關的網絡節點,如主題、關鍵詞、作者等,繪制出體育教學反饋領域的聚類視圖和時間的相關研究文獻,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解讀圖譜,并揭示數據中的隱含規律和現象,洞悉體育教學反饋研究未來的動態趨勢。
4? 結果與結論
4.1 體育教學反饋歷史發展過程的回首
從發文量分析,近37年體育教學反饋檢索的相關文獻整體呈現波浪式緩慢上升,從階段劃分來看,1982—1989年為萌芽期,文章的數量一直徘徊在1~7篇左右;1990—1999年為成長期,文章數量平穩式增長在1999年到達上世紀最高15篇;2000年之后進入成熟期,2016年文獻發表數量呈現快速增長,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值18篇。從平均發文量來看,平均發文數為8.66篇/年,年平均增長為0.06篇/年。這說明體育教學反饋研究領域引起了學者的關注和重視(見圖1)。
4.2 期刊來源分布
期刊的來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科研究深度和廣度,綜合性期刊和專業性期刊,有較強的說服性和話語權,因此期刊可作為評判研究走向的依據之一[5]。綜上所得的312篇期刊中,載文量含7篇以上的刊物包括《當代體育科技》15篇、《體育世界(學術版)》12篇、《運動》7篇、《體育師友》7篇、《沈陽體育學院學報》7篇、《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7篇。其中《當代體育科技》載文量最多,達15篇。7篇以上的刊物合計發文為55篇,占總期刊發文數量17.62%。具體發文數量及百分率占比(見表1)??梢钥闯觥皩W校體育教學反饋”主要是以體育學報和體育類期刊為主,教育類期刊較少,有待研究學者深入研究。
4.3 體育教學反饋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分析
通過軟件,依次調整參數,Time Slicing選定1982—2018年,5年一間隔,Node Types選擇keyword,時間切邊選定取值(前50的范圍)Top50,閾值設置為軟件默認的程序。繪制該領域的關鍵詞知識圖譜,該圖是由81個關鍵詞節點和302個連線構成。為了增強結果的可讀性,選擇book mark the node(記錄節點)通過微調后,呈現結果(見圖2)。
關鍵詞之間會產生連接線,線段粗細程度與關鍵詞之間的共現頻次高低成正相關。連線越粗,共現頻次越高。年輪的厚度與關鍵詞詞頻成正比,節點越大,關鍵詞字體越大,說明該關鍵詞總體頻次越高[6]。結果發現:(1)研究熱點主要圍繞:體育教學、信息反饋、分科教學法、反饋信息和體育教學過程。(2)體育教學出現的詞頻最高、圖框范圍較大,而且與周邊大部分熱點關鍵詞聯系緊密,且連線度稠密,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3)分科教學法、反饋信息和信息反饋,三者都具有較高的范圍圖框(中介中心性),相互連線都較為粗密,并與其他熱點詞互為關聯形成密集的連線,具有過渡發展性。(4)反饋和體育與其他熱點詞(體育教學、信息反饋、體育教學、分科教學法和體育教學過程等)共線關系較高,且連線度廣,形成較為開放的聚類熱點。
4.4 體育教學反饋研究的演進分析
時區視圖進一步展現了體育教學反饋研究趨勢,在時間序列上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展現關鍵詞變化,將節點放入以時間為橫坐標的圖中,通過可視化的形式,能夠清晰地展示時間維度上知識領域的演進過程。例如某一時區的文獻少,則表明該時區有影響的成果比較少;反之,一個時區的文獻集聚的比較多,表明該時區積累了大量有影響的成果。時區之間的節點的連線情況,表明了研究的傳承情況[7]。
在可視化軟件中將網絡節點設定為關鍵詞,選擇“Time Zone”,點擊運行程序,得到圖3。從圖3中可以看出,自1982年以來中國體育教學反饋研究的動態熱點與內容變化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8]。通過圖譜表明,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不斷的發展對體育教學反饋研究不斷重視,促使體育教學反饋相關領域得到較好的發展。研究表明,體育教學反饋的重點已經不再是早期的反饋控制、體育教學過程、練習等方面,而是教學質量、教學模式、多元反饋教學法等內容。
從理論層面分析,體育教學反饋是從教學反饋中借鑒而來,而體育教學反饋發展至今,很多教育家對教學反饋提出相關的理論和原則。例如:杰羅姆·西摩·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高度重視教學原則對學生最有效地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作用,并認為它也為評價任何一種教學方法與方法學習提供了一個標準[9]。并在教學原則中強調強化原則——提到沒有反饋就沒有教學。在20世紀60年代,由英國學者帕斯克(G.Pask)和累威斯(B.N.Lewis)、美國學者斯托盧洛(L.Stolurow)提出“教學信息反饋”,使教學反饋的理論體系更好地服務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反饋。一方面更好地指導教師提取學生的反饋,另一方面也完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反饋[10]。
從方法層面來講,體育教學反饋研究的常用方法涉及到了分科教學法、信息反饋法、多元反饋教學法等教學法。當前研究方法已經從單一研究逐漸向多元過渡,從單純的縱向研究引用向橫向多元研究深入[11]。
從實際層面來講,科學的理論指導體育教學并堅持多元反饋使得體育教學反饋意義所在。隨著體育教學反饋深入發展,國家和社會也更加關注體育反饋對改善師生關系的協調發展作用,與此同時,教法的運用使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檢驗了體育教學反饋理論是否與實際相符合。
5? 結語
本文通過對1982—2018年共計37年中有關“體育教學反饋”的文獻整理發現,目前我國學校體育教學反饋研究存在著:研究內容較為分散、研究方法較為單一、文章數量較少以及沒有形成各自具體的研究體系等諸多問題,例如:如何使體育教學反饋在體育課中實現由體育教師單一主動式反饋向學生多元需求式反饋的轉變,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加合理的反饋方式與教師授課內容相結合,尤其是如何科學、有效地提升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反饋教學路徑從而使學校體育教學反饋更加有效在體育課中的運用。因此,呼吁廣大的學者將更多的關注投向體育教學反饋領域,只有對這些體育教學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并加以解決,才能促進我國學生體質健康,從而間接推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實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殷小川,劉春艷,鞏凌.反饋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6):63-65.
[2]趙琳.談一談高職院校的《聲樂》說課[J].職業技術,2010(12):47.
[3] 郭其瑋.民族地區初中新入職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組織技能提升策略[D].廣西師范學院,2015.
[4]梁志燊,霍力巖.中國學前教育百科全書:教育理論卷[M].沈陽:沈陽出版社,1995.
[5] 劉從德,譚春霞.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獻的定量研究——基于Cite Space的文獻計量可視化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4):50-54.
[6] Chen C.Cite 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2009,57(3):359-377.
[7] 李杰,陳美超.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第二版)[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7.
[8] 戴圣婷,楊劍,劉偉,等.中國鍛煉心理學研究演進的可視化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52(7):75-81.
[9] 布魯姆_360百科[EB/OL].[2019-07-11].https://baike.so.com/doc/5441357-5679681.html.
[10]王娟.反饋信息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技巧[J].中國學校體育,2003(5):33.
[11]白貝邇.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研究綜述[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6(2):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