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巧玲
在對當前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背景分下,簡要地分析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提高教師對在線開放課程的認識、提高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建設質量、加強在線開放課程的共建、共享的政策建議。
一、研究背景
(一)國家對在線開放課程高度重視,并提供政策支持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教育改革需要開發網絡學習課程,更新教學觀念,創新網絡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2015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提出了“建設一批以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為代表、課程應用與教學服務相融通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構建具有我們中國特色的在線開放課程體系和課程平臺。2017年教育部在《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文件中指出,高校應該逐步建設在線開放課程,讓信息技術融入教育教學中去,提高教育教學的信息化,實現線上課程。2018年1月,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了的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由此可見,在線開放課程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指出,“互聯網+”信息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是未來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大勢所趨。
(二)高職院校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勢在必行
MOOC、微課等新型在線課程平臺給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帶了一場機遇和挑戰,他們正在促進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變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增加了教學吸引力,同時方便的網路絡教學,使更多人可以享受線上教育資源,尤其是高職擴招100萬的政策下,退役軍人、下崗職工和農民工等可以通過線上課程進行學習。在教育部的積極推進下,國內高水平大學率先建設在線開放課程,比如:中國大學MOOC、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等。但是這些在線開放課程主要是由國內一流的本科類院校主導,高職院校相對缺少在線開放課程。而高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重點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對實踐能力要求高,因此,高職在線開放課程的建立必須適合高職學生自身特點。高職院校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力不強,但他們具有很強的溝通表達能力、自己動手能力,更加適合學習時間靈活、知識點碎片化,形式多樣化學習方式,顯然,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更符合高職學生的特點。
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對在線開放課程的認識不足
“互聯網+”時代,我們的學生更多地會從網絡上學習知識和尋找答案,他們不喜歡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課堂。傳統課堂在一定程度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化技術開始運用于教育教學中,翻轉課堂、慕課、在線開方課程興起,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和作用慢慢地發生了轉變,課堂中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講授者,而是以學生為主題,教師轉變成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而實現這樣的轉變,需要教師重新梳理教學內容,制作教學視頻、整理上傳線上教學資源,并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化教學,課前課后充分利用線上資源,課中適當引導答疑。但是部分教師,尤其是老教師難以適應這種教學方式的轉變,認識不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角色轉變,也認識不到現在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巨大作用。在課堂中他們使用的信息化手段就是PPT,信息化教學手段單一,對在線開放課程沒有正確的認識。
(二)資源與教學活動設計缺少足夠的吸引力
部分教師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不愿意嘗試和學習新的信息化教學手段,雖然現在已經建立了一些在線開放課程,但是真正運用資源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相對比較少,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宣傳在線開放課程方面的力量不夠。在高職院校已建設的在線開放課程中,不同的課程學生的評價差異較大,有的在線課程參與學生多、資源使用頻率較高、線上討論、作業等教學活動較豐富、使用效果評價較好。但是有的在線開放課程參與學生少,使用率低。學?;ㄙM大量的建設資金,教師團隊提供很多的線上教學資源,可是線上教學資源質量不高,缺少教師的引導、維護,學生主動運用這些資源學習的較少,互動式教學活動未開展,建好的資源成為一種擺設,應用效果不夠理想。
(三)在線開放課程缺少共建共享機制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主要是依靠自身師資力量獨立建設在線開放課程,缺少校校之間、校企之間合作共建共享的機制。由于缺少跨專業跨學校師資團隊的合作,缺少與有實踐工作經驗的行業專家或技術骨干合作,導致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水平不高,重復率高,線上課程資源使用率比較低,大部分在線開放課程很難達到市級和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要求。
三、高職院校在線開放課程改進措施
(一)提高教師對在線開放課程的認識
作為建立在線開放課程的主力軍,教師應該參加信息化培訓等方式,認識到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在教學中的作用,適應學生的需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改被動為主動,運動現代化教學工具,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方式,參與到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中來,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二)提高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建設質量
目前,高職院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大多是專業核心課程,而這些課程往往比較注重實踐,除了要求學生掌握理論基礎知識之外,還要求學生提高實踐能力。那么在建設在線開放課程過程中就需要教師梳理教學內容,結合課程特點,對課程資源設計課程教學活動、實訓項目、情景模擬、案例分析、課堂互動、測試訓練等,而不是簡單的理論基礎知識的堆砌,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教學組織的新模式,調動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三)加強在線開放課程的共建、共享
國務院發布的“職教20條”中對專業教學資源庫提出要“建立共建共享平臺的資源認證標準和交易機制,進一步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在線開放課程作為專業教學資源庫里的主要資源,它的開發僅僅依靠一個高職院?;蛘邘讉€專業教師的力量往往難以實現,還會造成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水平低,重復率高,導致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因此,我們應該通過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加強在線開放課程的共建、共享,發揮不同高職院校的專業優勢,突出專業特色和師資優勢,利用行業專家和企業技術骨干的實踐經驗,建立滿足學生需求、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提高課程資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作者單位: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課題:重慶財經職業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高職學生在線開放課程學習參與度提升策略研究”,(編號J18014YFC);重慶財經職業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高職《金融概論》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實踐”,(編號J18003Y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