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曉溦
古詩詞是中華古典文化的精華,是語文韻味的集中體現(xiàn)?!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要背誦優(yōu)秀詩文160篇。新版統(tǒng)編教材也增加了古詩詞的比重,占到課文總量的30%。古詩詞教學與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完美契合,讓學生從聽、說、讀、寫都能感悟到古詩的韻味,又鍛煉和提升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自然感受到語文的獨有情懷與韻味,發(fā)揮語文以文育人的獨特教育功能。
了解古詩背后故事
古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滌蕩,流傳下來的每一首古詩幾乎都有或發(fā)人深省、或引人開懷的故事。在古詩學習時,引入這些小故事,既能夠讓學生如坐上穿越時空的列車,身臨其境地了解作者、了解古詩的創(chuàng)作由來,從而引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如在學習古詩《贈汪倫》時,教師先給大家分享古詩《十里桃花與萬家酒店》:李白作為“詩仙”不僅廣受后人的喜愛,其在世時也有眾多文人豪客喜歡與他結(jié)交,汪倫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想邀請李白到他家做客,可是李白與他素不相識,如何才能肯來呢?終于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給李白寫了一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崩畎啄耸恰熬浦邢伞卑?,就很高興地到了汪倫家。然而,李白一連在汪倫家游玩多天,卻連十家酒店都沒見到,更別說萬家了,于是問汪倫。汪倫微微一笑,道出實情:“此處十里外乃是桃花嶺,桃花嶺下桃花潭,桃花潭畔萬家村,村頭酒肆高挑斗大‘萬字旗,酒香誘人。”雖然汪倫的“十里桃花”與“萬家酒店”皆為笑談,李白還是與汪倫成為好朋友,之后就有了流傳至今的《贈汪倫》。
通過這個故事,學生很容易理解汪倫對李白的欽慕以及急于結(jié)交的心理,也感受到李白的豪爽并樂于結(jié)交。再來學習古詩,學生自然興趣盎然。同樣,教師還可以借助圖片,讓學生對古詩中描繪的“景”有更多的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用圖畫再現(xiàn)內(nèi)容,給學生描繪美麗的圖畫;或選取美妙的音樂,引領(lǐng)學生輕松感受古詩,比如添加動聽的聲音,用一瀉千里的流水聲讓學生感受“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凌空飛瀑,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作者為什么會發(fā)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嘆,也更能增加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
感悟古詩真情實感
“借景抒情”是古詩的重要抒寫特點。學生通過了解作者生平、了解古詩背后的創(chuàng)作故事,能夠逐步感悟和體會作者的真實情感。理解了古詩所抒發(fā)之情感,學生對古詩的熱愛自然也就隨之增加。如學習古詩《夜書所見》時,教師先讓學生說說:一說到夜晚首先會想到什么?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回答“月亮”。那么作者的夜晚都有什么呢?讓學生帶著好奇來學古詩,其學習熱情自然高漲。教師不做過多講解,只帶領(lǐng)學生一起朗讀古詩,然后讓學生說說:作者在夜晚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特別寫這些景物,表達的是作者的什么情感?如此,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教師積極給予肯定后,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就更高了。
在閱讀古詩時,學生的腦海中自然地就會出現(xiàn)各種畫面。教師不僅要讓這些古詩的精魂留在學生心中,更要將它們帶入學生生活之中,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如在清明時節(jié)就和學生一起溫習下杜牧的《清明》,若天空中真有小雨落下,教師還可以帶學生到操場一起感受下“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纏綿的細雨更容易讓學生體味路上的行人為什么會欲斷魂。平時多誦讀,生活常再現(xiàn),學生對古詩的情感感悟就會更加自然貼切。同時,讓古詩在學生生活中行走,生活也便披上了古詩的色彩和韻味,慢慢地,學生也能理解古人的精華之言,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享受古詩美學熏陶
“平平仄仄平”奏出獨具韻味的中國古詩節(jié)律,學生多朗誦古詩,慢慢也就從中讀出音樂的美感,感受藝術(shù)的熏陶。初始,教師帶領(lǐng)學生一起誦讀。如《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其節(jié)奏明確,學生讀起來氣勢充足。低年級小學生感覺“押韻”很神秘,一方面,教師可以借此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幫學生解開這層面紗——平時常說的“順口溜”就是最平常、最基礎(chǔ)的韻文。之后,教師可帶領(lǐng)學生認識《望廬山瀑布》押的是an韻,《小兒垂釣》是en韻,《詠柳》是ao韻,都讓人讀起來特別順口。清晰的韻律、分明的節(jié)奏,學生讀起來和諧而強烈,沒有音樂襯托,亦會給人“一唱三嘆”之感。古詩富含語言美、節(jié)奏美、韻律美、情感美,學生怎會不喜歡呢?
古詩不僅是動聽的樂曲,亦是美麗的圖畫。伴隨著學生的誦讀,圖畫越來越清晰,即便聲音已落下,圖畫卻仍在眼前。教師要給學生恰當?shù)幕匚稌r間,并在學習古詩之后及時帶領(lǐng)大家復(fù)習。比如,教師展示一些圖片,讓學生思考可以用哪些詩句來描繪。這樣的復(fù)習會隨著學生所學古詩篇目的增多而越來越有難度,也會越來越有意思,同時,亦激發(fā)學生不斷學習。
古詩的教學方法眾多,不管是通過情景導(dǎo)入,還是借助泛讀吸引,最終都會落在“意境”二字之上。就是古詩呈現(xiàn)給大家的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千百年來一直深深吸引著讀者,讓大家沉醉其中。所以,古詩學習不是一種學習負擔,而是一種藝術(shù)的享受。教師應(yīng)當借助信息技術(shù),結(jié)合學生生活,啟發(fā)學生想象,引領(lǐng)學生打開古詩的畫卷,感悟意境,體味真情,并由景生情,由情生趣,從而使學生愛上古詩,充滿熱情地學習古詩。
參考文獻
[1]王秀娟.古典詩歌教學要突出對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04.
[2]黃莉莉.江山代有才人出[J].小學語文教師,2006(12).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大唐街道文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