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


2005年以來,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一、二線城市中學名校優勢愈發凸顯,一些縣城中學快速衰落。然而,在此期間,一部分條件并不好的“縣城中學”卻脫穎而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此種現象持續引發社會關注。
城市化后的縣城中學
2005年是中國股市最后一次處于1000點之下;這一年也是全國房價上漲之前的最后一個低迷之年。僅僅兩年之后,中國股市就上升到了歷史最高點,是目前中國股市點位的兩倍以上;從2005年開始加速的城市化進程,直到今天仍未到達頂點,除了京滬受到限購打壓之外,包括縣城在內的所有城市房價都已是2005年時房價的幾倍,并一直保持上漲態勢。
這就是我國縣城中學在過去十幾年中所處的環境:社會資源加速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集中;城市由于資源密集,社會效率呈現出1+1大于2 的局面。
2016年,中國的城市化率為57.4%,其中就中學生比例來說,農村考生則占到了54.6%。這個數據顯示,農村學生想要考上北大的概率不到城市學生的六分之一。同樣的情況,也存在于清華大學,但這并非因為農村學生更難考上清華北大。數據顯示,完全是因為農村學生人數減少了超過50%,城鄉人口此消彼長,形成了一倍左右的此消彼長;我國的城市化率,1998年是33.25%,2018年是59.58%。在過去20年中,我國有超過3億人從農村人變成了城市人。此外,城市化率統計口徑為戶籍人口,但實際上還存在著超過2億人口處在流動狀態,如果加上這一部分,那么農村生源迅速下滑也就更加不出人意料。
其次,整個縣域乃至地級市區域的優秀學生,正在不斷被省城的優質中學所吸納。在很多省份,一些示范性重點高中都有全省招生的特權,在這種政策背景下,大量縣城學生進入更好的中學——這當然是好事。縣城中學則失去了最有可能提升教育質量的生源。
僅僅從人口流動和資源配置的角度看,縣城中學在城市化的高歌猛進中,也很難維持水準。在與省城中學的競爭中,縣城中學的校長、老師和學生會清醒地意識到,彼此并不在一個維度上。一旦同臺競爭,縣城中學與鄉鎮中學沒有優勢。
然而,《教育》記者采訪中發現,在大城市教育資源中,有一個對于高考來說最重要的因素——信息資源。從成都七中的教師培訓活動傳出的消息顯示:省城強校之所以高考成績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高考命題的精準把握——省城的教師不一定知道高考出什么題,但一定知道高考不出什么題,所以當縣城中學的學生苦苦復習不會考到的知識的時候,省城名校的學生能夠放心大膽地反復刷題——不刷沒用的題,這才是題海戰術刷題復習法的關鍵。
信息時代逆勢走強
2019年8月17日,河北衡水中學2019教師集中學習培訓開幕式在該校莘元館舉行。河北衡水中學、衡水第一中學、衡水中學實驗學校全體教師近1400人參加了開幕式。
為期4天的培訓,是衡水中學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教師培訓活動。用衡水中學官方的話語描述,就是:近年來,河北衡水中學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始終把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在完善教師培訓體系、豐富教師培訓內容、滿足教師發展需求方面,努力創造條件,促進學校的持續發展。
就宏觀而言,縣城中學的衰落是一個基本趨勢。但是,在這一趨勢背后,也存在著一些成功的異類。衡水雖然是地級市,但是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國內諸多縣市相比,并不占優勢。在浙江,曾有教育局官員公開表示不歡迎河北衡水中學來辦分校。但有誰知道,衡水中學教師對于高考范圍的把握,絲毫不弱于國內名校;衡水中學的學生不僅是在用每一分鐘進行有效學習,而且是沒有用一分鐘進行無效學習。
像衡水中學一樣的,還有安徽毛坦廠中學與河南鄲城中學。從這些學校考入清華北大等雙一流高校的學生,在高校中的表現證明了上述事實:普遍被認為比京滬生源的知識面要窄;北京上海的高中生在復習高考知識的同時,往往還要參加各種興趣培養活動,所以顯得比縣城中學的學生知識面更寬。但如果聚焦到京滬本地的高考就會發現,當地考入清華北大的生源,絕大多數也來自有數的幾所名牌高中。“不在不考的知識上浪費時間”的規律,在任何地方都在發揮作用。只不過,京滬的高中生用省下來的時間,學了一些興趣愛好而已。
一線城市教育之所以越來越激烈,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加入游戲的玩家越來越多,玩法越來越精妙;一、二線城市信息優勢,也使得普通中學的教學水平都足以碾壓鄉鎮中學。城市家長所擔心的是孩子進不了最好的中學,而并不擔心孩子沒有學上。
直播課堂打破信息壟斷
四川省涼山州冕寧中學,是成都七中第一批5所網校中的其中一所,2002年,因為得到“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的支持,開始嘗試免費的直播教育。網絡直播班的每堂課上,講臺中央的投影屏幕,同步直播著成都七中的課堂實況和教學PPT。為了投影效果更好,他們班總要關上燈,拉上窗簾。網班的學生反映:成都七中的試題太難,熬燈守夜都寫不完。他知道不考什么,這話說得怎么?
在涼山州冕寧中學2019級高三教師王學語看來,從2002年涼山州探索直播教育開始,17年來,直播課已經成為一些縣城學校的金字招牌。對于偏遠山區的孩子,直播屏幕是一座溝通優質教育資源的橋梁。但直播只是一項技術,一塊屏幕背后,最重要的是人。
實驗初期,確實看出了直播教學的好處。王學語表示:當時的冕寧中學從高一新生中選出兩個尖子班,一個直播班,一個對比班,生源水平持平。一兩屆后,直播班的尖子生們開始嶄露頭角,并逐漸形成碾壓性的優勢。王學語說:“2007級直播班,學生幾乎占滿了年級前10名,高考時還出現西昌市前7、8、15名。而另外的對比班,沒人進入西昌市的前20名。那一年,冕寧中學有幾個學生考入了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四川大學等名校,但他們入學時的中考成績并不拔尖。因此學校對直播班有了信心,質疑的聲音消減下去。”
2014年,得益于針對農村和貧困地區的“高考三大專項計劃”,鹽源中學的一本上線人數升到了38人;2018年升到了78人。
在經歷了17年之久的直播教學之后,涼山州鹽源中學教師總結:我們和成都七中最大的差距是對高考動向的把握。網絡直播班的任課老師從成都培訓后回到涼山,一些高考不再考的內容,他們原本都不知道,還在讓學生一遍一遍地練習,可“外面的老師”都知道。西昌市一名考上北大的學生說,高三時,她做過成都七中的模擬題,與涼山州的高考模擬試卷相比,那份試題“更接近高考風格”。
“派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
除了直播課程,近年來,教育部針對全國農村和貧困地區的“高考三大專項計劃”,也讓更多寒門學子有了就讀重點大學的機會。2018年該計劃共錄取學生10.38萬人。
安徽毛坦廠中學、河北衡水中學、河南鄲城一中、湖北省黃岡中學這些被譽為“高考工廠”的學校,每年都會出一批上清華北大的“學霸”。河南省經濟洼地光山縣的光山二高與上述學校相比,沒有多大的名氣,但它同樣創造了河南省高考的奇跡。從光山第二高中2019年高考成績的統計數據來看,該校本科上線人數近4000人,其中達到一本線的就已經超過1300人,位居全市第一位。2019年光山二高的高考分數中,高分層人數較多,其中理科700分以上(含自主招生加分)的有3人,有超過10名學子鎖定了清華北大。
對于光山二高來說,有10名以上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不足為奇,畢竟在2018年的時候就有15人考上清華北大,2017年也有24人考進清華北大。這是由于光山二高師資力量的雄厚,以及學生的學習氛圍好。
人們對光山二高的教學模式一直表示質疑,認為所取得的成就,皆為苛刻管理的題海戰術和機械化訓練的結果,并不符合現代倡導的素質教育。但是,縱觀全國高中,從“高考工廠”衡水中學,到北京名校人大附中,都不能擺脫大量刷題的教學模式。這些學校的模擬卷被全國各地學校廣泛采用,就是證明。
江西省吉水縣第二中學在2019年高考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優異成績:自1999年后再出2個清華北大,文理雙狀元,一本上線突破200人,本科上線突破500人。該校校長羅騰根說:“所有的二中都艱難,在生源和師資受限的情況下,需要在困境中奮起,在逆境中趕超。我們需要開放的思維,引進先進的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彌補學生短板和師資的缺陷。”該校實行“派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提前進行新高考改革培訓、學科競賽輔導和高校自主招生培訓,定期組織教師培訓,組織和參與各種評課評比,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2019屆學生在高一、高二聯考中,數學、物理處于劣勢,與其他學校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到了高三聯考,學生的物理、數學成績有了逆轉,這是為什么?原來,學校引進了互聯網教育平臺升學e網通,其優質教育資源來自全國幾百所重點高中,這才是學校最終成功的原因。
2019屆學生入學開始大范圍使用升學e網通,學校統一開放機房安排課時讓學生學習,學校也成為吉安市第一所開放機房給學生學習的學校。
學生學習熱情延續到課后,主動利用升學e網通學習已成習慣。參與升學e網通暑假專題學習計劃,通過系統算法,可記住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并從眾多知識點中篩選出高考不考的內容,這些內容將不會出現在學生的電腦屏幕上。羅騰根總結說:“只要不刷沒用的題,才能刷到更好的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