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摘 要:本文以強化傳媒從業者培訓力度的意義為切入點,展開具體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開展素質培訓活動,提升崗位專業能力;打造高資質培訓隊伍,提高培訓效率;強化培訓力度,推動城市整體發展等幾方面重要策略。希望傳媒從業者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注重自身文化素養以及專業技能的提升,為今后促進傳媒從業者培訓有效性的發展拓寬渠道。
關鍵詞:傳媒從業者;培訓;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3-0-01
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水平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對傳媒行業產品的需求在不斷提升。傳媒企業要積極開展傳媒從業者培訓工作,不斷豐富文化培訓內容,提升專業技能。本文從強化傳媒從業者培訓力度的意義入手,展開闡述,針對如何提升傳媒從業者培訓有效性的重要舉措進行深入探討。希望傳媒行業能夠從多種行業中選拔高素養、高能力的傳媒從業者,不斷創新培訓方式,加強培訓力度,進一步促進我國傳媒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強化傳媒從業者培訓力度的意義
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我國傳媒行業在選拔人才過程中,只是注重從業者的學歷和資質,并沒有重點考核從業者的創新精神以及工作能力。實際上,從業者的工作的態度與對傳媒行業的正確認知,對于促進我國傳媒行業健康長遠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傳媒從業者的工作內容,主要就是將信息快速及時地傳遞到公眾面前,傳媒行業的管理制度為傳媒企業正常運轉提供重要保障。現階段,很多傳媒企業在不斷強化傳媒從業者的培訓力度。傳媒行業所傳播的信息會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在其實踐意義上來講,強化傳媒從業者培訓力度,是我國社會不斷發展、不斷變革的重要因素[1]。目前,人們逐漸從電視節目產品中體會到傳媒從業者培訓工作的價值,通過強化傳媒從業者培訓力度,提升傳媒從業者工作效率,為今后傳媒企業明確自身發展目標提供重要幫助。
二、提升傳媒從業者培訓有效性的重要舉措
(一)開展素質培訓活動,提升崗位專業能力
在傳媒行業中,每一個工作崗位對電視節目的產出都至關重要。比方說在幕后工作的傳媒從業者要具備專業的工作技能,無論是在對燈光、舞臺效果以及音效的調制過程中,都要從觀眾角度出發滿足觀眾內心需求;像工作在臺前的傳媒從業者在實際工作中,也要從多角度出發,多元化地看待問題。一旦在工作中出現一些特殊問題時,傳媒從業者都要具備靈活面對的能力、還要充分發揮其專業技能。這就需要傳媒企業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積極開展素質培訓活動,注重提升每一個工作崗位傳媒從業者的專業能力。首先,傳媒從業者要明確自身工作思路,對也傳媒行業不斷發展的意義進行深入探究;其次,無論是從事資料收集、節目策劃還是從事電視編導的傳媒從業者,都要明確傳媒工作方向,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標,在工作中秉承認真負責的態度開展工作,這是每一位傳媒從業者高素質的具體表現。傳媒培訓者自身要具備專業的培訓技能和素養,準確掌握培訓技巧,根據傳媒從業者的工作狀況進行分析,運用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方式進行培訓,為今后全面提升傳媒從業者的工作質量提供依據。
(二)打造高資質培訓隊伍,提高培訓效率
傳媒行業的管理人員要注重人事管理工作的開展,要準確掌握傳媒企業發展的核心目標。傳媒企業在招聘優秀的傳媒從業者時,要打造高資質的培訓隊伍,這是提升電視節目產品質量的關鍵環節[2]。在對傳媒從業者進行招聘時,對其要求非常高,要對傳媒從業者的工作經驗、成長背景以及工作能力進行全面考核。對于符合招聘要求的人員可對其進行專業培訓,對于未達到招聘標準的人員進行淘汰處理;經過這樣多層次篩選之后,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傳媒從業者,能夠有效促進我國傳媒行業健康發展。
(三)強化培訓力度,推動城市整體發展
傳媒從業者做好自身本職工作,協調傳媒行業整體發展,是強化傳媒創業者培訓力度的培訓目標。傳媒從業者在工作中,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工作,進而制作出高質量的電視節目產品。幕后以及臺前的傳媒從業者,要相互協作,確保工作的真實有效性。
例如:以北京市懷柔區建設學習型城市示范區為例,進行分析。為了能夠有效提升懷柔區傳媒從業者的學習能力,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營造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的良好氛圍,切實為推動綠色創新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扎實基礎。很多傳媒企業為了能夠響應傳媒影視示范區的發展號召,在不斷引進高資質高能力的傳媒培訓者,對懷柔區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培訓,為今后培養優秀的傳媒從業者奠定基礎,為2020年實現北京市建設成學習型城市的目標創造條件。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傳媒從業者是文化傳播的主要人物,同時傳媒從業者也是推動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現階段,我國電視節目產品質量有了明顯改善。傳媒企業在開展傳媒從業者培訓工作時,深入了解強化傳媒從業者培訓力度的重要意義、明確培訓目標、注重提升傳媒從業者的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結合傳媒從業者的工作狀況進行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為今后提升電視節目產品質量提供重要幫助。
參考文獻:
[1]丁漢青,王軍.沖突與協調:傳媒從業者后備軍職業認同狀況研究——以北京某高校新聞學院在校生為例[J].國際新聞界,2019 (2).
[2]翁之顥.自我得失權衡的實踐與邏輯——我國傳媒從業者在轉型進程中的個體代價感知[J].當代傳播,2019,205(0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