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芬
摘? ?要:框架—剪力墻是一種穩定性和安全性非常好的建筑形式,廣泛用于層數較多、房屋總高度較高的建筑。在建筑工程中應用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使原本復雜的施工步驟變得簡單化,且能保證建筑整體的施工質量和使用性能。因此,高質量的框架—剪力墻施工作業是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環。文章通過對框架—剪力墻結構特點的分析和與之相對應的作業技術研究,以期為同行提供參考借鑒,共同推動框架—剪力墻技術的不斷完善。
關鍵詞:框架—剪力墻;施工;建筑工程
1? ? 框架—剪力墻結構
1.1? 框架結構
框架結構是指構成承重體系的結構,其是由梁和柱以鋼筋連接而成,即由梁和柱組成的框架共同抵抗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但由于框架結構的房屋墻體僅起到圍護和分隔作用,因此框架結構在室內布置中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空間相對較大的優點,但其抵抗水平荷載的能力較差。
1.2? 剪力墻結構
剪力墻結構是指由水平方向的鋼筋混凝土的大樓板搭載在豎向的鋼筋混凝土墻板上構成的承重體系。這一體系豎向的墻板不僅能承重豎向的力,還能承擔包括水平方向的地震力和風對其的推動荷載的作用。因此,剪力墻結構抵抗水平荷載的性能相對較高,但所形成的空間相對較小,使得房屋的空間性弱化,靈活性較差。
1.3? 框架—剪力墻結構
框架—剪力墻結構是在框架結構中的適當位置布置一定數量的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形成框架和剪力墻結合在一起的共同承受豎向力和水平力的體系,該體系能滿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時數量足夠的剪力墻有相當大的側向剛度,可抵抗風荷載和水平地震力等水平荷載的作用,即對結構的水平力進行有效的控制,抵抗水平的變形能力強。
在框架之間部分位置增設剪力墻,框架與剪力墻分別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載,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結構原本的承載性能,同時使結構原本的空間性及靈活性得到了保留,實現了框架和剪力墻結構優勢的互補,更好地將建筑空間的完整性呈現出來,實現空間上的按需設置,滿足個性化建筑功能的需求。
2? ? 框架—剪力墻結構特點
2.1? 體系特點
(1)框架—剪力墻體系,剪力墻保證了其側向剛度比框架結構大,能承擔大部分水平力,而豎向荷載主要由框架承受,因而用于高層房屋比框架結構在受力方面更為合理。(2)在建筑的結構上剪力墻只存在于部分位置上,因此,保持了框架結構易于分割的空間、立面易于變化等優點。(3)框架—剪力墻體系的抗震性能也較好。
2.2? 變形特點
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中,在水平荷載的作用下,剪力墻呈豎向懸臂結構,其變形曲線呈彎曲性,且樓層越高水平位移增長速度越快。而框架結構變形曲線呈剪切型,即樓層越高水平位移增長越慢。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是兩種變形疊加,總的變形曲線呈彎剪型。
2.3? 受力特點
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中的受力是由框架和剪力墻結構中兩種不同的抗側力構件組成的新的受力模式。在樓層的下部,剪力墻位移較小,其拉著框架按彎曲性曲線變形,剪力墻承受著大部分水平力。在樓層的上部,剪力墻位移越來越大,有外側的趨勢,而框架內收的趨勢,使得框架拉著剪力墻按剪切型的曲線變形,此時的框架不僅承受了外荷載產生的水平力,還負擔了把剪力拉回來的附加水平力,所以,即使樓層的上部外荷載產生的剪力很小,框架中也會有相當大的剪力。
3? ? 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
3.1? 測量放線工作的施工技術
測量放線工作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測量放線是保證建筑工程施工過程準確性、可靠性和真實性的基礎,其要求:(1)測量放線的技術人員必須有上崗資質且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2)測量放線的儀器設備必須要有計量校驗達標的認證且性能優良,以此確保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和真實性。
3.2? 模板工程的施工技術
模板施工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其是保證澆筑混凝土尺寸準確和規范的基礎,要求:(1)對內外側模板配板設計時,為確保配板的準確度,外墻模板的外側必須比內側長250 mm左右。(2)支模時,要將已澆筑完成的墻體作為參照物,并使外側模板和墻體緊密相連。(3)為保證混凝土澆筑時模板位置準確,不發生移動,保障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可以事先在其內側安裝一個短鋼筋頭來固定模板位置。(4)為保證混凝土澆筑時不產生漏漿的問題,一般澆筑前在有縫隙的部位注入水泥或砂漿。(5)為保證整體模板吊裝過程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吊裝的環境必須要明亮,吊裝過程中墻體模板不能接觸鋼筋。
3.3? 鋼筋工程的施工技術
鋼筋作為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的骨架,在施工中對結構的影響非常大,因此,施工中必須嚴把質量關,其要求:(1)嚴格把控鋼筋的質量,確保鋼筋的力學性能和尺寸達到設計和國家規范的要求。(2)在鋼筋的施工中,鋼筋節點在布設時具備較大的密集性,因此,施工人員必須重視并做好節點處的鋼筋施工。(3)為防止節點鋼筋出現移位等問題,施工人員應在掌握準確數據的基礎上把控好每一個操作環節。
3.4?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術
混凝土工程是影響整個框剪結構抗震性和剛度的關鍵,因此,為了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延長工程的壽命,技術上要求:(1)嚴格材料的檢測作業。(2)嚴格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重視材料的比例控制,確保坍落度符合技術要求。(3)在攪拌作業環節,應該按次序添加石子、砂與水泥等,待攪拌均勻,充分混合后,再運用到施工環節中。(4)為提高混凝土澆筑質量,一定要按照次序進行澆筑,一般建筑工程都會采用:先等級高強度高的混凝土澆筑,再等級低強度低的混凝土澆筑。(5)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要指派專人對混凝土進行養護,確保澆筑的混凝土表面的潤濕時間超過7 h。
4? ? 結語
總之,在建筑工程項目的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時,制訂完善的施工流程,以實現精準化的目標,同時深入研究、分析框架—剪力墻的結構形式,并基于此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法與技術,有效保障施工的質量,不斷促進框剪結構施工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偉.建筑工程的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J].建筑技術開發,2019(9):74-75.
[2]段德飛.淺談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若干設計分析[J].建筑,2009(2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