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紅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腦梗塞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發病年齡也越發年輕化。文章分析了腦梗塞的病因及具體表現,針對如何防止腦梗塞提出建議。
關鍵詞:腦梗塞;病因;表現;防治
腦梗塞就是腦血管堵塞,又稱腦卒中。中醫認為多為氣血逆亂、腦脈痹阻所致。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腦梗塞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發病年齡也越發年輕化,在年輕人中腦梗塞越來越普通化。該病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對生命有著嚴重的威脅。
1? ? 導致腦梗塞的因素
腦梗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病人的基礎疾病有關,也與年齡、性別和生活方式有關。基礎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肌病、心臟瓣膜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和血液高凝狀態等。與年齡相關,一般60歲以上人群動脈硬化比較嚴重,患腦梗塞的風險會更高。與生活方式有關,如病人吸煙、過度飲酒以及運動量少。頸動脈斑塊、腦血管異常以及血管炎等,都是導致腦梗塞的危險因素。腦梗塞如圖1所示。
2? ? 腦梗塞的表現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的供血動脈被血栓堵住,導致遠端的供血區域發生缺血、缺氧,引起神經細胞壞死。腦梗塞會出現一系列臨床表現及病癥,如圖2所示。
第一,頭暈,特別是突然發生的眩暈。中老年人在腦梗塞前會反復頭暈,突然自覺眩暈、自覺旋轉。
第二,頭痛,突然加重或由間歇性頭痛轉變為持續性的劇烈頭痛。
第三,肢體麻木,突然感到一側臉部或手腳麻木以及舌頭麻、嘴唇麻等。
第四,言語笨拙、說話吐字不清。
第五,突然出現原因不明的跌倒或暈倒。由于腦血管疾病導致肢體功能障礙或共濟失調、平衡失調導致病人容易摔倒。
第六,意識方面的改變。
第七,困倦嗜睡。病人容易打哈欠,尤其是呼吸中樞缺氧的反應。
第八,TIA現象,一時性的視物不清,突然失明。
第九,惡心嘔吐、呃逆。
3? ? 防治腦梗塞的方法
3.1? 預防保健、及時治療誘發疾病
對于可能引起腦梗塞的疾病比如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癥、高粘血癥、肥胖、頸椎病等,應及早治療。高血壓病是引發腦梗塞的非常危險的因素,也是預防的一個重要環節,應該有效控制血壓,堅持長期規范用藥,并且要監測血壓的控制情況和血壓的變化情況。
3.2? 重視腦梗塞的先兆征象
特別要留意頭暈、頭痛、肢體麻木、昏沉、性格反常等現象。一旦出現這些問題,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3.3? 控制情緒、作息規律
情緒波動、過度疲勞、用力過猛等容易誘發腦梗塞,要注意心理預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暢。
3.4? 飲食結構合理
最好食用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低鹽的標準是每天食鹽攝入量小于6 g,低脂肪飲食就是要少吃動物油脂和動物內臟,適當多吃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每周至少吃3次魚,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或者食用深海魚油。ω-3脂肪酸能夠調節血液的狀態,使血液不容易形成凝塊,從而防止腦梗塞。
3.5? 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應逐步適應環境溫度,室內空調溫度不要過高,避免從較高溫度的環境突然轉移到溫度較低的室外,特別是老年人,外出一定要注意保暖,有過中風史的病人還要注意走路多加小心,防止跌倒。此外,日常生活起床、低頭系鞋帶等動作要緩慢,洗澡時間不要太長等。
3.6? 飲食營養
根據病人的病情輕重、有無并發癥、能否正常飲食、消化吸收功能、體重、血脂、血糖、電解質等因素,采取不同的飲食營養治療方案。
3.7? 注意其他細節
多動手,轉手腕。手指跟大腦皮層關系密切,手的運動可對大腦皮層運動產生良性的刺激,使大腦在接收和處理信息時變得思維敏捷,反應靈活;咬牙切齒這個小動作可以使頭部血管肌肉和頭皮有節奏地一緊一松,一收一舒的運動有助于促進頭部血液循環,并可促進已處于硬化狀態的腦血逐步恢復彈性,有利于預防腦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