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昌東 范琦 余瀟瀟 曾冉


摘? ?要: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美育教育做出了專門的安排和部署,但美育課程體系研究還不夠系統、全面。文章在總結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探析以“工匠精神”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之美育工作為重心,構建符合高職院校特點、融入工匠精神的美育課程體系。
關鍵詞:工匠精神,美育課程體系,實踐活動
1? ? 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1.1?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學生審美教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改進美育教學作出重要部署,全會提出了“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5〕71號),進一步加強和推動美育工作,但美育仍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些地方和學校對美育育人功能認識不到位,重應試輕素養、重少數輕全體、重比賽輕普及,擠占美育課的現象仍然存在。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學校美育工作,建立多部門美育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推進實施藝術場館建設、高校公共藝術課普及、高校美育示范引領、學校藝術精品、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和藝術教師補充與提升等新時期學校美育“六大工程”,推進高校與地方政府開展校地合作,成立“川江號子研究傳承基地”“川劇研究傳承基地”等校地美育聯盟,加強教育、文化、宣傳等部門合作,通過聯合組織川劇院、交響樂團到校演出,開展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巴蜀書畫傳承系列活動等方式,凝聚學校美育工作合力。
1.2? 構建多方協同育人的工作機制
學院建立了美育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學院黨政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部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把美育作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任務,納入學院的重要議事日程,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任務。為全面落實美育工作的各項工作,學院將美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中,明確工作目標,制定了考核評價細則。人事部門負責美育師資的編制、招聘、待遇等工作,教務部門負責美育課程開發與引進、組織與實施、監管與評價等工作,財務部門負責美育工作的科目預算和資金執行等工作,學生工作部門負責社團組織建設、社團內容開發、學生思想引導等工作,新聞宣傳部門負責先進事跡的宣傳和校園氛圍的營造,各教學單位負責實施各項工作任務,形成了學院統一領導、教學管理部門協調推進、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教學單位主體落實的協調工作機制。
1.3? 工匠精神和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一致
找到工匠精神和美育教育的切合點、融通點,實現兩者的目標。筆者認為新時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主要包括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在日常的教學培養中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工匠精神”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激發和促進作用,要始終秉持愛崗敬業是職業精神的根本、精益求精是品質精神的核心、協作共進是團隊精神的要義、追求卓越是創新精神的靈魂,培養學生成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盡善盡美的能工巧匠。在抓好美育工作時,學院牢記初心使命,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美育的方方面面和各個環節;把握時代特征,強化具有四川特色、巴蜀地域、民族文化的傳承,引導蜀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課堂;弘揚中華精神,將優秀傳統文化、中國革命文化、黨內先進文化納入課程體系,用政治鑄魂、用思想育人。
2? ? 目前美育工作主要存在問題
當前開展的美育研究較少,部分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更多的是在美育課程設置方面的舉措和建議,對美育課程系統的、成體系的、理論實踐相互融合的、多部門協作配合的全面研究很少。美育課程在高職院校實際執行過程中,更多的是美育課程設置不齊全,課程獨立,美育課程之間缺少關聯性、互補性。更多的是理論課為主,很少或者沒設置實踐課程,或者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脫節,未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當前對美育課程或美育工作的研究,更多是從重要性、認識等方面的一些概念化研究,對高職院校在美育課程體系建設方面的實際操作性不強。
堅持立德樹人,遵循美育特點和學生成長規律,通過美育課程建設、師資培養、設施配備等至關重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注學生職業生涯和可持續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當前的成果更多的是強調政策文件的引導和時代背景,對美育課程系統的、成體系的、理論實踐相互融合的、多部門協作配合的全面研究很少,更多的是以理論課為主,很少或者沒設置實踐課程,或者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脫節,未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特別是缺少高職院校實際落實過程中經驗分析總結、缺少對學生職業生涯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缺少對美育課程體系和活動載體的研究。
3? ? 美育課程體系的創新與構建
3.1? 構建獨具特色的美育課程體系
美育課程主要由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組成,理論課程主要由線上資源、線下課程構成,實踐課程主要由校內社團活動、校外實踐基地、高雅藝術團體等進校園等構成,形成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此外,課程內容結合專業特點和四川傳統文化,充分利用課堂、課余、社團、生活等空間,構建獨具特色的美育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美育課程體系構建流程示意
3.2? 美育課程理論構成
美育課程建設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開齊、開全規定的課程,在課程設置上,更加注重美育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更加注重美育課程的藝術實踐,培養具有審美修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美育課程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德智體美有機融合,圍繞國學經典、地方特色、文化傳承和綜合素養等方面,學院開設了“線上+線下”的模式,線上課程有“宋崇導演教你拍攝微電影”“媒體創意經濟:玩轉互聯網時代”“透過性別看世界”“突發事件及自救互救”“創業創新執行力”“大學生創業導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華民族精神”“微表情識別·讀臉讀心”“調酒藝術”“世界建筑史”“人生與人心”“藝術鑒賞”“名偵探柯南與化學探秘”“戀愛心理學”“穿T恤聽古典音樂”,線下課程有“籃球”“烹飪(川式鹵菜拌菜方向)”“影視鑒賞及后期特效制作”“音樂鑒賞”“體育游戲”“中國茶藝”“大學生性健康教育”等。
3.3? 美育課程實踐構成
學生社團建設在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方面至關重要。學院成立了24個社團,社團成員485人,其中藝術類的社團5個,分別是話劇社、合唱團、民族文化交流協會、“承華漢社”(漢服文化社)、Beatox社。學院社團組織制定有完整的團員招收、培養的制度,每個社團指派了指導教師,邀請校外專家參與指導。學院為社團提供了固定活動場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藝術社團的日常訓練和演出活動,學院獎社團活動納入經費年度預算,保障社團活動的正常開展。
學院積極創新美育課程的形式,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組織開展了具有新時代特征、校園特色、學生特點的美育活動形式。學院每年舉辦了豐富多彩的課外藝術活動,并與開設的藝術課程相映襯,將原來分散的活動項目進行重構,注重時代特征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注重專業社團發展與創新創業工作的結合,打造涵蓋所有學生的活動,形成“月月有主題、季季有重點”的內容體系,舉辦的活動具體如表1所示。
4? ? 美育課程的獨特作用與價值
深刻感悟習近平總書記對美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辟論述,唯有入腦入心、對標對表、育人育魂。美育教育是德智體美勞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一環,在教育全局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培育大愛之心的核心,具有獨特作用和價值所在。
4.1? 促進文化繁榮、提振文化自信的價值與作用
學院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線,圍繞慶祝教師節主題,明確描畫家鄉、禮贊祖國、歌頌成就等藝術創作主題,開展“最美教師”等主題活動,凝練美育資源、弘揚尊師傳統、厚植愛國情懷,切實增強文化認同、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4.2? 彰顯特色、凸顯地域之美的價值與作用
強化巴蜀地域和民族民間文化傳承,舉辦川劇進校園活動,表演《變臉·吐火》《天女散花》《滾燈》《琵琶》等經典節目,藝人優美的舞姿、精湛的技藝和詼諧的表演方式,掀起了校園觀賞熱潮,全體觀眾被川劇的獨特魅力和絕技所折服,提高青少年學生的藝術修養。
4.3? 創新實踐、熏陶個人之美的價值與作用
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藝術活動,并與開設的藝術課程相映襯,創新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促進美育和勞育有機結合,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工匠精神。
美育的實質,就是以德育之美、智慧之美啟迪學生,以體育之美、自然之美感染學生,以生活之類、勞動之美歷練學生,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用“真、善、美”去改造自己、改變世界。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2015-09-28)[2020-01-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
[2]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意見[EB/OL].(2016-06-22)[2020-01-10].http://www.moe.gov.cn/s78/A17/A17_ztzl/ztzl_gbmyjy/myyj_gdss/201709/t20170911_314135.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2014-01-14)[2020-0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795/201401/t20140114_163173.html.
[4]方琳宇.論新時期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6(3):88-91.
[5]鄧文太,朱強.對高校美育工作的認識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1997(4):12-13.
[6]劉潯.高校輔導員大學生美育工作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1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