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豪
商標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國有效注冊商標量已達到2918.2萬件,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然而在飆升的商標數量背后,長期存在傍名牌、惡意搶注、囤積商標亂象。近日,四川理塘“甜野男孩”丁真在網絡走紅后,他姓名的商標也被搶注。
經中國商標網查詢,目前,已有149件關于“丁真”的商標注冊申請,涉及醫藥、食品、家具等多類,這些商標名稱還包括“丁真的世界”“丁真的微笑”等。就在這時,媒體曝出湖南一家申請“丁真”商標的公司,商標證還未下來,便向買方開價18.8萬元,還稱該價格在24小時后可能向上浮動。
事后,丁真所在的理塘縣文旅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們已經獲知相關信息,這些公司和個人注冊的丁真商標,如果侵犯到公司的利益,他們會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

“丁真”商標搶注事件并非偶然,近年來,一些人名或者網紅熱詞都被拿來注冊商標,例如B站大V“敬漢卿”“雷神山”“火神山”“干飯人”“爺青回”“耗子尾汁”等,呈現出一種病態式的跟風現象。
實際上,涉及地名以及一些產品功能性的商標根本就不允許注冊。根據商標法第十條以及第十一條的相關規定,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是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同時表明商標的質量或者功能、功效、重量、數量等這些特點的也不能夠作為商標進行注冊。
惡意搶注商標是違法之舉。根據我國商標法的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此外,根據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當事人主張訴爭商標損害其姓名權,如果相關公眾認為該商標標志指代了該自然人,容易認為標記有該商標的商品系經過該自然人許可或者與該自然人存在特定聯系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商標損害了該自然人的姓名權。”
數量雖多但質量參差不齊,傍名牌、惡意搶注等行為極大影響了不少企業的商譽和利益,國內一些大企業也常常因為商標被侵權而頭疼。
葵花藥業——2012年其公司員工冷某和徐某申請第十類(醫療儀器及用品)商標“葵花娃娃”,并許可給其他公司使用。葵花藥業將其侵權行為狀告至法院,最終葵花藥業勝訴,冷某和徐某賠償40萬元。在這起案件中冷某和徐某攀附葵花藥業的原有商標,注冊圖案相同但不同類別的商標實施侵權。這值得所有品牌,尤其是馳名品牌注意。
相似的設計和名字上的細微差別也是商標糾紛的一大類,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有“王老吉”和“加多寶”、蘇州稻香村和北京稻香村、“ofo小黃車”和“小黃車”。 為了防御被碰瓷,避免不必要的商標糾紛,一些企業無奈之下只能大量申請注冊仿冒自己品牌的商標。五糧液加注六糧液、七糧液、京良液;阿里巴巴加注阿里奶奶、阿里爺爺、阿里爸爸;老干媽加注老干爹、老姨媽、老干爸……
而隨著“走出去”戰略的一步步規劃及實施,許多中國自有品牌走出國門來到其他國家進行商業拓展時,商標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國外一些投機分子就看準了這個機遇,對中國品牌進行海外商標搶注。
2003年,五糧液發現,有個韓國人在其國家申請注冊了品牌漢語拼音“WULIANGYE"商標,很快向韓國商標總局遞交異議申請,并出具了五糧液作為國際知名商標和品牌使用在先的證據。
這次維權“戰役”,五糧液打了14個月之久,韓國商標總局最終做出了裁定:“根據異議方提出的觀點和證據材料,引證商標不僅在中國為馳名商標,而且在韓國也被認為是馳名商標。因此,申請商標應視為從非公平競爭方面申請注冊該商標,從而誤導消費者和與商標相關商品的原產地。”并據此駁回了韓國注冊人的注冊申請。盡管商標是保住了,但是五糧液為此花費了不少精力和資金。
國內商標被外國人搶注的例子還有很多,王致和被德國歐凱公司搶注,回力被美國公司搶注,狗不理被日本大榮公司搶注,海信被西門子旗下公司搶注,vivo、OPPO、聯想……這大大阻礙了我國品牌海外發展的腳步。
日前,針對“丁真商標被搶注”引發的輿論熱點,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表示,將進一步縮短商標審查周期,提高商標審查質量,嚴厲打擊商標惡意注冊和囤積行為。同時,完善商標審查制度,提高商標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
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也發表評論文章稱,商標審核部門須把好商標“準入關”,商標審查方式、審查標準應該更統一,避免隨意化、主觀化、模糊化;具體的審查流程也要更規范、標準、透明。
中華商標協會商標代理分會會長單位北京萬慧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管委會主任白剛則指出,遏制商標搶注行為,需社會各界通力合作。“一是商標代理機構應注重職業道德修養提升,自覺遵守法律規定及行業紀律要求,誠實守信,勤勉自律,共同維護行業聲譽。加強內部管理,增強對惡意注冊申請行為的識別和審查,拒絕代理惡意商標注冊申請。對有意圖進行此類惡意商標注冊申請的主體,應當告知相關法律規定及行為后果,對其進行規勸制止。二是企業應誠信經營,不針對社會公共資源或他人權利等進行商標搶注或進行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囤積商標。三是市場監管部門依法采取措施加重對惡意商標注冊申請主體及代理機構的處罰力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提醒,由于目前國內各個商標代理機構以及商標代理人水平良莠不齊,企業在挑選代理機構的時候要防止掉入陷阱之中,特別是中小企業,應當擦亮眼睛。
一些辦理工商注冊或代理記帳的公司看到知識產權代理好賺錢,自己又有這方面的潛在客戶,也就開展了這項業務,但由于他們不專業,并且無資質,拿到一手客戶后還要再找知識產權代理公司去提交注冊申請,往往被駁回的概率非常高,造成客戶資金和時間的浪費。
這些代理機構,有時會以非常低的價格先促成交易,之后再以各種名目收取費用,比如權屬登記費、先行保護費、商標證書加急費、商標制證費等。
“商標注冊費都是一次性的,商標證書提商標局審核后,初審公告期過后按流程印刷下發的,商標證書加急制證等費用都是不存在的。”該人士稱,從商標申請到最后商標局做出裁定,如果在公告流程中不出現被其它企業提出異議,不會有其它費用。
對于海外商標被搶注的情況,許多中國品牌已經慘遭毒手,只能采取用巨額資金向搶注人購買商標權、放棄海外市場、堅決維權三種手段,無論哪一種,對企業都會引發成本增加、海外拓展速度放緩、降低市場份額的消極影響。因此了解國際商標規則,盡早注冊,防患于未然才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