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波
摘要:自1978年改革開放之日起,我國的民辦教育就一直處在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家有關部門也陸續頒布了不少相關法律法規,特別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重點強調教育目標是公益性的,而主導則是政府,社會各界都可參與到舉辦教育活動中,使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一起指明了社會教育的大方向。同時也使性質為民辦教育的很多教育教團的發展前景變得更加明確、發展空間變得更加廣闊。而作為一個教育集團要想緊抓機遇,實現自身發展,必須重視做好建立一整套與自身實際需求相適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和績效評價體系工作。如此才能在高效整合多種資源的同時,促進集團現代化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和盡可能規避財務風險。但是教育集團在開展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工作的過程中卻存在著諸多問題,影響工作成效的取得,集團對此應該給予高度重視。本篇文章主要研究教育集團所開展的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工作中的現存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措施這兩個重要部分。
關鍵詞:教育集團;財務管理;績效評價
一、現存問題研究
(一)績效評價指標太過模糊
一方面,現如今我國絕大多數教育集團都存在績效評價指標太過模糊的普遍性問題。不但無法判斷財務共享模式下的績效評價目標,而且無法對傳統的管理模式績效評價與本集團企業特色的財務共享模式之間的差異加以區別。造成共享中心各個業務單元小組頻頻出現收入核算紊亂、薪酬發放不及時以及資金短缺等問題,嚴重脫離集團企業的戰略目標,最終難以實現本集團企業的財務規范化、系統化、信息化。另一方面,很多教育集團企業在財務管理績效評價研究對象的選擇方面存在重財務信息、輕非財務信息的現象。即教育集團財務管理的績效問題都重點研究財務指標,但是非財務信息在教育集團財務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這些非財務指標包括集團規模、人力資源、科研能力、對外交流等,使集團認識到只有統籌分析才能實現自身的長足發展[1]。
(二)財務人員認知及素質不高
一方面,基于財務人員認知。主要是教育集團中的領導層普遍存在對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價值與作用的認識不夠深入。導致不能很好的把財務管理要求和績效評價對應起來;隨之在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工作上的相關資源投入力度也變得不足,上行下效,難免影響到財務人員,最終導致本教育集團財務管理績效評價機制的建立健全工作大受影響,遲遲難以取得成效。另一方面,基于財務人員素質。主要是財務人員負責財務管理工作,而績效考核指標由財務部門及相關人員參與制定,可想而知財務人員素質的高低與否,對財務管理績效考核指標的制定和財務管理績效考核評價工作的實施這兩個方面的工作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但是因為教育集團的主營業務并不是財務工作,財務部門只是輔助性的部門,所以不免使教育集團側重于學員招收、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忽視了財務人員的培養。輕則集團管理混亂,重則影響集團未來的發展,因此集團領導層應該對這一問題給予高度重視。
(三)財務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
一方面,財務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當前的社會是一個集信息化、網絡化以及數字化于一體的社會。所以,在這一大背景下,一個教育集團企業要想不被激烈的社會、行業競爭所淘汰,必須重視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但是實際中,很多教育集團企業都不重視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具體表現為不重視信息化系統的引入與應用工作。不但使企業相關工作的效率變得低下,而且使相關人員花費更多時間用于搜集、傳遞以及獲取信心這一工作上,使企業不能及時了解與掌握客戶、市場以及內部三方面信息以便做出科學決策的同時,還會使企業的發展受到極其嚴重的影響[2]。
二、解決措施
(一)做好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健全工作
美國波士頓安永創業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遠超百分之三十五的投資決策都是投資者在深入分析非財務數據的基礎上做出的。非財務指標與財務指標相比而言有著更大的優勢,更具及時性、戰略性、預期性以及前瞻性等特點。當前,教育集團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隨之業務風險也處在不斷增加的狀態中。在此種情形下,發展戰略與預期未來評估越發重要,教育集團應該重視對產品或服務質量、創新、員工滿意度、客戶滿意度以及市場份額等非財務指標加以衡量,促進自身發展潛力與核心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當然,還應該注意有機結合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作為教育集團績效評估重要方面的財務指標,績效考核覆蓋有限,加之其側重內部因素的評估,但是教育集團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存在很多來自外部環境的挑戰,集團應該正確評估外部環境,找尋自身優勢,抓住機遇。除引入注重提升內部管理水平與生產力的財務指標之外,還應該注重引進外部的客戶滿意度、市場份額以及技術創新等非財務指標,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使本教育集團的績效考核變得更加合理、客觀以及全面[3]。
(二)做好財務人員認知深化及素質提升工作
一方面,做好財務人員認知深化工作。集團領導層首先應該重視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工作,深刻認識到其價值和作用,加大相關資源投入力度,帶動全體人員一道為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工作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另一方面,做好財務人員素質提升工作。主要是由于隨著時代與社會發展與集團財務管理制度變化對財務人員的標準變得更高,要求其不斷學習新知識,加大知識儲備量。對此,教育集團應該借助交流、知識講座、后續教育以及技能培訓等多樣化的方式創造更多機會,以供人員學習,提升自身的素質和工作能力,開展好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工作;集團還應該實行財務管理崗位定期輪換制度,提升每位財務人員的崗位勝任度,有助于財務人員之間交流與協作等力度的提升。除此之外,集團還應該重視做好人員招聘工作,大力招聘應屆畢業生,及時替補老員工,在保持集團人員正常流通的時候,使人才梯隊結果變得更加合理。
(三)做好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完善工作
為了不影響財務管理的實施和戰略目標的實現,教育集團必須重視做好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健全工作。所以,教育集團應該從完善本集團的IT系統入手,做到下述三點:重視做好本地財務管理系統的建立工作,以便更好的匯總本地數據;還應該重視做好財務管理服務器的建立工作,以便更好的儲存海量數據;最后,重視做好全國性財務管理系統的建立工作,以便節省更多不必要浪費資源的同時,使集團集中精力做好財務管理績效評價效率與質量提升工作[4]。可以看出上述三部分工作呈現出層層遞進式的特點,只有做好上述三項工作,才能在對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加以充分運用的基礎上收集、分析、處理以及反饋大量數據,使數據整合變得更加高效、快速以及透明。不但有助于集團相關人員及時了解和掌握任務進度情況并以便更好的完成目標分解工作,而且有助于管理者開展好績效管理工作,最終使整個集團上下一心助力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圓滿完成。
三、結束語
本篇文章首先從績效評價指標太過模糊、財務人員認知及素質不高、財務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這三個方面,對教育集團所開展的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工作中的現存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最后提出做好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健全工作、做好財務人員認知深化及素質提升工作、做好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完善工作這三個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給教育集團解決好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工作現存問題提供切實的借鑒與依據。在開展好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工作的同時,為本教育集團的實際經營和后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實現自身的現代化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武鵬娟.公司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 (12):230.
[2]孟揚.財務管理在企業績效評價中的重要作用之我見[J].中國商論,2018 (22):90-91.
[3]楊子慧.財務管理角度下的企業績效評價改進研究[J].中國經貿,2017 (3):129.
[4]仲凌霞.淺析新會計準則影響下的企業績效評價[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 (1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