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偉
摘要:預算管理是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工作,貫穿于經營活動的每個環節。通過預算編制、調整、考核可以做到對經營業務事項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企業效益。本文以國有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下如何有效提升成本管控水平為切入點,分析了預算管理在成本管控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方法措施。
關鍵詞:預算管理;成本管控
一、目前國有企業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管理層對預算管理的認識程度有局限
部分國有企業管理層甚至全員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不足,預算執行率較低,主要體現在:一是預算編制和企業實際有偏差。部分企業沒有成立專門預算機構,預算編制沒有業務部門參與,只是由財務部門人員依據歷史數據及當年經營目標憑空想象完成,由此會造成預算數據不準確,出現預算和實際"兩張皮"現象。二是預算編制科學性不夠。部分企業缺乏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創新意識不夠,只注重企業短期活動,以此為基礎編制預算,會出現預算和企業長期發展趨勢不符,預算可執行性較差。三是預算管理水平不均衡。企業各級層預算管理水平不一致。由于各級層人員對預算管理重視程度不一,從集團總部角度看各企業管理水平不一,存在預算管理低洼地帶,全面預算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預算考核機制未充分發揮
全面預算管理包括預算的編制、執行、調整和考核四個環節,各個環節相互銜接,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部分企業雖然將預算執行情況和績效工資進行掛鉤考核,但是由于企業將績效考核重心放在主要經營業務完成情況的考核上,造成預算管理在考核體系中占比較小,無法有效調動員工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由此導致預算編制準確性不高,形成年度預算松弛或偏緊,不能很好指導業務,造成成本偏高或預算不夠。
(三)預算管理和精細實管理未能有效融合
預算管理是依據戰略目標,對企業全部經營活動進行分解和預測。精細實管理是對戰略目標進行分解細化,把每個作業節點作為管理單元進行控制。企業預算和精細實管理的實施部門不同,部門間溝通協作不夠,取得成效不能互相傳遞利用。即通過精細實管理的成效沒有反饋到預算編制和執行中,而預算數據沒有成為進一步鞏固提高精細實管理成效的有效手段,從而限制了企業對成本費用管控的有效性。
二、利用全面預算管理實現成本控制的方法措施
(一)實現預算管理觀念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
一是建立預算定額標準體系。定額標準體系是預算管理在管理會計下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降本增效工作的有力“抓手”,是預算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預算定額圍繞企業發展戰略,以優化資源配置為目的,全面覆蓋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各作業環節。二是把精細實管理思想與企業預算定額管理相結合。精細實管理是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企業效益的有效手段。精細實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就是依據企業價值流,利用管理會計工具,使用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梳理可控費用,找出重點關注費用指標,細化指標各個環節,消除非增值作業,重新制定費用控制標準,并在執行中及時調整,實現預算動態管理,減少企業不必要的費用支出。
企業要實現成本費用控制的目的,可從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定額標準要盡量做到業務事項、業務環節全覆蓋。梳理經營業務每個環節,分析每個節點,找出存在多崗位、多部門無效指揮重復審批、責任落實不明確、流程設計冗長等不合理事項,去繁存簡,明確崗位職責,優化節點流程,提高作業效率。尤其是對重要業務環節及車輛運行費、會議費、水電費等重點費用要特別把控,在標準編制上可使用零基方法確定。第二,要合理量化,及時修訂。多數國有企業通常會發現不同單位、不同項目類別在實際執行中存在執行率偏低或偏高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企業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分別建立定額標準。如物流企業車輛運行費由于車輛新舊情況不一,損耗差別較大,應實行一車一標準或同批次同車型標準一致。如企業應區分下屬企業設置不同的水電定額標準等。第三,固化預算編制、調整、執行、監督標準化流程,各部門、各單位依照執行。對于業務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定額標準和實際不符的情況,要及時分析查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二)積極實行對標管理
對標管理就是對比標桿找差距。對照企業所處行業內、外先進企業的經營指標,以及對比企業內部所屬單位的各項經營指標,找出好的標桿進行比較分析,通過對比查找自身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短板和瓶頸,深入挖掘企業發展潛力,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提高整體管理水平,切實減少成本費用。通過對標管理,盯緊業內最好水平,不斷超越自我。或者樹立企業內部標桿,不斷提攜后進,增強自信,整體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對標不是簡單模仿,管理的關鍵在于選準參照物,盯緊先進水平,首先根據自身實際,梳理業務流程,從而細化整改目標,調整自身預算定額標準,進而落實責任,把企業發展的壓力和責任傳導落實到企業每一層級的員工,統一員工認識,激發員工潛力,從而達到成本控制,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三)建立預算管理考核機制
考核是一種監督工作落實、評價工作結果的手段。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考核,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力保證預算目標的完成。因此,國有企業要把預算管理納入員工績效考核。可以由內控部門主導,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引入獨立機構參與考評工作。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建立預算執行的分級分層考核機制,側重于選取成本費用利潤率、國有資產保值率等綜合經濟效益評價指標作為考核的依據。考核時自下而上反饋預算的執行情況,對預算執行結果進行考評。將預算考評結果公開反饋至每位員工,并落實到每位員工績效工資中,做到獎懲分明。
(四)搭建高水平財務共享平臺
高水平的管理必須要有高效的信息系統作為支撐。預算管理涉及企業的各項業務流程,每個下屬單位都要實行預算管理,單位每個部門都是其歸口部門,因此數據量大,對數據處理能力要求高,因此預算信息系統需要信息化部門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此外,企業應建立財務信息平臺。包括預算、核算、資金、資產等管理信息系統,使其互容互通,保證財務管理整體協調一致,實現預算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合理化。第三,整個集團企業應逐步集成信息管理系統,使業務管理、計劃采購、物流管理等系統和財務管理系統建立共同節點,能夠實現業務、財務橫向數據共享和總部、下屬企業縱向數據管理。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信息溝通加強,使業務流程變化產生的成本費用變化及時傳至財務部門,促進預算定額的更改,減少因信息傳遞不及時造成的隱形成本。而預算定額變化執行情況也能有效地促進業務節點設置更加科學合理。業務和預算管理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從而實現降本增效、成本管控的目的。
(五)注重培養復合型員工
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要制定人才規劃,確定人才培養方向,幫助員工提升自身能力,實現自身價值。實施后備人才儲備計劃,通過開展讀書會、搭建競賽平臺等方式發現潛在人才,實行會計職稱、證書評聘機制,打通人員晉升通道,切實解決企業財務人員工資低、晉升難的問題。此外,加大員工培訓培養。全面預算管理向精、細、實發展的現狀對財務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財務人員不僅要具備會計核算能力,還要兼具管理才能。因此,加強財務人員業務流程培訓頻次,培養熟悉企業業務全過程員工,以更好推進本職工作。
參考文獻:
[1]劉曉穗.淺談全面預算管理與精益管理的有機結合[A].中國煙草學會,2016年度優秀論文匯編——煙草經濟與管理主題[C].中國煙草學會,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