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嫣
【摘要】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進步,并且對傳統經濟造成了沖擊,并跨界影響到金融領域。互聯網技術為金融界提供了關鍵的金融功能,并且成功跨界到金融領域,成為金融領域中的重要工具。本文在金融功能視角的基礎上,對互聯網金融模式展開分析和梳理,探討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的快速分流、分庭抗禮的局面,從而使商業銀行的變革工作能夠更加有效地開展。
【關鍵詞】金融功能視角;互聯網金融形態;商業銀行
隨著金融領域改革工作的進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越來越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使傳統的市場經濟結構發生了改變。互聯網金融通過將互聯網同金融行業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能夠在互聯網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的過程中融合資金融通、支付等功能的新型金融模式。通過推動金融業的發展變革,使傳統金融業受到沖擊和改變,從而形成沖擊力量更為巨大的產業發展趨勢,其造成的影響要遠遠大于以往的經濟周期波動。
一、基于金融功能視角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典型代表
根據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分類,學術界普遍按照互聯網支付、P2P網貸或者眾籌融資的方式進行業態分類,但是如果按照不同的標準,其分類方式也會有不同的變化。
(一)資產配置功能
互聯網金融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融資渠道,并且增加了投融資過程的便捷體驗。第一,網絡銀行。網絡銀行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代表,分為“傳統銀行+網絡銀行”以及“純網絡銀行”兩種類型。前者開展的都是小微金融業務,后者以日本樂天等企業為代表,開展的是成本/賬戶余額比遠低于傳統銀行的金融業務。第二,網上基金。余額寶是網上基金的重要代表,開創了“理財+消費”模式的局面。第三,網上證券。網上證券包括低傭金和一賬通等金融產品,國泰君安就是一賬通的產品。國泰君安在2014年進入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系統,作為第一家獲得此殊榮的非銀行機構,其證券賬戶擁有多種功能,除了能夠在金融交易中實現對金融產品的買賣,還能夠實現還款和充值的功能。第四,財富管理。互聯網金融能夠根據賬戶中的資產情況為投資者自動生成資產配置方案,從而方便用戶的資產配置。第五,P2P。P2P的創立能夠很好地使投資和融資雙方建立起連接渠道。第六,眾籌。眾籌的模式很多,也是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形式。第七,網絡資產交易平臺。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了便捷。
(二)融通資金功能
通常情況下,網上小貸能夠利用從自身和第三方電商中得到的數據,打造核心競爭資源,并且用發放貸款的形式,對小微企業和個人開展貸款業務。其中個人貸款業務的代表包括螞蟻金服、京東白條等等,小微企業貸款業務主要包括Kabbage等等。通過對中小企業對客戶數據的收集,對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從而決定能否提供給客戶貸款服務。在客戶貸款申請提交之后,通常情況下會在7分鐘內完成貸款金額到賬,在貸款效率方面有了極大的提高。這種貸款方式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滿足客戶貸款的需要,符合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
(三)支付清算功能和信息提供功能
在支付的過程中首先連客戶的銀行賬戶,并且通過清算支付功能尋找客戶。同時,對金融產品搜索引擎的開發能夠使客戶搜索到更多的金融信息資源,并且能夠通過搜索的方式對金融價格進行對比,對金融超市、銀率網等開展相應的金融搜索服務。金融客戶通過這樣的金融搜索平臺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信息的搜集工作,從而使信息獲得成本降低,信息獲取速度加快,使客戶與服務商家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從而保證互聯網金融活動的有效性。
(四)風險管理功能
在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方面,有兩種類型,分別為網上保險和網上征信。網上保險能夠通過在線保險的方式保證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比如眾安在線保險。網上征信有三種形式:第一,通過對用戶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打造一個可以使用閉環營造征信生態圈的平臺,如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集團;第二,通過對第三方互聯網大數據的收集,用互聯網金融信用平臺來對信用數據模型開展模型分析和信用評分,從而為第三方提供有用的信用產品,其代表平臺為國政通和大公。第三,通過P2P的方式開展相應的網貸業務,并且對其中貸款和還款信息進行收集,建立起有效的查詢系統,使借款人無法開展一系列的惡意欺詐等違法貸款行為,保證了網上征信服務的安全性,其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征信系統是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旗下的上海資信。目前,該平臺下已經有附屬P2P平臺203家,通過線上交易的新型金融模式,使互聯網金融能夠充分實現信息共享,并且通過有效的方式使網貸企業之間、網絡金融和傳統金融之間的壁壘打破,形成信息流通的渠道,并且通過良好的征信系統,來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服務。中國人民征信的發展規模逐漸擴大,到2018年已經覆蓋了全國34.5%的人口,但還是遠遠低于美國征信體系中85%的人口覆蓋率。與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功能類似的還有北京安融惠眾征信,能夠通過對互聯網征信模式的不斷完善,使互聯網的信息數據采集成本變得更低,從而擴大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的覆蓋面積,使我國的征信體系變得越來越完善。
二、商業銀行資產、負債、中間業務受到沖擊
在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其給用戶帶來的良好體驗,使互聯網對商業銀行的發展造成猛烈沖擊。
(一)從銀行的負債端來看,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主要在于分流銀行存款
我國商業銀行從2013年開始存款金額就遭遇嚴重下滑,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商業銀行的存款金額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縮減,其主要原因是互聯網金融對銀行負債端存款進行了分流。由于互聯網金融產品擁有銀行金融產品所不具備的便捷性和盈利功能,因此吸引了廣大的金融消費者。消費者主要通過購買基金以及P2P眾籌的方式進行互聯網金融投資,基金產品不僅能夠實現理財和消費模式的結合,還能夠作為網上支付工具,P2P眾籌擁有多樣化的眾籌項目,能夠獲取高額收益,并且通過多種方式回饋,對客戶而言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因此造成了商業銀行存款的流失。
(二)從銀行的資產端來看,個人和小微企業成為互聯網金融主要覆蓋群體,形成錯位競爭
由于中國銀行體系的特殊性,在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困難,通過銀行融資需要花費很多資金,導致我國小微企業在獲得貸款的金額數量以及企業數量上同小微企業為我國GDP發展做出的貢獻存在嚴重的不對等。經濟專家劉鷹對企業密度和經濟福祉進行了研究,指出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企業密度和人均收入成正比,大約每增加1%的企業密度,人均收入就會增加1.0178%,從而減少了貧困人數。美國的企業密度為8.98%,而中國的企業密度為4.01%,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在互聯網金融的時代,企業發展所面臨的金融支持變得容器,并且有了更多的解決途徑:首先,在金融貸款的過程中融資成本減少。其次,信貸供給得到增加,信息透明度得到提高,從而減少了不良貸款率,使我國小微企業的生存變得更加容易。
(三)從銀行的支付端來看,互聯網金融進入信用支付領域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傳統銀行的非息收入受到沖擊,互聯網企業通過現有發展的理財產品和銀行代理產品,搶占了商業銀行的發展。然而互聯網金融的在支付領域的發展依然存在很大的局限,其主要使用地方為零售行業,在一些金額較大的支付領域,互聯網金融較難涉及。目前我國銀行業發展主要還是靠凈息差,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崛起,銀行的凈息差也在逐年下降,嚴重沖擊了我國的傳統銀行業務。
三、總結
相比于互聯網金融服務,傳統銀行更加具有公信力,并且在風險控制方面做的較好。但是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客戶已經不再滿足于傳統銀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務,其銀行服務形式也在發生著變化,使得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嚴重的轉型危機。商業銀行變革的過程,也是完善自身金融功能的過程,能夠更好地利用金融資源開展相應的金融服務,并且能夠通過對時間資源和經濟資源的支配,使自身得到更大的經濟利益。在互聯網發展的時代,商業銀行要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從而走出一條更好的道路。
參考文獻:
[1]王靜,WangJing.基于金融功能視角的互聯網金融形態及對商業銀行的沖擊[J].財經科學,2015(3):56-65.
[2]袁云立.基于金融功能視角的互聯網金融形態及對商業銀行的沖擊[J].中國商論,2017(32):38-39.
[3]楊才然,王寧.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銀行視角[J].中國金融,2015(7):56-57.
[4]邢恩泉,韋甲星,鄭靖.互聯網下的資金融通和支付——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 傳統業務的影響及啟示——基于財務報表的視角[J].財務與會計,2015(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