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宏
【摘要】基層金融服務機構、群眾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在反假幣工作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是識別、清繳已進入流通領域的假幣并追蹤其源頭的關鍵。但目前由于假幣制造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販賣與非法使用途徑多元化,使得基層的反假幣宣傳、執法以及收繳等機制顯現出被動、滯后的弊端。本文對當前工作的不利局面與成因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如何通過創新反假幣宣傳和培訓、完善聯席會議與獎勵機制以及規范基層金融機構的假幣鑒定收繳,實現對假幣制造、流通的有效控制。
【關鍵詞】反假幣? 問題成因? 宣傳培訓? 激勵機制? 基層
雖然近年來相繼完善了反假幣的法律法規與監督執法機制,但由于貨幣流通范圍大、頻次高,在群眾乃至金融服務機構的一線人員都缺少假幣鑒別常識、法律意識的基層,并沒有形成有效控制假幣流通的機制,給金融體系帶來很大運行風險。
一、基層反假幣的不力局面及成因
(一)宣傳形式固化且覆蓋面不足
隨著虛擬支付以及網絡金融服務在城市的普及,目前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假幣制造、販售者獲利的空間越來越小。因此近年來在相對封閉的地區、尤其是青壯年人口比例日益縮減的農村地區,假幣在流通領域出現的頻次越來越高。但與此同時,由于反假幣宣傳大多由銀行組織,具體的宣傳活動形式和內容卻延續多年前模式,而且普遍集中在一年一度的宣傳月,采用沿街設置宣傳海報、派發印有假幣識別技巧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資料以及設點提供咨詢服務的固有形式。因此宣傳活動無法覆蓋所有相關人群,而且假幣識別技巧的缺失并非目前假幣在偏遠地區頻繁現身、難以禁絕的唯一原因。由于人們習慣于隨身保管和使用現金,假幣一旦在集市交易以及商家的運營過程中流入,短時間內當地金融機構無法發現問題,而人們為避免自身經濟損失而放任其流通的行為比較普遍。因此如何讓人們在發現假幣之后做出正確的選擇,才是反假幣宣傳的核心目標。
(二)基層金融服務機構對相關法規制度執行不力
目前不僅基層群眾不能第一時間識別和正確處理手中的假幣,金融服務機構的柜臺服務人員出于多種原因也沒有履行應有的職責。首先是由于偏遠地區的銀行、信用社等網點員工自身沒有過硬的辨識能力,而且對最新的假幣制造技術不了解、缺少可靠的鑒別設備等。其次由于農村地區人與人之間相互熟識,或者一線服務人員擔心失去重要客戶,因而沒有執行規范化的假幣鑒別、收繳程序,導致假幣進入金融服務體系。
(三)聯席會議成員之間沒有形成密切配合
銀行、公安等組成的反假幣聯席會議制度,旨在整合相關機構、部門的職能,對假幣的制售與流通從多個環節、運用多元化的手段加以遏制。但自這一制度執行之日起,除非涉案金額和影響范圍比較巨大,各個機構、部門在基層的反假幣工作中并沒有就日常工作、假幣制造技術與販售手段變化等信息進行有效溝通,而是只有銀行在其職權范圍內進行收繳與宣傳。因此基層的假幣流通無法在金融體系之外的環節得到有效控制,更加讓基層群眾認為主動上交假幣或向公安等機關舉報,除了帶來經濟損失,對個人和社會都毫無裨益。
二、優化基層反假幣工作的策略
(一)構建信息化平臺并促進聯席會議機制的完善
要想切斷假幣在基層的流通途徑并提高收繳、打擊制售行為的效率,必須優化現有的聯席會議制度,運用信息技術建立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首先應由地方政府組織銀行等機構構建反假幣信息平臺,實時更新假幣制造技術特點、識別技巧以及新發現的線索等,使得公安機關能夠進行追蹤并找到源頭,工商等部門履行自身職責,而銀行則更新宣傳資料并對基層服務網點的人員進行指導。從而達到多環節控制、打擊假幣制售,盡快清繳進入流通領域的假幣,讓反假幣聯席會議制度起到維護金融體系的信譽和經濟秩序的作用。
(二)創新宣傳方式與渠道以覆蓋基層所有人群
強化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假幣識別技巧的宣傳依然是重要的反假幣手段,為了讓更多群眾掌握正確的假幣辨識、處理方法,應創新宣傳方式與渠道。首先利用目前移動互聯網普及的優勢,利用網絡渠道進行相關知識、案例的講解,制作內容貼近現實的反假幣宣傳視頻,在基層群眾喜愛的網站上定期放送。使得基層群眾出于對宣傳內容、形式的喜愛主動參與傳播,將其通過社交網絡分享給熟識的人。其次應組建專門的反假幣宣傳部門,負責策劃宣傳活動、制作相關資料,讓反假幣宣傳覆蓋基層所有人群。
(三)規范基層金融服務機構業務流程并開展員工培訓
針對基層金融服務機構相關人員不履行假幣收繳職責的現象,應通過規范相關業務流程、貫徹反假幣制度加以解決。首先應對一線員工進行相關法律法規教育,并且創新重要客戶的服務內容,解決假幣收繳與銀行業績之間的矛盾,為業務往來頻繁、涉及存貸金額較大的客戶提供假幣鑒別培訓、免費技術與設備支持等。此外要提升基層金融機構員工的假幣鑒別技術水平,使其掌握最新的假幣特點與識別技巧。
(四)完善反假幣激勵機制
有效的反假幣機制應能夠充分發揮執法、市場監管等部門的作用,運用法律武器制裁制售與故意使用假幣的行為。但基層的假幣流通分布范圍大、金額相對較小,加之經費與辦案資源的限制,因此無論是公安機關還是基層金融服務機構,都沒有足夠的動力和資源用于清繳假幣、追蹤制售假幣的源頭。所以應在現行法規框架下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通過設置專項基金的方式,為公安機關預支辦案經費,或者用于獎勵鑒別、收繳假幣的金融機構員工,支持對假幣案件線索的追查和收繳工作。
三、結束語
只有現金流通各個環節的相關人員都形成正確的反假幣觀念,才能夠有效遏制假幣在基層的流通。因此應結合當前假幣制售的技術特點,優化目前的宣傳、聯席會議制度以及銀行自身的鑒別收繳等手段,在重點區域增加資金與技術資源投入,提高反假幣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馮芝華,陳孝利.對推進反假貨幣宣傳工作創新的思考——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為例[J].柴達木開發研究,2018,No.187(03):39-41.
[2]曾立平.對基層反假貨幣工作的幾點思考[J].農村金融研究,2016,(1):44-45.
[3]劉宣利.農村貨幣反假工作的調查與思考——以平涼市為例[J].時代金融, 2018,714(32):103+105.
[4]王引貴.基層反假貨幣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建議[J].商,2015,(4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