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瑩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目前城鎮失業率已經達到近十分之一,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已經成了定勢,這不僅關系著改革發展的大局,更關系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
【關鍵詞】中國;經濟形勢;就業問題;
一、重視我國就業問題的必要性
重視我國就業問題是我國當前一項重要的發展工作,將就業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能夠使我國人才資源得到高效的利用,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行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就業問題產生的影響很大,其中主要就是使我國失業者數量以及沒有就業機會的就業者數量增加,造成一定的社會負擔,對于發展過程中的我國產生一定的限制作用。解決就業問題能夠促進我國一些企業的擴大發展,并能夠產生一些新興企業,這對于我國經濟的更好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是我國發展的重要前提。
二、當前影響就業的因素
(一)科技的發展水平
科技的發展對于勞動者就業來說是把雙刃劍。其一,科學技術的運用,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資本的有機構成。在相同條件下,即使投入同樣多的資本,能容納的勞動力也必然的減少了。其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向深度、廣度方面進軍,這時會出現一些新的工業企業以及一些服務行業,必然會給勞動者帶來了一些就業崗位,這樣就拓寬了勞動就業的渠道。
(二)人口因素
一個國家人口的多少,是影響勞動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我國,人口眾多造成了很大的就業壓力;人口多還制約著我國的教育發展水平,影響著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不利于勞動就業的選擇,也增大了勞動者尋找就業門路的難度。
(三)商品經濟發展的程度
商品經濟主要追求的是經濟效益,所以在人才的選擇上也很慎重。競爭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面對壓力,企業必然會對職工的素質高度重視,所以一些低素質的勞動者則很難進入企業,因此對于一些素質低的就業人員來說壓力是很大的。企業會隨著市場行情來調整生產規模和產品結構,調整就業人員。從另一方面來看,商品經濟的發展也增加了勞動者的就業崗位。
(四)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的狀況不同
不同的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合理化的產業結構和多種所有制的發展為不同層次的勞動者提供了就業崗位。
(五)勞動者素質和就業觀念
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與就業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對于勞動者來說素質越高,就業觀念越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就越容易;反之,素質低,就業觀念陳舊的勞動者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的難度就越大。
(六)政府的重視程度
每個國家,不管處于什么時期都會把提高就業率、降低失業率作為政府重要的甚至是首要的一項工作。對于我國來來說,就業壓力將會長期存在,政府不僅要重視,而且要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來幫助勞動者就業,比如采取一些有利于勞動者就業的措施,發展勞動力市場,規范中介機構,對失業者加強培訓等。
三、解決我國就業形勢嚴峻的措施
(一)調整經濟結構增加就業容量
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升級的同時,要堅持優先于我國就業的政策,更好地將經濟發展與促進就業同步發展,要不斷地通過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因為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的潛力是最大的,所以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第三產業創造和帶動就業的巨大作用,同時將人力資源的發展過程變成拉動就業的過程,堅持將人力資源的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同時加快第一產業的發展步伐,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并且將第三產業貫徹到底,不斷拓展新的就業領域,從而容納更多的就業人員。同時由于我國大部分勞動人員仍是農民,所以堅持以農業內部為就業的主要領域,促進實現農村經濟產業化,鼓勵和引導各大企業對農產品加工,從而延長產業鏈,不斷提高在農產品上的就業面,使得農業的經濟結構也同樣轉變,以實現全方位的促進就業。同時也應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結構,將新興產業引入非公有制經濟,允許部分非公經濟參與社會公用事業的建設,并充分發揮其靈活、高效的特點,創造更多的有效就業崗位,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拓寬就業渠道,進而創造更多新的就業機會。
(二)擴大內需是長期任務
要堅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對于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障礙要積極破除,將更多的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納入“營改增”的試點改革,并且適當的減輕這些企業的稅收負擔,不斷擴大其規模從而更好地吸收就業,使他成為安置大部分就業人員的主要渠道。同時要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更好地發揮其帶動就業和再就業的作用,努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不斷扶持中小型和小微型企業的發展。我國要不斷把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貫徹落實好稅收優惠新政策和小額擔保貸款政策,解決政策落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持以創業推動就業,并不斷地加強技能培訓,從而使社會上的工作崗位增多。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我國還要堅持把經濟調整到以內需為主,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三)加強就業政策建設促進就業觀念轉變
目前在人口紅利和經濟高速發展影響下,我國的就業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再加之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又導致了失業問題的不斷加劇。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逐漸被新興產業代替,這就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所以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并且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技術人才就成了關鍵,這需要國家優化教育結構,同時根據勞動力市場的變化,推動部分高等院校的轉型,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職業教育體系。根據企業對不同求職者的要求,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技能培訓,同時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培養企業短缺的高技術人才。
四、結束語
針對我國當前的經濟狀況,我們必須有清醒和深刻的認識,不能因為近年來失業率較低就被迷惑,要在嚴峻的形勢下保持樂觀,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增加就業容量,擴大內需并且充分利用國內外有效的資源。只有擴大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讓更多的人擁有工作,才是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丁守海.中國城鎮發展中的就業問題[J].中國社會科,2014(1)
[2]舒良榮.對擴招后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經濟學分析[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