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睿
【摘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職業教育若要得到長遠的生存與發展,就需要立足地方經濟產業并以企業為依托,將學生的培養與生產、服務、管理等進行有機融合,堅持以產學合作為導向的教育發展,產學合作模式推進的過程當中,地方財政支持對職業教育體系深入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探索地方財政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地方財政;常德職業教育;產學合作
一、以政府財政投入為核心,拓展經費保障機制
(一)構建科學化的公共財政投入機制。公共財政投入機制的不斷完善是保證地方財政與產學合作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以產學合作實際及其發展需求為投入機制構建的核心,將職業教育經費中的公用經費、生均經費、財政性經費納入政府財政投入體系中,以此政府經費的投入能夠適應產學合作的動態需求。
(二)明確政府經費投入的責權分配。以投入責任和投入比例為依據,對各級政府在職業教育投入中的事權以及支出的責任進行合理化的分配,進一步的規范各級政府在職業教育經費中的財政預算及支出,使職業教育財政經費的撥款能夠穩定、有序。
(三)拓展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渠道。該模式強調政府職業教育投入與社會辦學之間的資源協調和轉換。通過拓展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渠道的形式,在此之中,政府需要提供寬松的投入環境,進一步的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的積極性,鼓勵非政府組織積極加入到辦學事業當中來,將政府在職業教育中的責任進行有效的轉移,達到理想化的產學合作狀態。
(四)解決合作專項基金,吸納多元化社會辦學資源。采用多融化模式進行教育經費的籌措,鼓勵民間資源進行職業教育的發展,以金融、稅收、捐助等具體的方法不斷的擴展職業教育資金得來源,形成教育資金的良性循環與應用。
二、以產學合作需求為重心,擴展產學合作培養制度與財政投入制度
(一)開展產學合作培訓活動。在產學合作進行的過程當中,各級政府通過積極投資支持產學合作培訓活動開展,進一步的實現政府財政投入與職業教育的公共管理的雙向價值。如,有效的整合進城務工人員、退役士兵、企業新員工等職業技能培訓資源,將產學合作有機的融合為一體,以學帶產,以產促學。
(二)開展學生就業定向培訓。首先,地方政府引導職業教育學院建立產學研究聯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專業設置、師資分配、學生就業、教師兼職等進行精細化管理和優化,通過集合優質的產學教研資源,將生產技術需求與技術研究教學進行融合,依托平臺的組織優勢對技術人才與政策支持實行針對性融通,有效的匯聚優質資源,推進產學合作的實效性;其次,引導企業與學校構建起專業化的培訓機制,通過科學化的教育培訓體系的有效性建設,提升產學合作的質量;再者,通過共建具有生產性質的實驗調研基地,落實畢業生實習、就業幫扶機制,將企業生產需求與學生就業需求有機的融合為一體,使產學合作落到實處。
在產學合作中,政府提供多元化的支持手段,持續性的打通學校、企業、市場之間的凝滯性環節,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優化與教育資源的配置,從而將職業教育的各項政府支持政策落到實處,切實的解決企業生產運營以及職業教育就業發展的真實需求點。
三、以利益幫扶為驅動,構建完整的產學合作發展鏈
(一)拓展產學合作內容與形式
產學合作的最終目的是為實現利益的增長,因而,政府財政參與產學合作支持也要緊緊圍繞其展開。明確產學合作的內涵與范圍,是保障企業生產運營與職業教育發展適應的根本所在。產學合作推進的過程當中,所涵蓋的內容十分的廣泛與多元,這當中包含了招生、項目開發、師資分配、實習就業、教學評價等多個環節,只有充分的把握產學合作的利益機制,才能夠持續性的推進合作成效,達到產業及地方政府互惠互贏的理想合作狀態。
(二)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與協調職能
在產學合作的過程當中,政府的引導和協調職對產業和職業教育院校的發展具有十分深入的影響。通過政策支持與協調引導,各級政府著眼于產業與職業教育的職責分配,將企業中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信息優勢等與職業教育進行科學化的推進,引導并鼓勵企業參與到產學合作項目當中來,強化職業技能鑒定、職業生涯規劃、項目評估、管理指導等職業教育內容在企業發展中的滲透,從而促進職業教育學校與產業之間的聯合。
(三)以資源共享的形式驅動產學合作的實效
在產學合作體系持續性發展的過程當中,企業、職業院校、地方政府各司其職,并且各具優勢。政府通過最優惠政策及福利補貼的形式激發企業參與的積極性,而職業院校通過培養目標、培養方案以及評價考核等多元化形式與企業進行針對性的合作,從而形成優勢互補的合作模式。此外,在產學合作中,政府引導的最終目的皆在于財政資源以及職能資源的合理化分散,形成百花齊放的經濟市場發展形態。在具體環節的操作上,主要以具有合作資質的企業為發展對象,將合作層次與政府幫扶項目的力度與企業的資質掛鉤,形成階梯式的稅收政策優惠。
(四)全方位強化產業激勵機制
企業參與產學合作的最終目的是效益提升與資源價值驅動的最大化。在此過程當中,需要不斷的強化企業參與產學合作的補償與激勵機制。政府通過制定并實施企業參與產學合作的優惠政策,使達到相關評估標準的企業能夠積極參與到產學合作當中來。因此,在此過程當中要持續性的強化社會宣傳力度以及企業激勵獎勵政策,通過經濟措施與榮譽表彰等形式進行優惠政策和利益機制的驅動。具體的措施設計包括:對產學合作項目進行分層次評審立項,優先推薦具有經濟價值、技術價值、可開發價值的產學合作項目的推廣,以滿足產學合作中各方利益訴求為核心,使各要素之間能夠相互協調與配合,共同推進產學合作項目的順利開展。
四、規范財政運行機制,強化產學合作實效
(一)強化稅收政策為主
明確企業參與產學合作的優惠力度及優惠支持范圍,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產學合作的積極性。以職業教育院校學生接收數量以及企業在產學合作項目進行過程當中所消耗的成本進行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在學生實習就業的過程當中,企業可將支付學生實習報酬所產生的成本納入到生產成本當中,將其與稅收優惠的形式進行扣除,以相應的稅收減免標準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產學合作項目,最大限度的優化企業成本投入,不斷提升產學合作的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