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若青
【摘要】營商環境是評估一個國家、城市、地區經濟水平的重要指標,通過研究國際上比較系統、完善的評估指標,進行總結分析,并與國內的營商環境指標進行對比,從中借鑒國際營商環境的經驗,對我國營商環境的不足之處進行完善修改。
【關鍵詞】營商環境指標;國際比較;對策
世界銀行于2001年提出了企業營商環境指標體系,營商環境一級指標包括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證、電力、登記財產、保護少數投資者、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合同以及辦理破產共十項,通過十組指標對各國企業營商環境進行評估,營商環境指標分數越高代表該國企業經營條件較好反之,則表明該國企業經營條件越困難。通過觀察以往的企業營商環境指標排名發現,大部分排名靠前的是發達國家,而我國僅香港等發達地區排名較靠前。在當今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并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國家、地區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通過有效的改革或其他措施來改善我國的營商環境,對于提高我國企業經濟競爭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企業營商環境指標排名的國際比較
從世界銀行發布的《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全球營商環境排名前十的國家(地區)依次有:新西蘭、新加坡、丹麥、韓國、中國香港、美國、英國、挪威、格魯吉亞、瑞典。中國大陸排名第78位,與過去5年相比,我國營商環境的世界排名提升了18個名次。2018年10月13日,世界銀行發布了《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改革以創造就業》,其中提出了對全球實施商業監管法規和產權保護分析與評估,用以判斷監管法規能夠推動或限制企業商業活動。同年10月31日世界銀行發布《2019營商環境報告》中,表示中國總體排名提升至全球第46名,相比去年上升了32位。近年來,中國為改善企業營商環境在不斷進行改革,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被評為改善最顯著的十大經濟體之一,其中電力指標、開辦企業指標、保護少數投資者指標以及辦理施工許可證指標均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這對于中國總體排名的上升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10月24日世界銀行在美國華盛頓發布了最新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國作為十大全球營商環境改善顯著的經濟體,在總排名中繼續獲得大幅提升,由2019年的46位上升至31位,在東亞太平洋地區僅次于日本。通過對比國際和國內營商環境指標,可以發現國際營商環境指標從法制化和便利化兩個角度出發,建立起以國家為主的考核評估體系,更加注重營商的便利性、成本、效率和市場環境的公平,能夠具體到企業運營效率層面中。
二、我國企業營商環境指標現狀以及改善對策
滿姍等人在對國內外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比較解讀與啟示一文中,指出我國營商環境指標評估體系主要以政府為主,包括國際化、市場化和法制法三個方面,國際化主要是與國際經濟接軌,建立更完善的對外開放格局,設立對外經濟開放度、投資與便利度、國際化等考核指標;市場化注重市場規律、完善市場機制、信用體系建設等指標;法制化為營造公平的經濟發展環境、維護投資者權益的目的。該指標體系總體來說是比較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在市場安全、經濟穩定、政府與企業關系協調方面均有較好的管控作用。通過與國際營商環境指標對比發現,不同國家、地區市場經濟環境不一致,國際營商環境指標并不能完全應用在具體的企業營商環境評價中,因此,我國在建立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時可以參考世界銀行的評價體系,但不能照搬,而是結合國家地區實情探索出一條合適的道路。
(一)我國企業營商環境的現狀分析
1.市場開放度、透明度不足
由于部分地區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在創建開放的市場環境中有所約束;且市場政策存在模棱兩可、不穩定的特點,從而導致市場環境不夠透明。
2.政府便利度不足
雖然近年來我國在不斷進行經濟改革,其中關于政府便利度的指標也有所改善,但部分地區并未有效落實,仍存在審批環節繁瑣、周期長、各負責部門間缺乏溝通、責任不明確等現象。
3.法制環節不夠完善
我國稅制較多,相關改革不夠深入,無法吸引外商投資;且投資管理相關的法律條文不完善,如在城市規劃、土地開發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較為缺乏。
(二)通過國際化營商環境指標得出的改善對策
1.通過近幾年的國際營商環境報告可知,我國香港地區是營商環境指標較好的地區,通過對香港地區營商環境指標的研究,可以總結以下先進經驗:加強市場開放程度,降低貿易屏障和投資限制,促進市場的公平、公開,提高外商投資的興趣;而政府應完善市場相關法制,加強監管,將稅收政策條目縮減并實施透明化。同時2018年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會開幕式中,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應加大市場準入程度,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擴大跨境貿易等。
2.構建合理的產業布局,從分析營商環境指標靠前的國家地區可以看出,這些國家地區均有合理的經濟發展規劃,離不開高端經濟產業布局,使高科技企業、知名品牌、高新企業集中,注重建設風險投資以及交易制度,促進經濟與科技創新的有機結合。
3.加強經濟法制建設,簡化政府審批環節,鼓勵中小企業參股國有企業,協調好市場、企業與社會的關系,提高營商便利度;使相關經濟政策有效落實,加強對政府人員的監控,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結論與展望: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在改善營商環境中可加強對互聯網的應用,建立電子政務平臺,如上海實施的“一窗通”服務平臺,以及北京實施的“e窗通”服務平臺,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我國開辦企業的時間和成本,促進網絡辦公和政務處理,如開辦企業、登記財產、跨境貿易等方面,有助于提升處理效率和透明度;使這幾項指標得到極大的提升,對于我國總體排名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金鷺.試論以技術革新優化海南營商環境——基于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分析[J].南海學刊,2019(2):45-52.
[2]叢明,李楠,王天嬌.優化沈陽市中小企業營商環境的有效對策[J].中國商論,2017(24):112-113.
[3]滿姍,吳相利.國內外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比較解讀與啟示[J].統計與咨詢,2018,No.202(3):29-32.
[4]郭衛華,范鵬輝.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物價,2019(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