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楊
【摘要】2019年12月5日,第十五屆銀行數字化轉型高峰論壇成功在京舉辦,近百家銀行高管列席,共同探索銀行高質量持續發展之路。當下,不同規模,不同級別的銀行都在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利用金融科技成果提高銀行的運營和風控能力,但不同程度上面臨著思想意識、組織體制、科創能力、大數據分析等挑戰,特別是占據銀行業更多席位的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之路任重而道遠。因此,本文在探討銀行開展數字化轉型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再探索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銀行轉型;數字化經濟;金融科技
一、國內銀行開展數字化轉型現狀
隨著全球經濟邁入衰退調整階段,我國經濟也轉向高質量發展,銀行作為金融領域至關重要的機構,需要擁抱金融科技,深入開展數字化轉型,招錄數字化人才、創新銀行線上服務、靈活運用5G物聯網,這些議題已引起政府權威監管機構、頂級科研學府專家和銀行業內一線從業實踐高管的廣泛關注。
目前,大中型商業銀行率先出擊進行數字化轉型,在以往深厚的資金、人才和科技實力底蘊基礎上,加大投入力度,重視發展金融科技,進一步豐富了數字化資源,力爭在諸多領域處于轉型領先地位。舉例來說,工商銀行自提出加快建設智慧銀行后,積極吸納先進金融科技創新成果,從組建網絡金融部到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都力圖通過數字化轉型把握經濟新常態的發展主動權。平安銀行也不斷推進“金融+科技”雙輪驅動戰略和人才戰略,在國內和國外舉辦金融科技專項人才招聘會。可以看出,從老牌四大國有銀行到實力派股份制商業銀行,都盯準了數字化轉型這片領域,希望通過轉變經營模式搶占先機,形成自身獨特優勢,通過數據分析消費群體,對其進行用戶畫像,從而更好地開展相應業務。
中小銀行是我國發展普惠金融的中堅力量,線上渠道發展相比大型銀行差異極大,對潛在客戶的認知不足,獲客成本高昂,且生態平臺打造不夠完善難以維系客戶關系,對存量客戶的挖掘不夠深入。此外,部分中小銀行往往存在思維模式固化、轉型戰略不夠差異化、科技資源及實力不足、數據分析應用能力較低,公司治理存在缺陷,缺乏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政策、激勵措施和評價體系,監管規則不一致等問題,仍需借鑒并開拓創新思路,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可以說,要適應經濟新常態,實現數字化轉型,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小銀行還有一段較長較艱難的路要走。
二、國內銀行開展數字化轉型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和運用金融科技的意識和重視度不足
科技的進步離不開資金的投入,需要銀行在足夠重視的基礎上,進行及時適當性的資本補充。另外,還需要充分轉變思想,在銀行整體業務的各個環節,尤其產品設計、運營優化、客戶體驗以及風險控制中,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解決遇到的瓶頸和難題。然而,目前一些銀行在某些環節仍未突破舊有思維和經驗,使得數字化轉型流于表面形式,并未結合自身業務需求進行有效開展。
(二)數據分析運算效率低,價值挖掘不夠深入
“渠道-平臺-生態”是銀行切實可行地啟動移動生態鏈戰略的有效路徑。從通過電子渠道“分流”客戶至線上,到搭建電子銀行平臺刺激客戶產生消費需求,再到打造生態圈打破同質化競爭“截流”客戶,整個過程的任意環節要想順利開展都離不開數據的有效收集、清洗、整合和分析。目前,很多中小銀行正處于第一過渡階段,面臨數據存儲、轉化、運算和分析效率低等問題,導致數據價值挖掘不足被浪費,將難以提供個性化服務,最終流失已獲客戶。
(三)AI智能應用場景存在局限性
目前,銀行業的“平臺化革命”服務正處于進行時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離全面搭建“金融+場景化”的生態服務平臺尚有一段不小的距離。數字化轉型和科技性變革都需要回歸初心,以人為本,從服務客戶、員工和合作伙伴的不同角度重構傳統服務形態,通過金融科技助力銀行生態化發展。AI服務應用場景不夠多樣化,未能滿足不同群體的生活需要,還在制約著銀行生態圈的打造。
(四)未跳出同質化競爭的“紅海”
部分中小銀行如城商行和農商行的數字化轉型方向定位不夠清晰,也缺乏特色,歸根到底是因為沒有結合地方特色盯準本地金融市場和客戶群體,對其行為進行分析并多維畫像,盡管抗風險能力和科技實力底蘊不如大型銀行,部分中小銀行反而提高資產快速擴張的風險,忘記發展普惠金融、服務本地小微企業和“三農”的初心,最終深陷同質化“紅海”競爭之中,難以發揮自身與當地小微企業等客戶群體聯系密切的先天性優勢。
三、國內銀行開展數字化轉型的對策
(一)推動科技治理思想意識變革
政府和金融組織可通過擴大銀行數字化轉型高峰會議及論壇的影響范圍,吸引更多銀行高管和一線從業人員加入討論,向與會人員推廣同業已有的經驗教訓,避免走“彎路”,力圖找“捷徑”。同時,要注重實時轉播和后期宣傳,引導銀行業整體全面深化敏捷轉型,實現信息科技引領驅動銀行業務發展的科技治理模式變革。
(二)主動擁抱5G技術,深化數據治理
5G促進銀行硬件基礎設施的技術變革,提升存儲、傳輸、計算等基礎能力,通過與新技術因素和業務元素協同,促進各類應用基礎框架的技術滲透和融合發展,大幅提升銀行后臺業務集中處理效率。引進5G技術將有助于銀行更高效地存儲并分析音視頻數據,促進數據共享,為銀行風險管理提供更廣維度、更豐富的客觀數據。通過匯總、加工內外部數據,有效推進信息交叉驗證,完善風險認證和預警機制,提前對風險苗頭預警,全面提高信貸領域風控能力,建設智慧風控平臺。
(三)活用AI開發場景營銷新模式
構建場景化監測模型,通過AI賦能產品開發、客服體驗、私人投顧等各業務領域,將AI營銷普遍應用于各業務場景,提高銷售轉化率。著力數字化服務和線上營銷的同時,須注意數字化轉型并非完全摒棄傳統線下場景營銷模式和手段的過程,而是應當線上線下相結合,從而獲客并維護客戶關系。只有全方面、多維度地圍繞客戶開展業務提供服務,開發AI智能營銷多樣化應用場景,才能搭建好“金融+場景化”的生態服務平臺。
(四)錯位競爭拓寬生存空間
發現藍海競爭領域是中小銀行錯位競爭的目的所在,經濟新常態形勢下,誰能先一步關注下沉市場與基層業務,瞄準諸如“小鎮青年”、小微企業園的年輕創客等新興消費族群,誰就能搶占先機加快發展。數字化轉型將是協助中小銀行,尤其是城商行和農商行打通面向基層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金鑰匙。在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中小銀行需要把握自身優勢,拓展地方特色客群,深入地方發展,聯通政企合作,開發特色業務,實現差異化的數字化轉型,研發特色產品服務于客戶,借錯位競爭拓寬自身生存空間。
(五)創新運營智能風控模式
采用大數據技術,綜合化引入內外部數據信息,有效利用數據資產,充分發揮數據價值,實現業務運營數據化、可視化。結合應用定位、電子圍欄等技術和硬件裝置設施進行智能監控管理,建設機控化非現場檢查模式以替代人查,節省人力成本并提高監測覆蓋范圍。依托多維度風險篩查模型,建設涵蓋事后監督、預警監測、報表監測、憑證影像調用、運營檢查、風險管理等功能的風控平臺。通過對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后對業務進行實時跟蹤監控、數據持續采集、異常情況預警等,創新風控模式,實現銀行精細化、智能化和專業化管理,有效控制風險,切實防范案件風險隱患。
四、結語
隨著“數字中國”的全方位建設,金融機構改革也需緊跟時代步伐,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銀行體系也要制定相應數字化發展戰略,重塑流程使資源得以最優配置。銀行生態服務平臺的搭建是基于自身零售轉型的需要和市場需求的拉動,需要積極擁抱5G技術,活用金融科技于多樣化的應用場景中去,創新運營智能風控模式。
數字化轉型的號角已然吹起,也成為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電子銀行的內部競爭,以及與互聯網科技公司的跨界競爭的新“藍海”戰場。國內銀行在新的發展變局中應該主動做出新變化,利用數字化推動技術轉型,提效率,降成本,增加獲客數量并維護好客戶關系,以謀求發展與突破。整個銀行業也需要強化標準引領,通過樹立行業標桿,規范并完善數字化轉型標準,促銀行業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轉型也為暫時處于落后的中小銀行提供了迎頭趕上甚至超越的新發展機遇,農商行和城商行要根據自身已有特色客群,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態勢,靈活運用數據,深挖數據價值,力爭在經濟新常態下謀求更好、更快、更高質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寧波寧海農商行,趙雪龍.農商銀行應借助數字化轉型深挖自身潛力[N].農村金融時報,2019-11-18(B07).
[2]紀淼,李宏瑾.當前我國中小銀行風險成因及政策建議[J/OL].金融理論與實踐,2019(12):48-54
[3]張斌.平安銀行數字化轉型實踐[N].上海科技報,2019-11-15(004).
[4]郭曉蓓.5G商用加速銀行數字化轉型步伐[N].中國城鄉金融報,2019-11-11(A02).
[5]羅毅.數字化技術在工商銀行業務運營領域實踐[J].中國金融電腦,2019(12):10-13.
[6]趙剛.上海銀行運用數字化轉型鑄就“運營3.0”之路[J].中國金融電腦,2019(1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