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鷺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不僅使得村民有了對于美好生活的進一步追求,更是對于農村社會的繁榮起到了穩定作用,對于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著非常積極重大的作用。而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民主治理在其中更是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鄉村民主治理一來可以使得農民成為主導,從而對農村的利益關系起到協調作用,二來可以使得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得以實踐,進一步加快農村發展。但是目前我國鄉村民主治理依舊存在各種不足和缺陷,如農村老年化嚴重導致鄉村空心、沒有一個規范的相關制度來進行鄉村民主治理等。因此,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視域,論述鄉村民主治理的一些相關概念,在此基礎上探索如何使得鄉村民主治理能夠推進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民主;治理
中圖分類號:D422.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2-0040-02
自從確立建設新農村目標起,我國鄉村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不論是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鄉村都取得了變革和發展上的一些初步成果。然而,鄉村民主治理的發展需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口氣吃成胖子,所以我國在執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時候也是一步一步從管理到治理的這么一種過渡模式。而在這么一種模式下,隨著現代化在農村之中推行,鄉村原有的格局也發生變化,與此同時也增加了鄉村民主治理的成本和風險,治理的主要部分也需要做出協調,再加上鄉村民主的治理跟進速度慢、發展不平衡等等原因,使得鄉村民主治理的發展受到制約,而且一些鄉村還保留著一些不好的傳統文化,這對鄉村民主的治理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如果想讓鄉村民主治理能夠得到順暢的推進發展,就必須將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各個政策項目都落實到位,利用鄉村民主治理來培訓農民的公民資格,同時利用鄉村民主治理來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發展中的需求和穩定,以此使得鄉村民主治理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都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一、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分析鄉村民主治理的意義
鄉村民主治理的意義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理論上的意義,另一種是實踐當中的意義。理論上看,鄉村民主治理的探究分析是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需求,對于充實鄉村、繁榮鄉村有著重要的理論內涵,可以為發展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治理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從而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農村的建設理論。從實踐意義上看,鄉村民主治理能夠對鄉村振興戰略做到正面和積極的效應,并且通過利用鄉村民主理論可以穩定地為鄉村振興戰略傳輸有利的政治資源,從而來協調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當中農村各方面的利益[1]。因此,鄉村民主治理的推行不僅可以提高農民對于幸福的滿足感,還能更為全面地保證小康社會的達成,剔除經濟發展過于快速給鄉村所帶來的隱藏威脅。
二、鄉村民主治理的內涵
對鄉村民主治理,我們可以先把它拆開來分析。鄉村民主治理中包含有三個詞,分別是“鄉村”“民主”和“治理”?!班l村”兩個字就很明確地概括了其政策涉及的范圍在于鄉村,為政策指明方向;“民主”在我國給予的解釋和具體表現形式為“堅持民主集中原則下的人民當家做主”;“治理”在我國和民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并不是強調國家政府強制來進行推進,而是更具有公共性、自覺性和主動性[2]。所以,所謂的鄉村民主自理所指的就是以鄉村為政策推行范圍,以村民權利為基礎,在政府的指引下自發地來進行建造村內管理,保障權利和責任的高度協調,從而開展改革。
三、鄉村民主治理的作用
鄉村民主治理中有著兩個重要因素,民主和治理。兩個因素擁有著互動互補的性質。民主方面,鄉村民主治理的確立可以讓村民們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協商等方式來介入村務管理的過程,充分賦予村民參與鄉村政治的合理性[3]。治理方面,以民主為主、治理為輔。兩者相結合來促使村民在處理鄉村事務時必須將鄉村的集體經濟放在首位,確保鄉村民主治理能夠朝著正確的方位發展。這樣一來,鄉村民主治理就可以構建一個和諧穩定的鄉村社會,對于鄉村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著極大的幫助,而且在鄉村民主治理的推行下,村民對于自己的身份更有認同感,從而可以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得村民更為自覺地參與到鄉村民主治理的行程上來。所以,鄉村民主治理對于鄉村振興戰略來說,不管是理論制度還是實踐實施上來說,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四、我國目前鄉村民主治理的現有狀況
(一)鄉村民主治理概述
我國在經過多年的經濟建設后,國內的經濟快速發展,整體的局勢也在往好的方向前進,社會的軟實力也因此得到提升。而鄉村也在不斷地摸索著適合本地特色的發展產業,各種形式的經營也因此在鄉村落戶,農家樂、釣魚池、水果園等等方式使得村民的經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也因此使得城鄉差距得到大大的改觀,保障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再者,隨著鄉村民主治理的相關政策開始在鄉村落實,精準扶貧也在黨的帶領下積極推進著。在這一過程當中,也有村民發現有村干部存在著不良或者違紀違法行為,然后將其報告上級部門,最后通過司法程序對其做出處置。這就說明對鄉村的法制宣傳到位,體現出了對于鄉村民主治理,法治有著非常大的作用,而村民通過鄉村民主治理也明白了自身的權利和責任義務。
(二)鄉村村民自治弱化
現在對于鄉村民主治理,我國存在的較為嚴重的問題是鄉村村民組織自治化不夠強,而出現這一問題的存在就說明鄉村民主治理的權利是處在結構的最底層,先是縣,再是鄉鎮,最后才是村。而村里有“三委”: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這三個委員會如果在權利關系上做不到協調的話,就必然會出現在管理上的相互推諉、決策不利、執行不力、監督缺失等現象[4]。另外,時刻對鄉村民主治理的運轉造成影響的還有鄉村精英們的權利,于是,這樣過于復雜的權利相互摻雜,勢必會導致局面出現混亂,從而導致鄉村民主治理不能朝著預想的方向發展。當然,這些權利相互之間如果處理協調,是能夠推進鄉村民主治理和諧穩定發展的,但是,一旦一些不好的現象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使得村民對于村務管理的參與抱有抗拒性,對鄉村民主的認同感也會大大降低,使得一系列的選舉對村民來說變成了一場選秀,無法用認真的態度來執行,從而導致鄉村民主治理陷入不良運作的旋渦當中來。村民委員會存在的職能價值是讓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活力提升,但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更多的是用來服務鄉鎮政府,而不是服務村民,久而久之就脫離了其本身存在的意義。監督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對權利的監督,再一個是對財務的監督。而在我國大部分的鄉村里,監督委員會在實際工作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工作內容,其職責在很大情況下沒有得以劃分明確界限,從而使得村民對鄉村民主自治機構產生不信任感,認同感的減低會促使村民的凝聚力散失,生產勞動熱情也會由此遭受打擊。村支部書記在鄉村民主治理中是扮演著指揮官的角色,但現如今,大部分的村支部書記只關心著獲取更大的權力,而對本村和村民的發展并不怎么上心。所以,總結下來我們可以發現,在鄉村民主治理現有的表現上看,行政權利的高度集中、內部權利結構出現的多元化和復雜性對鄉村民主治理產生了一系列不良影響,這些影響很容易導致普通村民無法掌握權利,從而導致鄉村民主治理以失敗告終。
(三)鄉村民主治理的其他問題
鄉村民主治理問題的出現還包含一些客觀的因素存在,其中包括鄉村經濟實力薄弱、基礎設備缺乏、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占比多、鄉村流傳的傳統文化難以撇棄等等。
五、加強鄉村民主治理的建議
(一)發揮黨在鄉村民主治理的重要指導作用
鄉村民主治理要建立以黨為指導中心的核心,同時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在當前的形勢下,對鄉村民主治理發揮比較大作用的是鄉鎮黨委。但是在鄉村里,村支部書記對于鄉村民主治理起到的作用并不夠理想。造成這一原因的是基層的黨員干部對于自身的一個定位還不夠透徹明了,所以就需要對其進行嚴格的管理教育,從而使得基層黨組織產生對工作的積極性,在鄉村民主治理的過程起到帶頭和榜樣作用。為此,上級黨委對于鄉村黨支部書記可以制定一些學習制度,定期召集他們來進行培訓工作,以此來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的實踐能力[5]。
(二)建立一個鄉村共治的鄉村民主治理模式
在建立這種模式之前,鄉鎮政府首先得重新樹立鄉鎮和鄉村之間的聯系,將之前鄉村工作由自己主導的思想拋棄,將主導改為引導,并且以此為前提來服務鄉村。只有建立這種以村民為主體來建設鄉村的理念模式,鄉村的經濟發展才會更快更穩定。具體做法可以是將政府的權利架構做出改變,及時明確各自崗位的職能,避免鄉鎮和鄉村出現矛盾激化。
(三)對鄉村民主治理的制度進行改進完善
鄉村民主治理要做到從實質上保障村民的權利。鄉村民主選舉首先要做到規范,只有做到選舉上的規范,才能讓村干部和村民向同一個方向使勁,才能夠使得兩者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有助于鄉村民主治理的良好發展。再者,要加強民主監督,這樣對于鄉村民主治理的運轉才能有個切實可行的保障。因此,需要將監督委員會的職能進行更進一步的健全和明確,使得監督委員會能在鄉村民主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從而不斷改進完善鄉村民主治理的監督體制。
結語
我國對于鄉村民主治理的建設和完善還要著非常長的一段路要走,在這其中必然存在許多的缺陷和不足,需要不斷的加強民主和治理的合作關系,然后通過實踐來培養村民的民主治理觀念,從而通過鄉村民主治理來提高鄉村社會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兆紅.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改革探析[J].未來與發展,2019,(5):26-30.
[2]? 胡紅霞,包雯娟.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治理有效[J].重慶社會科學,2018,(10):24-32.
[3]? 楊茂義.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民民主法治教育淺析[J].法制博覽,2018,(23):125-126.
[4]? 江維國,李立清.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響應:鄉村振興下的鄉村治理創新研究[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8,(4):189-195.
[5]? 王凱.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的鄉村民主治理問題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