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順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其“本質”是從學習者的現實主觀體驗和客觀發展需要出發,構造出不同的活動情境以發現問題,從而提煉出活動主題,并以探究、服務、制作、體驗、學習等活動方式逐步深入,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的課程。因此,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讓學生由“不知到知”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在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創新能力的過程,而創新能力形成的核心則在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教學觀念及其他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過度關注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弱化了知識的發生和應用過程的形成,對學生科學精神和能力的訓練缺乏關注。長期處于這種模式,既容易導致學生重理論輕操作、重表面輕實踐、重模仿輕創新等不良結果,又大大阻礙了綜合實踐學科目標的實現。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從而實現“教、學、做合一”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有效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1.構建活動平臺,點燃創新火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我們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頭腦、眼睛、雙手和時間,讓他們能想、能看、能做、能學。”這就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要以“活動促進發展”為中心,培養學生積極實踐、主動探索、勇于創新、深入探究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各種形式的生活體驗活動,滿足學生好奇求知的天性,讓學生在活動中,除了能夠收獲快樂和愉悅外,也能點燃內心創新的火花。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活動平臺,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夠高效開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全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舉措。因此,在一堂好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構建一個有創意的、新穎的活動平臺,能夠最大化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迅速打開他們的心扉,使之能夠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去接受和理解新知識、新內容,讓學生由最初的好奇漸漸轉變為主動求知與探索。
例如,教學《童眼看店名》一課時,為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筆者精心構建了活動平臺。首先,在上課的初始階段為學生創設情境:①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呀?為什么?②同學們剛才告訴了老師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現在我想讓大家猜一猜老師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③今天就讓老師帶著你們一起去逛逛咱們的步行街吧!接著,運用多媒體課件請學生欣賞當地街景中琳瑯滿目的店鋪、五花八門的店名。通過課件聲、情、話、意的巧妙配合,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活躍思維,同時筆者順勢提出活動要求:讓我們一起走進神奇的店名世界,用自己的慧眼來觀察、理解和設計店名吧!這種活動導入與以往刻板簡單的形式不同,旨在搭建一個多維的活動平臺,營造出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氛圍,開拓學生視野,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也為后面的學習、實踐及創新意識夯實了底子。
2. 創設活動情境,啟迪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的培養是提升創新意識的前提,而好的活動情境是培養求異思維的搖籃。新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綜合實踐課也不能再僅僅是單純地傳授給學生書本的知識與零碎的技能,對于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性才能也是責無旁貸。學生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使創新意識得到訓練和發展,才能進行創造性的社會實踐。而注重為學習者創設風格不一的活動情境,善于進行求異思維的引導,是訓練學習者創新意識的有效方式。
例如,在《童眼看店名》一課的活動過程中,當學生掌握了一些簡單易懂的起店名的方法后,筆者接著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發現了一些起店名的方法,比如用地名、人名、行業名等,或是使用幽默、諧音的方法等。同時老師也發現,咱們班的小朋友特別會動腦筋,有自己的主意。老師有一位姓艾的二十多歲的女性朋友,她想在豪門御景開一家咖啡館,萬事俱備,只缺一個好店名,所以她請老師幫忙設計店名。今天老師就把這個任務帶來,希望能得到你們的幫助,設計一個你們認為最有意思的店名。現在請大家分小組合作,可以用我們剛才學到的方法來設計,也可以用你們自己想到的方法。”活動中,有些學生對起店名的方法進行了創新,把地名、人名、行業、諧音等元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取的店名新穎獨特、創意十足,像“豪門咖啡館”“愛上咖啡”等;有些學生還對店名的招牌進行了別出心裁的設計,對店名的字形、圖案、大小、色彩、位置等進行了個性化的安排,讓人耳目一新。筆者設置的“最佳創意獎”,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這種源于學習者生活的情境創設,在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的同時,也使學生能夠在自由自在的創作氛圍里啟迪求異思維,培養創新意識,讓學習者深刻感受到自身的主體地位被尊重。
3. 重視聯想評價,激發創新意識。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設計與制作”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主要形式。設計與制作,顧名思義,是指學生借助一定的工具,通過討論研究出不同的方案,將自身創意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完成一件作品的過程。所以在活動過程中,要以提升實際操作能力和知識遷移水平,樹立工匠精神為目的,鼓勵學習者手腦并用和融會貫通。創造源于想象,想象充滿創造,無論是一次創造或是再造想象,都包含著人的創新精神,善于想象是進行創造活動的關鍵因素。
例如,在《童眼看店名》一課的交換評價環節中,筆者采用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兩者結合的方式,先要求學生按小組把設計好的店名和大家進行分享,然后再相機點撥:對于這個店名的設計你有什么想說的嗎?這個店名妙在哪里?在對店名作品進行評價的時候,學生的知識遷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想象力得到進一步拓展。有的同學提出,起店名時可以把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寄寓其中,也有的同學建議在活動結束后大家一起為班級設計一個新穎、個性化的班名,展現集體的風采。整個過程,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匯報,童趣無限,學生的創作欲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滿足,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安市南門小學 責任編輯: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