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強
摘? ?要:目前,國家教育部門對高等職業教育非常重視,職業技能競賽在全國各地的高職院校中火熱地進行著,“雙創”在高職院校中成了一個高頻詞匯,而且參與技能競賽或“雙創”類項目的學生都受益匪淺。目前,基于以賽促教的各種實踐正在各職業院校中進行著,“雙創”教育也在積極開展,但是關于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卻略顯不足。如何將當前的“教-賽-創”教學模式更好地應用推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出能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是值得當下探究的問題。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教學;技能競賽;雙創
1? ? 大學生職業技能競賽的重要性
國家教育部門非常重視大學生職業技能競賽的開展工作,并多次在重要文件中提到以競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操作和組織協調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并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
隨著職業技能大賽的日益完善,職業教育改革成了一件引人深思的事情。為了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前景,職業院校開始著手更新課程體系,并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為技術方面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案。職業院校必須更新教學方法,根據職業技能競賽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在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年會的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蘊藏著無窮創意和無限財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礦”。一時間,“雙創”話題風靡全國,高等院校也緊隨其后,開設了一系列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教育,為推動“雙創”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2? ? 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分析
2.1? 人才培養方案與社會需求不符
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是為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培養人才,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很少考慮到專業發展的全局性,對本專業的發展現狀不夠清楚,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市場定位、學科定位等方面,往往分析得不夠。最終就會出現目標定位不準確、人才培養思路不清楚的問題,導致各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區別不大,沒有鮮明的特色??偟膩碚f,偏重于專業實踐的具體操作,整體水平不高。如果專業的發展沒有與產業背景關聯在一起,就可能導致培養特色不鮮明。再發展下去,培養出來的人才就會與社會需求脫節。學生在畢業后,往往不能立即找到合適的工作,甚至還需要經過半年至一年的培訓才能上崗[1]。
2.2? 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不夠
職業技能競賽考核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指導比賽的過程中,也要求教師的技術水平必須足夠高。為了在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職業院校需要有具備較高技術水平的教師去指導學生。現在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在教學中不夠重視實踐,太偏重于理論教學。教師本身的專業動手能力不夠,也會使教學效果變差。開展職業技能競賽離不開相應企業的參與,基本上所有技能競賽的評委都是來自企業的技術專家,但是企業本身的目標是贏利,不愿意在教育中投入過多成本,參加職業技能競賽的積極性不高,不能充分利用資源,教學效果也受到了影響。
2.3? 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淡薄,能力偏弱
現在,高職院校學生的“雙創”能力不強集中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創新創業意識薄弱,不能正確看待創新創業;缺乏創新創業精神,沒有最基本的擔當和責任意識;創造性思維受限,在就業和創業時一成不變;創業意志不夠堅定,沒有認識到創業的價值和目的。之所以會出現上述這些現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首先,我國職業院校的“雙創”教育開始得比較晚,現在還處在摸索的階段。大部分院校停留在創新創業的概念上,沒有實質的內容,更沒有一套成熟的“雙創”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其次,現在職業院校中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不多,而且也有諸多設置不當之處。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的精神,從而消耗了學生的創造性。
3? ? 探索“教-賽-創”一體化的實施措施
3.1? 結合技能競賽考核的技能要求進行課程設計與教學
技能競賽一般都有競賽平臺,高職院校可以使用競賽平臺進行教學活動, 在課程的教學目標和過程中逐步融入技能競賽的技能要求,合理地利用競賽資源,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式更加有趣,讓競賽有效地促進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2]。
專業技能競賽的技能要求是根據企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和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來設定的,所以高職院校在進行專業課程設置時,可以參照專業技能競賽的知識要求,在教學中引入競賽項目,教賽有機結合,讓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得到提高,為學生參加競賽提前做準備。
3.2? 為教師提供多方面培訓,打造“雙師”素質教師隊伍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決定教學效果的差異。教師要有真實的企業生產實踐能力,才能完成“教賽創”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所以,高職院校在安排教師教學時,給教師留出充分的時間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實現校企深度合作,教師才能真正把生產一線的技能傳到校園中。
提升教學能力、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是教學改革的關鍵步驟。不管是競賽,還是“雙創”教育,對師資的要求都很高。教師需要對技能競賽和“雙創”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效指導學生準備比賽、培養“雙創”人才。在師資的培訓上,除了常規的學習外,還要求教師對競賽的技能點熟練,有針對性地在課程教學中把技能點教給學生。教師掌握了企業崗位技能,就可以進一步到企業中掛職鍛煉。教師參與企業真實生產實踐,就可以根據企業崗位能力要求來修改教學內容,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3]。
3.3? 在教學融入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創業教育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行為,在“教-賽-創”一體化教學模式中,教學與競賽、創業相互聯系,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同時,也提高了創新創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與學生一起分析、探討專業技能的前沿應用,并以此為研究課題,組織學生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實踐表明,創新創業大賽不僅培養了學生嚴謹的思維方式和團結精神,還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把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校園和企業有機融合,“教-賽-創”一體化是一種深度的校企合作,通過教學、技能競賽和創業緊密結合,三位一體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教學模式,實現讓學生的職業技能得到全面培養的目標。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給社會輸送一批懂理論、技能熟練的創新型高水平人才,這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教學任務。
4? ? “教-賽-創”一體化的意義
4.1? 職業技能競賽對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有促進作用
高職院校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而展開教學活動,在整個教學當程中,把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當作重點。學生在參加職業技能競賽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吃苦的精神,同時挖掘出自己的潛能,迅速提高綜合素質。不僅如此,通過參加職業技能競賽,還可以了解企業對職業技能的要求和當前行業發展的水平,檢驗自身職業技能水平在兄弟院校中的位置,為自己以后的學習定下明確的目標,幫助自己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4]。
在掌握理論知識后,學生如果能夠得到“雙師型”素質教師的指導,使用競賽實訓平臺,就可以很快地掌握技能點,提高職業技能水平。通過真實演練,學生可以加深對專業理論的理解,為畢業后從事相關崗位增強自信心。
4.2? 促成“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職業技能競賽需要指導老師親自演示,在學生遇到問題時給出指導意見,并解決問題。所以需要一批有實際生產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在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沒有企業相關崗位的生產經驗,雖然具有較深厚的理論功底,但實際動手能力往往較弱,在實踐教學中不能完全滿足需求?,F在,高職院??梢砸月殬I技能競賽為契機,把教師派到企業中參加頂崗實踐,也可以把企業專家邀請到學校對教師進行技能培訓,或者直接聘請企業專家來指導學生的技能競賽,讓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融會貫通。
職業技能競賽讓校企聯系更緊密,很多賽項的題目與企業的實際生產任務一致,也使用行業標準來進行評判。在備賽的指導過程中,教師可以向企業專家請教,了解企業實際生產過程,學習企業先進的技術,以崗位技能要求提高自己。
4.3? 培養時代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
社會經濟發展對創新性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創新創業教育成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不可缺少的環節?!半p創”教育目前還缺乏系統的理論基礎課程,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這都是高職院校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開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培育創新創業項目時,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能力作為考核目標,不拘泥于形式;為“雙創”項目提供更穩定的支撐平臺,形成校校之間、校企之間互利互惠的長效合作機制。目標就是實現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為社會培養時代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5]。
5? ? 結語
高職院校是以就業為導向的,為社會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學生應具備分析問題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從近幾年職業院校的發展來看,通過職業技能競賽,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能讓教師找出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改革教學方式、方法,通過“雙創”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教-賽-創”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核心是:教學為基礎,把項目作為載體,與企業合作,以技能競賽為抓手,目標是提升創業能力和創業意識。在“教-賽-創”一體化的教學過程中,注重校企之間的合作,共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