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升 曹允濤 柳文錄
摘 要: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提到,產業興旺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完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該研究以巴東縣野三關鎮上李坪村產業扶貧為對象,通過創新利益聯結機制,采取政府投資企業幫助貧困戶入股、企業帶動貧困戶的方式,引導貧困戶參與生產經營,在村里就業增收,使政府、企業及貧困戶形成利益共同體,進而促進貧困戶增收。
關鍵詞:利益聯結機制;產業扶貧;股權分紅;多渠道增收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5-0005-02
2017年以前,巴東縣野三關鎮上李坪村主要以種植玉米和馬鈴薯等傳統作物為主,主導產業單一、技術水平落后,在家務農的村民年收入較低。在扶貧工作隊入駐以后,通過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將政府、企業及貧困戶緊密聯系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不斷創新產業扶貧的模式,調動了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帶動活力,從而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增加農戶收入,實現產業脫貧的目標。這種機制的優勢是保障多方利益,合作共贏,互利互惠,有效降低市場風險。貧困戶在利益聯結機制入股中獲得了租地、務工和股權分紅收益,并且激發了他們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和內生動力,促進多渠道增收[1]。
1 基本情況
巴東縣野三關鎮上李坪村是巴東縣118個重點貧困村之一,平均海拔1300m,人口446戶、1348人,耕地面積153.33hm2。自2014年以來,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6戶、734人,截至2019年底已脫貧204戶、732人,占貧困人口總數的99.72%。
2 利益聯結模式
2.1 創新收益分享模式 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2],上李坪村村民委員會與入股市場經營主體,在野三關鎮政府和駐村尖刀班的見證下,分別簽訂合作協議。協議中,明確扶貧資金投入所形成的固定資產歸村集體所有,由選定的市場主體自主管理運行,協議期限6年。村集體享有股本金6%的年固定分紅。其中,固定分紅的80%用于聯結老弱病殘貧困戶家庭,每戶每年享受480元固定分紅,剩余的20%歸村集體所有,由村集體支配。協議期滿后,市場經營的主體將項目建設形成的固定資產移交給上李坪村委會。亦可經雙方協商,繼續運行該合作模式。市場經營主體與貧困戶簽訂合同,就土地租賃、技術指導、就業服務、入股分紅(二次分紅)等進行約定,明確雙方責任、權利和義務。
2.2 利益聯結運作模式 駐村工作隊整合財政扶貧資金共計164萬元,作為上李坪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股權收益模式資本金,投入到選定的3家市場經營主體,從事玉米制種、生態中藥材種植、高山大棚蔬菜避雨栽培等3個產業。按照每戶貧困戶1萬元標準進行股權配置,共聯接貧困戶164戶,3家市場經營主體帶動所聯接的貧困戶開展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生產,落實“一長兩短”到戶到田舉措,不斷壯大上李坪村的特色產業基地規模。2017年,給湖北騰龍種業有限公司入股本金44萬元,帶動貧困戶44戶;給巴東縣鑫田林藥種植專業合作社入股本金38萬元,帶動貧困戶38戶。2018年,給巴東縣萬事順專業合作社入股82本金萬元,新建高山避雨蔬菜大棚100個,按照每戶1萬元標準,配股給村易遷集中安置點12戶和大棚所在村民小組的貧困戶。2018年建立玉米制種基地10hm2;新建生態林藥種植示范基地4hm2,帶動周邊面積為10hm2的訂單中藥材生產;新建蔬菜避雨大棚栽培基地3.33hm2(8m×30m大棚100個),帶動全村33.33hm2的高山反季節蔬菜生產。
3 增收效益
3.1 整體增收效益 湖北騰龍種業公司收入15萬元,2018年底,上李坪村委會獲得湖北騰龍種業公司如數繳納的分紅股金2.64萬元。按照所聯接貧困戶與村集體8:2分配比例,將2.11萬元分配給貧困戶,剩余0.53萬元歸村集體。加上該公司流轉土地5.26hm2,一次性支付3年土地租金70965萬元,訂單玉米制種4.73hm2、產品收購資金83860元,支付基地管理人員勞務工資28340元。公司今年為基地及周邊貧困戶帶來經濟收入20.2萬元。2019年,鑫田林藥與萬事順兩家種植合作社將為所聯接的120戶貧困戶帶來分紅股金、土地流轉租金15萬元,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10萬元,解決30個貧困勞動力常年務工,整體務工工資49.8萬元,人均年務工收入1.66萬。
(上接5頁)3.2 個體效益 13組貧困戶黃傳新是湖北騰龍種業公司股權收益模式聯接貧困戶的典型代表。2018年,他家股權收益模式可享受480元(1萬元×6%×80%)年固定股權分紅收益;流轉土地0.55hm2,4500元/hm2,土地租金收入2460元;騰龍公司將租賃土地返包給黃傳新種植管理,訂單收購產品3310kg,收入8275元;“就業扶貧車間”建在家門口,黃傳新還在基地就近務工50d,80元/d,勞務工資4000元;僅玉米制種1項,收入就高達15215元。以這種模式將土地流轉給玉米制種基地,自己就近到基地務工,不但有租金收入和股權分紅收入,還有工資收入。在騰龍種業公司組織帶動下,宋吉順、黃治旺等一批建檔立卡貧困戶正通過利益聯結分紅股金、土地流轉獲得租金、務工就業賺取薪金、訂單銷售收取現金等方式增加產業收益,實現精準脫貧。
4 利益聯結機制的優勢
通過創新利益聯結機制,納入股權收益模式,上李坪村將財政扶貧資金作為集體經濟組織和所聯接貧困戶股本金,既讓貧困戶變成享受“分紅”的“股東”,有效地解決了部分“老、弱、病、殘”等無勞動能力貧困戶的脫貧增收問題,又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融資,助推解決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的問題,另外還降低了國家扶貧資金投資入股的市場分險,實現多方共贏。
5 結語
下一步上李坪村將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按照“產業是基礎,帶動是關鍵,利益是核心”的原則,堅持利益均沾,在確保貧困戶收益的前提下,激發帶動主體活力,進一步探索細化分類應享受股權分紅的財政扶貧資金。同時,在聚財專業合作社2019年承擔建設的青白線觀光梨園項目中,探索創新貧困戶以土地入股、村委會以財政扶貧資金20萬元入股、合作社以自籌資金入股的股份合作制度。不斷創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的穩定增收[3]。
參考文獻
[1]楊建文,陳美君,胡揚鵬.關于產業扶貧到戶工作的實踐與思考——以湖南省洞口縣為例[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5,22(04):74-78.
[2]吳世朋,高原.新縣畜牧產業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2016,37(11):34-35.
[3]陸忠權,吳吉勇,岑遺海,等.獨山縣農業產業扶貧龍頭企業利益聯結模式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7(20):263-264.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