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旋
[摘 要]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人格的培養是重要內容。幼兒應該從小受到品格教育的熏陶,漸漸培養健全的人格。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游戲化教學是幼兒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方式。游戲的開展為幼兒搭起了一個良好的自我進步的平臺,通過游戲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和社交能力,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基于此背景,我們在游戲活動中對培養幼兒的合作品格、心理品格、學習品格和勤儉品格的策略進行了探究,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活動;健全人格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指出:為了實現人性的完美化,應該不斷挖掘自身的潛能,實現友善、創新、審美等各方面的發展。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人格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兒應該從小受到品格教育的熏陶,從而漸漸養成健全的人格。陳鶴琴曾說:“好動是幼兒的天性,貪玩是幼兒的特點。”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有效引導幼兒開展游戲活動,讓他們在玩耍的過程中主動學習,以游戲的方式來培養幼兒的健全人格。
一、基于游戲活動,培養合作品格
人際關系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開展游戲的過程離不開與他人的交往,借助游戲活動能夠有效地優化幼兒的人際關系,培養他們善于與人合作的品格。教師要善于在幼兒游戲活動教學中,培養他們的團結精神及交往能力,這對于他們的終身發展十分有益。
1.基于游戲活動,培養團結精神
團結互助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幼兒必須具備的良好品格。教師帶領幼兒開展體育游戲活動,能讓他們相互配合,互幫互助,增強幼兒之間的凝聚力。例如,在體育活動中教師為幼兒設定一個“搶救傷病員”的體育游戲。幼兒先分組步調一致地搬動“擔架”,再分工合作將“傷病員”送回“醫院”搶救。在這個游戲中,幼兒感受到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在搶救傷病員的過程中體會到幫助他人、為別人服務帶給自己的滿足感;同時進一步明白了教師所講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這樣的游戲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品格,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別人有困難,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在與其他伙伴相處的時候,幼兒也會做到互相關愛,團結一致,人際關系也變得更加融洽。
2.基于游戲活動,培養交往能力
音樂最能使幼兒感到愉悅,輕松活潑的旋律讓幼兒聽了忍不住想要跳動起來,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教師帶領著幼兒做音樂游戲,一邊隨音樂有節奏地律動,一邊根據游戲的規則,時而一人領頭其他幼兒跟隨,時而三兩結伴商討角色動作,同時還向同伴講述自己的感受,進而有效地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例如,在律動游戲“猴子坐沙發”中,當幼兒坐在同伴用身體的某個部位做成的“沙發”上一起隨音樂搖擺時,幼兒的歡聲笑語傳遍了活動室的各個角落。游戲規則要求幼兒兩兩結伴,商量游戲中誰先扮演沙發,用身體的哪個部位當沙發。當幼兒隨音樂搖擺游戲后都大笑起來,開始和身邊的伙伴們討論:太好玩了,用屁股做的沙發坐上去一起搖太好笑了……幼兒沉醉在音樂的世界中,被游戲帶來的歡快氛圍感染著,不停地與身邊的同伴交流。這樣的音樂游戲進一步促進了幼兒的交往能力,活躍的氛圍讓幼兒的人格品質進一步得到提升。
以上案例中,通過角色化的游戲形式,使幼兒自然地與伙伴進行交往,交往能力不斷提高。
二、基于游戲活動,培養心理品格
幼兒是很容易受到身邊環境影響的一個群體,教師必須注重對幼兒心理素質的培養。心理承受能力是心理素質的一個客觀反映,人的一生中總會經歷一些挫折和壓力,所以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很重要。教師要培養幼兒對事物的興趣,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培養他們的毅力,提高他們抵抗挫折的能力。
1.在游戲中面對挫折
競賽性的游戲到最后總要分出勝負,當幼兒處于弱勢直至宣告失敗時,有的一哭不可收拾,有的耍賴,還有的甚至惱羞成怒破壞游戲物品。教師應通過正確引導,幫助幼兒直面挫折。例如,在玩圍棋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因輸了會情緒低落,此時教師適時幫助幼兒疏導情緒,分析失敗原因,教給幼兒一些圍棋“戰術”,再經歷多次輸贏,幼兒的抗挫能力會大大增強。很多趣味游戲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的游戲活動對于提升幼兒的抗挫能力是十分有幫助的。
2.在游戲中形成自信
自信是幼兒必須具備的另一重要品格,而開展游戲也正是培養幼兒自信的一個好方法。例如,在小班“小螞蟻搬糧食”體育活動中,活動前教師交代了活動的背景,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今天我們都是小螞蟻,為了給我們自己儲存食物,我們要鉆過山洞,越過山坡,走過獨木橋去尋找食物。為幼兒準備的挑戰障礙就是平衡木,有些幼兒在平常是不敢登上平衡木的,但是因為教師設定了小螞蟻找食物的情境,為了完成找到糧食的任務,幼兒的膽量也增大不少。任務完成后,幼兒發現原來自己這么厲害,可以自己走過平衡木。通過這樣的方式,幼兒的自信心得到提高。
在游戲中培養幼兒遇到挫折勇往直前的勇氣,能使他們端正生活態度,勇敢面對學習和生活。
三、基于游戲活動,培養學習品格
學習品格對一個人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教師要引領幼兒形成愛好學習的品格。幼兒最具有好奇心,對任何事物都想要一探究竟。這種求知欲望是需要被教師保護的,因此教師要培養幼兒對學習的積極態度,帶領幼兒勇于嘗試,擅于想象。
1.基于游戲活動,培養學習反思品格
自我反省有助于幼兒不斷認知和修正自我,從而不斷進步。對于幼兒來說,尚不具有完整的意識形態,還處于自我反思的初級階段,必須借助有效引導才能正確地進行自我反思,進而不斷提升這項能力,使自己不斷成長。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創造性游戲后的評價環節帶領幼兒進行游戲反思,回顧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找出不足,思考下次游戲的注意事項,以培養幼兒反思個人行為的能力和習慣,從而在游戲中讓他們明白只有弄清自己的角色,了解游戲的規則,相互配合,才能順利完成游戲活動。
2.基于游戲活動,培養學習專注品格
游戲中為幼兒設置任務能使幼兒產生完成任務的迫切希望,這也有利于他們集中注意力,養成認真專注的品格。如在玩“猜猜誰是領頭人”時,需要幼兒在細致觀察中動腦思考誰最有可能是領頭人,而真正領頭的人則要想辦法掩飾自己的身份,盡可能多地用不同的動作來迷惑猜測者。
例如,教師在組織幼兒玩“貼藥膏”這一傳統游戲時,讓三個幼兒一組,然后兩個幼兒在中間一個追一個跑,跑的幼兒可以立刻站在三個幼兒的某一端,這時另外一端的幼兒就變成了被抓的對象,他就必須做出及時反應,不然追人的那個幼兒很快就會抓住跑的這個幼兒。這些游戲要想取得勝利,都離不開幼兒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可見,開展任務推進型的游戲對幼兒專注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基于游戲活動,培養勤儉品格
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很多父母忽視了培養幼兒勤儉節約的品格。通過區域游戲活動,能培養幼兒的勤儉品格。教師應該經常向幼兒傳遞節約的理念,組織幼兒利用廢舊物品開展區域游戲,既培養了幼兒的創新能力,又培養了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例如,教師在美工區給幼兒設定“紙筒變身”,在表演區開展“環保時裝秀”,在體育區開展“好玩的廢報紙”等游戲,這樣的游戲不僅可以培養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還可以讓幼兒在廢物利用中培養勤儉節約的品格,培養他們對廢物再利用的習慣。同時,也激勵幼兒在玩區域游戲時,多從生活中去找尋可利用的廢舊物品。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幼兒就會在不斷的發現和動手中將所學內化于心,努力踐行勤儉節約的美德。
總之,培養幼兒的健全人格是十分重要的,是離不開游戲活動的。在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游戲活動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天性,找準游戲活動與人格培養教育的有效結合點,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家云,李福華.“游戲人”:卓越幼兒教師心靈成長的人格訴求[J].教師教育研究,2014,(05).
[2]李小玲.淺析區域游戲對幼兒健全人格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07).
[3]尖措吉.艾里克森人格發展階段理論與學前兒童健全人格的培養[J].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7,(01).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健全人格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項批準號:Fjjgzx18-127)]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