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鑫
[摘 要]新課程改革提出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也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信息技術教師只有認真貫徹新課程改革精神,更新教育觀念,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才能與新時代攜手共進,展示新時代風采,推動教育不斷走向現代化步伐。
[關鍵詞]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專業發展
在強調核心素質培養的今天,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水平尤為重要。教師的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師的水平和素質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制定自身專業發展規劃,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個人專業素質,加強學科核心素質的培養,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趨勢。
一、信息技術對教師的影響
(一)迫切需要加強教師能力培訓
1.信息技術改變了教育環境,影響了教育改革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形成了一個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教育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所有的教育資源都將得到溝通,建立一個新的、無限的開放平臺,新的教育教學法將在這個新的平臺上產生和運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不僅需要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更需要新的理念和理論來重新審視和指導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領域和環節。沒有信息技術,我們可以改革教育,但信息技術為教育的全面改革提供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網絡技術,它正在推動教育改革體制的重組和社會教育資源的重新配置。作為教育的主體——學校,特別要大力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充分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全面推進教學科研、教學管理、教務管理、圖書管理、教學評價等信息化進程,從而推進教育整體改革。
2.轉變傳統的知識觀
知識觀是對客觀世界的解釋。傳統的知識觀把知識的數量和知識能力的強弱作為人才的標志,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知識的外在形式也發生了變化,不斷對傳統的知識觀提出挑戰,新的知識觀強調如何去做的重要性,強調使用知識比了解知識更重要。體現在教學實踐中,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尊重不同意見,給學生檢驗正確性的機會,在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檢驗學生的理解力。
(二)要求教師具備的能力知識
1.培訓認知教材的知識能力
在網絡環境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師,首先要對教材有深入、靈活的理解。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幫助學生在自己的大腦中創建一個有助于他們理解學科知識的認知導向圖,并通過這個認知導向圖,把各種知識、觀點和想法相互聯系起來。教師應通過信息網絡尋找各領域的知識,將日常生活和社會觀點相互聯系起來,通過對這類網絡信息的歸納培養教師有意識地梳理各類知識信息的能力,為教師如何傳授自己的學科知識打下基礎。在集體備課中,教師可以就不同觀點的知識點展開爭論,提出自己的教學案例,必要時可以在計算機上搜索和查詢教學資源,討論如何設計教學課件,利用信息技術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問題。
2.培訓認知學生的知識能力
信息社會變化快,知識更新快,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人們的認知習慣和認知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的教育也充滿了難度。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知道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懂得如何讓他們有效地記住新的知識。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接觸社會生活圈,把自己看作信息社會中的一員,學會敏銳地觀察和探究學生的活動,認真傾聽學生的對話,全面審視學生的學習表現,這樣更容易與學生溝通,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平等和尊重,從而為學生自由學習、輕松交流創造積極的氛圍,打好學生的認知基礎。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教師的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全面發展和提升,是教師行業賦予每一位教師的使命和責任。信息技術學科是新課程體系下的一門新學科。在信息時代,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時期,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結合核心要素培養不斷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成就輝煌人生。
(一)新時代核心素養下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
新時代下,教育手段和教育環境的變化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術本身具有信息量大、覆蓋面廣、更新速度快等特點。作為一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不僅需要優秀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加強師德建設。特別是在核心素養的趨勢下,程式化的教學模式難以有效組織教學,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學科實踐技能必須與時俱進,否則不僅會被學生厭倦,也容易被時代淘汰。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綜合性和時代性
與其他學科相比,信息技術教學有其固有的特點,這意味著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有其學科特點,即綜合性和時代性。一是信息技術學科知識始終處于快速發展和變化之中,學科知識必須不斷更新;二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不應停留在黑板上談論學科內容,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實踐落實學科教學任務,要發揮信息技術作用,開發信息技術系統,解決學生計算機實驗中的各種技術問題,勝任信息技術教學;三是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相對較新的學科,尚未形成具有信息技術課程特點的相對成熟穩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和評價方法,存在抄襲、模仿、學習其他學科的現象,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加以實踐、探索和創新。
三、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一)不忘初心,高度重視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信息教師應回歸教師和教學的本質,不忘初心,明確職責和任務,以教學為本,抓好信息教學質量。要注意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與學生和諧相處。為了教好每一個學生,教師要認真備課。每學期都要制定一個實用的、詳細的教學計劃。要認真上課,充分發揮課堂40分鐘的作用。
(二)不斷學習,增強個人素養,以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不斷學習,這也是落實“建設人人學習、隨時隨地學習、與時俱進”學習型社會的必然要求。在新理論與新實踐的結合中,信息技術教師要超越現狀,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學習教育的新理念和新知識,不斷學習信息技術專業期刊,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以學習和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三)培訓拓展教師學習途徑
培訓模式的目標之一是改變教師的角色,使教師轉變為探索者。在獲取信息和形成自己教學風格方面,每個教師的培訓經歷是不同的。尤其是當學生需要教師提供更多不同的學習機會而不是簡單地灌輸知識時,教師的感受和思考更為深刻。通過學習、實踐和反思,通過與其他教師的合作,通過對學生及其活動的密切觀察,通過與同齡人的所見所聞,教師都可以從中受益,獲取學習資源,使學習效果更好。
(四)通過教學研究促進學習
教師工作的實質是不斷創新適合教學目標的課程教學計劃和教學資源。大量研究表明,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行動研究、閱讀與教學實踐相關的信息資源和文獻,豐富教學實踐,增加教學經驗。教師從教學經驗、探索和研究中學到的東西,比其他場合更有用、更深刻,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而不是一次性學習如何教授課程,只有探索性和研究性的訓練,才能幫助教師學會多角度觀察世界,幫助學生成長。
總之,教師專業發展是我國提高教育質量、發展教育事業的要求。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們要尋求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奠定學校教育教學發展的牢固基石。
參考文獻:
[1]辛婷.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小學信息技術合作學習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郭國方.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8.
[3]張春苗.日本基礎教育學校信息化建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
[4]蔣劍.淺談小學信息化技術現狀和專業發展對教學的影響[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5.
[5]王蓉,劉美鳳,呂巾嬌,陳智敏.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的個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08).
[6]劉向永.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
[7]黃德群.港臺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17.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