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慶仁
摘要:云南省一些煤礦設計開采規模不大,服務年限較長,環境條件較復雜,在其環境影響評價中要對幾十年后的工程內容及環境影響進行評價,存在有許多不確定性,給環評技術評估工作和審批工作帶來疑問。根據建設項目實際情況,對一些煤礦建設項目可采取分階段或分區評價的方案,將有利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支持項目建設。
Abstract: Some coal mines in Yunnan province are designed and mined on a small scale, with long service life and complex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There are many uncertainties in thei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o evaluate the project content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fter several decades. It brings questions to the EIA technical evaluation work and approval work.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some coal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s can adopt a phased or regional evaluation plan, which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煤礦;體會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coal mine;experience
中圖分類號:X820.3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06-0218-03
0 ?引言
云南省煤炭資源較豐富,全省129個縣(市、區)中有115個境內有煤炭資源,其中曲靖、昭通、紅河保有儲量占全省保有儲量的絕大部分。除富源老廠無煙煤礦區、昭通褐煤礦區、開遠小龍潭褐煤礦區等少數幾個礦區外,其余礦區均不具備建設大型煤礦的條件。云南省煤礦大多處于山區地形中,由于受地質條件和資源條件的限制,許多煤礦設計開采規模不大,服務年限較長,所面臨的環境問題也是多種多樣。在煤礦建設項目的環評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較多,給環評技術評估工作和審批工作也帶來了難題。以下結合西郎溝煤礦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評估工作的情況,總結一些煤礦項目環評技術評估工作的經驗和體會,探討在處理某些特殊問題時采取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1 ?項目環評及技術評估情況
1.1 項目簡況
西郎溝煤礦所在區域位于云貴高原烏蒙山區,屬構造、侵蝕溶蝕的中山地貌。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地形起伏較大,切割強烈,多“V”型溝谷。煤礦由17個拐點坐標連線圈定,井田范圍呈多邊形,礦區范圍走向長約9.5km,平均傾斜寬約2.46km,井田面積23.346km2,開采標高+1900~+1200m。礦井設計規模60萬t/a,主要開采宣威組的C5b、C6a煤層,煤層厚度1.09~2.36m,煤層傾角5°~15°。設計可采儲量6105.83萬t,服務年限57.3a。礦井的生產、生活設施均為新建。
礦井設計采用地下開采,斜井開拓方式。礦井共劃分為5個采區。煤層開采順序采用下行式開采順序,采區間先開采資源條件好的一采區(服務年限11.9a),后開采二采區(服務年限8.6a)、三采區(服務年限9.5a)、四采區(服務年限8.0a)及五采區(服務年限19.3a)。
1.2 環評送審稿評價方案及技術評估初步分析的主要問題
在西郎溝煤礦環境影響報告書的送審稿中,環境影響評價時段確定為:建設期、生產期、閉礦期。服務年限57.3a。評價內容和評價范圍為整個煤礦涉及的范圍。在環評技術評估工作中對環評報告書送審稿進行了初步分析,項目開采前期和后期有較大變化的評價內容主要為:環境保護目標、地表沉陷影響、地下水環境影響、礦井涌水處理和利用等,其基本情況如下:
1.2.1 環境保護目標
評價區不涉及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文物古跡保護單位,主要保護目標為村莊、地表水體、井泉和道路等。項目評價范圍內有42個自然村,3193戶,13692人,旱地862hm2。礦區西北側有縣生活垃圾填埋場。井田內地表水體有潑機河、馬尿河、草堂水庫。評價區內有井泉點49個,其中8個泉點具有飲用水功能。
技術評估分析:從環境保護目標看,項目的環境保護對象較多、較復雜,涉及有村莊、耕地、地表水體、飲用泉水、生活垃圾填埋場等,并且村莊人數較多。項目三、四、五采區涉及鎮雄縣生活垃圾填埋場、鎮雄電廠灰堆場、草堂水庫等敏感目標,而三、四、五采區在20年后才開采,現階段的設計工作深度較淺,要在本次環評中將后期的環境影響和對策措施評價清楚有一定難度,尤其是幾十年以后的情況,存在有許多不確定性。
1.2.2 地表沉陷影響
由于本礦井井田面積大(礦井井田面積為23.346km2),服務年限長(全井田服務年限為57.3a),地質構造復雜,環評在礦井全井田的地表下沉進行預測基礎上,重點預測評價煤礦首采區的地表變形。預測模式選擇概率積分法作為西郎溝煤礦地表移動變形的模式進行預測,并考慮受山區滑移的影響,對預測模式進行了地表移動變形的山區修正。根據預測結果:西郎溝煤礦首采一采區煤層綜合開采后,形成的最大沉陷值為1748mm,最大水平移動值為559mm,斜率為5.29~18.24mm/m,曲率為0.02~0.29(10-3/m),水平變形值為2.58~8.87mm/m。全井田煤層開采地表最大下沉值為2718mm。地表沉陷影響范圍隨采深向外延伸,影響范圍在53.24~425.93m間。環評預測計算出西郎溝礦井首采區工作面地表最大下沉速度為32.69mm/d。
根據環評預測,首采區內的居民的房屋受到Ⅰ~Ⅲ級破壞,僅需進行日常的修繕和加固。井田內共有889人的房屋受到Ⅳ級破壞(位于五采區),需要進行搬遷安置,其余12083人的房屋由于位于保護煤柱、采區巷道煤柱、河流煤柱及高硫煤限采區域,受到Ⅰ~Ⅲ級破壞,僅需要進行修繕、加固等保護措施。
技術評估分析:從環評預測情況看,地表沉陷涉及的居民搬遷主要在五采區,根據開采方案,五采區要在三十年后才開采。作為項目環評,按照當時環評審批的相關要求,涉及居民搬遷的,要給出搬遷方案并由縣級政府承諾,而本項目涉及搬遷的人數較多,并且大多要在30年以后才實施,這期間存在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現階段只能提出一些原則上的要求。另外,對鎮雄縣垃圾填埋場的影響、對地表水體的影響等也還需要進一步根據今后各個采區的詳細開采方案進行細化評價。
1.2.3 礦井開采對泉點的影響
環評根據礦井開采煤層的導水裂隙帶發育高度計算,開采煤礦導水裂隙帶將發育至龍潭組三段、長興組地層,引起出露于龍潭組、長興組地層的泉點漏失的可能性較大。由于礦井開采引起的地表沉降可能影響和改變局部地下水的通道,井田范圍內的出露于其他地層的泉點仍有可能受到一定的影響。
根據環評調查,井田范圍內居民多以泉點為飲用水源,各采區均分布有飲用水泉點。環評預測:礦井開采后將引起西郎溝礦井生活用水泉點(位于二采區)、廟山村民飲用泉點(位于位于二采區)、松林灣村民飲用泉點(位于井田外四采區南)的漏失的可能性大。井田內其他村莊的泉點用水受采煤影響發生漏失的可能性小,但由于地下水的走向、巖性特點等存在變化,受到煤炭采空區整體下沉影響,含水性能受影響小地層內的部分泉點仍有漏失的可能,因而采煤過程中應加強采動影響區供水泉點水量的變化觀測,視情況采取供水措施。
受影響居民水源補救措施:礦井井田范圍均位于胡家山水庫的供水范圍內,供水工程將于礦井投產前投入運營,礦井井田范圍內的居民飲用水及灌溉用水在礦井開采后可得到保障。礦井生活用水水源可選用胡家山水庫的供水也可由礦井后期揭露的茅口組灰巖水提供。
技術評估分析:項目涉及的居民飲用水泉點較多,主要位于首采區以外,環評對各泉點的影響進行了初步預測評價,并還存在一些其它影響因素,需要加強觀測。居民飲用水供水措施還有待落實。
1.2.4 礦井涌水及水污染防治措施
西郎溝煤礦礦開采首采區時井水最大涌出量3443.52m3/d,后期開采時井下最大涌水為14088m3/d。礦井水由井底車場中央水泵房,經副斜井排至地面水處理設施處理后利用。礦井水擬采用絮凝沉淀方式進行處理,經處理后的礦井水滿足《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0416-2006)。礦井前期和后期開采時涌水量變化較大,礦井涌水處理分期建設。礦井開采首采區時井下最大涌水量為3443.52m3/d,首采年限11a,礦井水處理站建設規模為3500m3/d;后期開采是礦井水最大涌水量為14088m3/d,礦井水處理站規模擴容至15000m3/d。
西郎溝煤礦開采首采區時旱季綜合利用量為1412.97m3/d,排放量為80.18m3/d;雨季綜合利用量1311.85m3/d,綜合排放量為2501.36m3/d。開采后期井下涌水量增大,井下水在經礦井工業場地生產生活利用后旱季和雨季剩余水量分別為7441.58m3/d、13145.84m3/d。根據用水方案,礦井涌水(后期)將送電廠進行綜合利用,在礦井開采后期將建設礦井至電廠的輸水管線。
技術評估分析:從礦井涌水量看,前后期水量變化較大,后期礦井涌水量每天可達上萬立方米,后期礦井涌水擬送電廠利用,對于幾十年后的情況及礦井涌水處理和利用方案也還存在有許多不確定性。另外,抽排出如此大的水量對地下水環境產生的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和觀測。
1.3 環評技術評審會意見
按照西朗溝煤礦環境影響報告書送審稿的相關內容和情況,該煤礦服務年限57.3a,礦區范圍涉及城鎮規劃區、垃圾填埋場、村莊、飲用泉點等,后期的開采還有待進一步設計。若要對整個煤礦項目環評進行評估和審批,環評還需要進行許多較深入詳細的調查和評價工作,而且后期的許多工程內容需要到幾十年后才進行,工程方案還存在有不確定性,這給項目環評技術評估工作和審批工作帶來了許多疑惑和問題。因此,在技術評審會中,相關專家和參會人員進行了認真研究和討論,形成的技術評審會意見認為:鑒于評價區范圍涉及的敏感目標較多,環境影響和對策措施需進一步論證,“報告書”需進行認真修改完善和復核。同時提出:重點評價前期開拓工程及首采區的工程內容和環境影響,其它采區說明相關環境問題及要求,今后另行開展環評。
按照評審會意見的評價方案,縮減了本次項目環評的評價內容和范圍,增加了后期項目環評的要求,有利于推動前期項目環評工作的順利進行。
2 ?環評報告修改及結果
環評報告按照評審會意見進行了修改,其中評價方案明確: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重點評價首采區及二采區前20年的環境影響,對礦井后20年的環境影響由于環評時效性及項目區環境及采煤技術等隨時間發展在20年后可能會有變化,因此對礦井20年后的環境影響評價從略。
項目環評報告書經修改后,工程內容闡述較為具體明確,環境保護目標調查較全面,環境影響預測和分析較為準確,對策措施較具體,符合項目環評的相關要求,最終通過了項目環評技術評審和評估,并獲得了環保管理部門的審批,有利地支持了項目按期建設,同時對后期的工程建設和環保工作也提出了相關要求,兼顧了整個項目的環保管理要求。
3 ?思考和總結
①由于受地質條件和煤礦資源賦存條件等的限制,我省一些煤礦的設計開采規模不大,服務年限較長,各煤礦所遇到的環境問題不同,需要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采取一些有利于做好項目環境保護工作及支持項目建設的環評方案。
②根據煤礦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在初步明確項目整體上的環境可行的前提條件下,可以對一些礦區面積大、服務年限長的煤礦項目采取分階段或分區的環評方案,將有利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支持項目建設。雖然后期工程還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但后期的環評能夠更具體和符合實際,更有利于做好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
③云南省煤礦大多數為地下開采,并處于山區地形中,地形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有的較復雜,雖然煤礦開采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地表沉陷的影響有了理論預測評價和結論,并且在煤礦項目竣工環保驗收時,大多數煤礦才處于開采初期階段,許多環境問題尚未完全顯現,因此,在煤礦開采過程中要加強觀測、驗證和及時采取措施,特別是對地表沉陷、居民住宅、飲用泉點等的觀測。
④一些煤礦的礦井涌水量較大,對此類煤礦應加強其對地下水環境影響以及生態環境影響的實際觀測,同時要加強對礦井涌水的水質監測,加強礦井水處理措施及綜合利用措施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國家煤炭工業局.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程[S].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0.
[2]王大純,張人權,等.水文地質學基礎[M].地質出版社,2004.
[3]國家環境保護部.HJ616-2011,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技術評估導則[S].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