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更替與社會發展,中國畫雖歷時千百年,但其外在形式并未發生太大改變。人物畫作為中國畫種(中國畫在題材內容上通常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的主流形式之一,在諸多形式中是出現最早的形式之一。人物畫的種類多變且題材廣泛,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等。人物畫可以更為豐富而細膩地表達畫家的內心情感,同時也可以通過畫面反映、折射出更多的現實社會現狀,因此,人物畫相比于山水畫與花鳥畫,其社會價值、歷史意義更為珍貴。人物畫中主題性創作成為其創作過程中的第一要義,也是畫家面對的第一難題。本文就中國畫人物畫創作中的主題性創作進行討論。
關鍵詞:中國畫人物畫 創作 主題性
一、中國畫人物畫主題性創作的自我認識
(一)關注創作題材的普遍性與表現性
任何的藝術創作都包含了作者對社會或是世界的理解及看法,許多畫家都以其自身所處的社會為背景進行人物畫創作,反映社會現象,表現時代精神。例如關注當下年輕人精神世界的題材被年輕畫家所鐘愛。它通常會揭示新一代年輕人在物質生活上的優越與缺乏獨立精神世界建設的矛盾,由此產生敏感、思維極端、心理脆弱等問題。由于表現的題材內容在新時代,在年輕人中具有普遍性。它是畫家所熟悉的內容,表現起來得心應手,也能引起觀者的共鳴。縱觀古今中外一些繪畫形式,無論其風格形式為寫實、抽象,還是超現實、表現主義,其表現手法也許為大眾所不解,但其無不以反映人類之普遍情感為基礎。反之,如果其題材超出所繪時代的普遍精神,公共情感范疇,缺少人與人精神世界的共通情感紐帶,則不能引起共鳴,其作品也必然走向失敗。
(二)關注當下審美價值觀
人物畫作品如果能讓當代人喜歡并且理解,那么畫家就要了解當代人的審美,中國畫人物畫都是通過設計人物和人物的表情動作來塑造人物的形象,來表達畫家對社會、家庭、個人的關注。時代不斷發展,審美價值觀不斷變化,就如唐代以胖為美,而宋代以瘦為美一樣。所以畫家應該順應時代變化,來調整自身的審美觀,用最感性、最敏感的審美心理進行人物畫創作,把自己的審美觀投入畫作,使作品具有靈性,體現出時代的文化內涵,讓人們理解其含義,并產生強烈的共鳴。除此之外,畫家選擇的繪畫題材應順應時代發展,并傳達出真實的社會現狀,恰當地流露出當今社會的民心所向,這樣才能讓作品更具生命力,且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觀。
二、中國畫人物畫主題性創作的意義
正如一切藝術形式與藝術語言一樣,主題性中國畫人物畫正以其特有的藝術形式,不僅關注當代人們的生活狀態,反映現實世界,映射出物質世界,還引領與影響著人們的審美取向,甚至反饋出某種人生態度,人生理念,直接或間接地改變著人們看待世界的眼光。因此,中國畫人物畫把創作之根深植于生活的土壤,在現實中尋覓創作的源泉。中國畫人物畫散發出東方特有的藝術美,具有更為鮮活的生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畫人物畫對于社會及藝術領域都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如今,世界所展現的面貌與歷史任何時期相比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高度開放而多極的時代正在前進著。中國畫人物畫應順應時代的需求,在題材上表現出“深植于生活這片土壤”的同時,在表現形式上也應力求多樣化。除了傳統的水墨、工筆等形式外,更應中西結合,讓中國畫人物畫在表達畫家主旨及繪畫形式上更加多元化。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周遭的一切都在快速更迭著,運轉著。這給中國畫人物畫以更多機會的同時,也賦予了中國畫人物畫更多的挑戰。探索、磨合、創新,立足于傳統,不斷以海納百川之勢給中國畫人物畫注入新鮮血液,主題性中國畫人物畫將迎來更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衛東風.展示設計主題性教學組織研究[J].藝術·生活,2011(02).
[2]吳端濤.現實主義是一種創作態度——任夢璋主題性創作的時代特色和個性審美[J].美術,2018(04).
[3]郭藝.“主題性”字母設計及應用的教學探索[J].現代裝飾(理論),2016(06).
[4]張昆.主題性創作的探索及啟示[J].文史博覽(理論),2011(03).
[5]毛白滔.符號學與室內主題性設計——共時性條件下保持室內主題性的多樣性[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01).
[6]李喆.論主題性絲巾紋樣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02).
(作者簡介:邵冬波,女,碩士研究生,沈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畫<工筆人物>)(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