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玲
【中圖分類號】
R764.04?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4-165-01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骨折就是其中的一種。骨折指的是骨頭的結構發生連續或者部分斷裂的情況,骨折看似事小,但是其為身體帶來劇烈的不適和危害,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效率。那么,骨折后應當如何科學護理和飲食,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呢?
一、骨折后的護理建議
(一)建議首先進行保守治療。
如果骨折的情況比較輕微,骨頭沒有出現嚴重移位的現象,那么建議患者首先選擇大型正規醫院進行保守治療,復位就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保守治療方式。在骨折后,骨折段容易產生移位,復位的目的顧名思義就是幫助骨折段恢復正常。另外,固定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保守治療方式,將骨折的地方進行固定,穩固的同時還能夠有效防止骨折病情加重。通常使用石膏、繃帶、鋼釘、鋼板等工具來固定患處。在保守治療中,患者還需要結合一定的功能性恢復鍛煉,防止肌肉萎縮,促進傷口愈合。
(二)手術后的護理建議。
當骨折比較嚴重需要靠手術來治療時,也需要進行科學護理。例如當出現了開放性的骨折,在手術前需要對患者的傷口處進行及時清理;閉合性骨折不能立即進行手術,通常需要在三天之后再進行,以便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
二、骨折后的飲食建議
(一)不盲目補鈣。
很多人認為,鈣元素是促進骨頭愈合的天然養料,能夠加速骨頭的愈合情況。其實,已經有相關的科學研究表明,鈣的攝入并不能加快骨頭的愈合速度,對于那些長期臥病在床的患者,反而還有可能引發血鈣增高的風險,同時還有可能導致患者的血磷降低。另外,由于骨折病人大多只能長期臥床,對鈣的吸收功能一方面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骨小管對鈣的吸收又有增加的效果,因此對于大多數骨折患者而言,身體中并不缺乏鈣元素,只需要按照醫生的吩咐,多鍛煉多運動就可以盡早恢復健康。
(二)不隨便吃肉骨頭。
還有一些人認為,骨折后要多吃肉骨頭,即可以盡快幫助骨折處恢復,其實這樣的認識也是錯誤的。現代醫學證明,骨折的患者在多吃肉骨頭后,不僅不能加快愈合,而且會導致愈合的周期變長。這是因為骨頭受損后,再生功能必須依靠骨膜和骨髓等的共同作用,而骨膜和骨髓都是只有在骨膠原增加的情況下,才能充分發揮作用。肉骨頭的成分主要為磷和鈣元素,如果大量攝入后反而容易導致骨質內的無機質成分增加,造成骨質內的有機質和無機質比例失衡,進而阻礙骨頭的再生功能。但是新鮮的骨頭湯味道鮮美,能夠刺激患者的食欲,適當食用是可以的。
(三)忌諱偏食。
骨折患者大都伴隨水腫、充血、肌肉組織損傷等癥狀,人體對這些癥狀是具有一定的抗修復能力的,而要想發揮機體的修復功能,就需要人均衡的攝入各種營養元素,偏食自然會導致人體某種營養元素攝入不夠,從而影響骨頭愈合。
(四)多喝水。
臥病在床的骨折患者,特別是骨折患處在下肢的病人,行動不便,所以通常選擇少喝水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這樣一來雖然不用下床走動,但是也相應容易產生更大的麻煩。病人的活動量減少,腸胃蠕動作用減弱,加上飲水不夠,很容易造成便秘等情況,小便沒有及時排出也容易引發尿路感染。因此,骨折病人還是要正常飲水,不必顧忌太多。
(五)不要吃過量白糖。
大量攝取白糖后,會引起葡萄糖的急劇代謝,從而產生代謝的中間物質,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機體呈酸性中毒狀態。這時,堿性的鈣、鎂、鈉等離子,便會立即被調動參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現酸性。如此鈣的大量消耗,將不利于骨折病人的康復。
臨床實踐中,骨折的愈合周期通常為8-13周,也就是三個月左右,這與“傷筋動骨一百天”的俗話不謀而合。骨折病人需要靜養,但是我們很多人都對“靜養”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靜養就是躺在床上休息。事實上,骨折病人在手術后,只要在能夠忍受的范圍內進行活動都是可以的,適當的活動對康復訓練大有好處,這反而是促進患者愈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