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芬
【摘要】
目的:充分研究探討骨科患者在護理中康復鍛煉的具體應用以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在2017年三月到2018年六月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和常規的康復鍛煉方法,而研究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加強康復鍛煉,對比兩組患者的恢復時間和肢體腫脹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等各項情況,兩組患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研究組患者的恢復時間和肢體腫脹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等各方面均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骨科患者加強護理干預以及康復鍛煉,能夠有效地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盡量降低肢體腫脹的發生率,幫助患者盡快恢復肢體功能,在臨床治療中發揮了巨大的價值和作用。
【關鍵詞】骨科護理;康復鍛煉;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4-229-01
骨科患者大多數是因為外傷或病理改變所引起的骨折,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疾病,這些年來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進步,對于骨科患者的護理以及康復鍛煉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治療方式。骨科患者一般情況下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而手術治療的質量以及患者的恢復情況更大程度上決定于圍手術期的護理和后續的康復鍛煉。加強在骨科護理中康復鍛煉的應用,能夠幫助患者盡快恢復肢體功能,避免肢體腫脹的發生。本次研究選取了我院在2017年三月到2018年六月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充分探討骨科護理中康復鍛煉的應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三月到2018年六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40例。男性患者58例,女性32例,年齡17~75歲,平均年齡為(51.32+-1.28)歲。軀干骨骨折48例,上肢骨折30例,下肢骨折40例,合并有內科疾病42例。兩組患者經相關診斷后,其年齡、性別、病情無明顯差別符合研究的相關標準和要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均知曉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本次研究經相關組織批準。
1.2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和一般的康復鍛煉方法,護理人員會針對患者的病情和身體情況制定相關的康復鍛煉計劃,幫助患者按照計劃執行。
研究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加強康復鍛煉,首先要改革康復鍛煉的宣傳方法,以便于讓患者能夠更加深入的認識到康復鍛煉對骨科患者在手術后恢復肢體功能,避免并發癥產生的作用。對此,護理人員可以利用一切閑雜的時間,比方說在患者進行常規檢查時,可以給患者講一些基礎知識和重要內容,使患者能夠以一種正確的態度去對待治療,積極配合醫務護理人員的工作。為了更好地做好康復鍛煉的宣傳工作,可以采用多種方式的宣傳方法,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以視頻和圖像等方式,使患者能夠更加直觀的認識到康復鍛煉的必要性和康復鍛煉的方法;其次,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患者在患病之后,心里會有較大的落差,會感到十分焦慮和巨大的壓力,而這些消極情緒會直接影響到恢復的情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產生,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實時觀察患者的病情,給患者足夠的耐心和關心,讓患者感受到更多溫暖,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堅定信念,與患者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幫助每一位骨科患者積極的調整自己的情緒,積極的對待和接受治療,以便于更好的恢復肢體功能。護理人員可以幫助患者正確的宣泄自己的情緒,比方說和親屬傾訴,深呼吸訓練等來緩解情緒;最后,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康復訓練的監督,保證患者能夠嚴格按照康復訓練計劃執行,陪伴患者共同完成康復鍛煉,并且在進行康復鍛煉時,可以給予科學的指導,提高康復鍛煉的質量,在患者產生放棄的心理和消極情緒時,給予積極的鼓勵。
1.3統計學軟件研究應用相關的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統計,以t和x2作為檢驗標準,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的腫脹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研究組骨科患者的康復時間平均為(3.74+-0.87)個月,而參照組骨科患者的康復時間平均為(4.17+-1.37)個月,研究組康復時間明顯比參照組要短。另外,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和腫脹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參照組,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3討論
骨科患者的康復鍛煉內容多種多樣,針對不同的肢體和不同的病情,會選擇不同的鍛煉內容,這些康復鍛煉能夠有效的幫助患者鍛煉肌肉功能,緩解肢體腫脹情況,促進運動神經元和肌纖維的正常運動,減少組織粘連,幫助患者盡快恢復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獨立生活能力,使患者能夠盡快回歸社會。
研究組患者加強術后的康復鍛煉,首先要從宣傳入手,使患者能夠正確認識到康復鍛煉對于術后恢復的重要性,采取多樣的宣傳方法,不斷豐富患者相關的知識和康復鍛煉方式,另外,護理人員要秉承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對待患者和患者,培養良好的醫患關系,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和焦慮等消極情緒時,患者能夠以積極正確的態度去對待治療,積極配合醫生的工作。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和病情制定科學合理的康復鍛煉計劃,并監督患者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嚴格遵循醫囑,使患者能夠盡快恢復肢體功能,提高獨立生活能力。
根據本次研究,可得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腫脹發生率為7.5%,明顯優于參照組的滿意度為85%,腫脹發生率為20%。由此可得,在骨科患者護理中加強康復鍛煉的應用,能夠有效的縮減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恢復時間,幫助患者盡快恢復肢體功能,能夠早日回歸社會,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盡量避免肢體腫脹等并發癥的產生,康復鍛煉在骨科患者護理中的充分應用,在臨床治療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尹倩,楊美英,白洋,付梓毓,門曉婷.關于骨科護理中康復鍛煉的重要性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73):283-284.
[2]劉耀娥.品管圈活動在提高骨科患者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3):150-151.
[3]胡曉霞.康復鍛煉在骨科術后護理中應用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19):215.
[4]王仕云.規范化康復鍛煉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