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倩
摘要:在“互聯網+”的普遍發展的應用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通過互聯網平臺的相互交流、信息的傳遞、資源的利用,使教育水平逐步提高,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創新性的改革,心理素質得到了飛躍的發展。因此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互聯網+” 大學生思想政治 教育 創新
隨著移動科技的發展,互聯網的逐步興起,“互聯網+”開始在各個領域傳遞著自己的能量,在互聯網的加持下,許多的傳統行業進行了頻繁的變革與改造。這種情況作為新時代的常態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樣也需要順應新時代的發展,努力的構建創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主要載體,獲得知識更為便利、信息路徑更為廣泛,不同的思想觀念的纏繞下,一些垃圾的思想和錯誤的“三觀”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發展。作為承載著大學生希望與未來的各大高校,應該對于此情況著重探究,以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要目標,合理科學的管控互聯網帶來的利弊,制定符合新時代發展的大學生規則規范,積極引導大學生對于互聯網的正確認知方向,貼近實際社會發展內容,最終保障高校在教育中形成正確創新的教學理念方式。
一、“互聯網+”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效率的提升
在互聯網信息傳播中,大學生通過不同的網絡平臺,了解相關知識內容,并表達自身的觀點與建議,不拘泥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使學習的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互聯網內容駁雜,大學生對于網絡游戲、社交的沉溺易形成身心健康發展的阻礙,影響其正確“三觀”的組成。但在互聯網教育中,利用相關媒介和平臺,提高對于教育資源的數據分析、整理等不同的手段,實施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廣泛性,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便捷的發展。
2、效能的增強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大學生品格思想塑成的影響愈加明顯,在為學生提供了便利學習內容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水平和資源共享的途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過程中,互聯網的加入緊密的聯合了學生與教學人員的關系,實現了地域性的突破,打破了空間與實踐的限制,極大的促進了學生教育的高效能發展。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生活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在學生的自我教育下,通過互聯網的“定位”功能,能切實的了解大學生的生活動態與實際需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相關的知識運用和正確的思想引導,教育者做好管理服務工作,從根本上實現大學生的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態化。
3、效果的最優
在當下互聯網作為一種基本的、普遍的聯系方式,其終端的多樣性對時代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大學生對于互聯網終端的利用是處于主力軍的地位,不僅僅體現了思想的交流碰撞,更是體現了在教育手段方式的創新性變革,使大學生的知識、能力等方面穩步發展?;ヂ摼W對于信息資源進行了關鍵的整合,教育者利用整合性的特點,立足學生的基本狀態,可以形成主觀能動的創新型教育,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良好的發展,最終在創新型的教育教學方式下,讓學習效果實現最優化、最佳化,使大學生走在時代發展前行的道路上。
二、“互聯網+”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路徑的構建
1、構建雙線教育
在互聯網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下,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利用線上、線下相互交叉的形式構建教育新形式。在線上教育中,通過利用新媒體的發展,進行微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將傳統的知識賦予新型的能量,把枯燥乏味的知識理念有機的分割開,靈活運用互聯網的圖文并茂的特點,合理的把兩方面結合起來,以“微”課程為主要載體,從網絡的角度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平等的交流與溝通。教師可以利用當下即時的網絡語言結合思想政治教育一起施教,不僅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更是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線下的教育過程中,開展趣味課堂教程,積極組建校園內思想教育活動,不僅讓學生的思想融入其中,更可以讓學生的身體參與到活動中來,進行全身心的思想教育的雙發展。通過線上、線下的雙線教育,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簡便了學習的進程,加強了思想政治的傳播。
2、正確走進互聯網教育
互聯網教育是通過網絡課程進行網絡搜索、網絡互動、網路交流等一系列教育功能的體現。實現學校教育和網絡的無縫對接,整合了網絡的信息資源與學生的基本信息,促進了教育工作的積極性。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以平和穩定的心態,正確認知和體會互聯網帶來的積極效果,拋開舊思想的偏見,主動融入到其中。才能在在互聯網構建的虛擬環境中,合理科學的引導學生學習教育,并理性的以平等心態聽取學生的建議,以此為基礎有效的回饋學生所需的知識理念,凈化互聯網平臺帶來的垃圾信息,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3、疏與堵的相互結合
互聯網教育的影響是把雙刃劍,如何利用好這把雙刃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在互聯網優質信息與劣質資源共存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疏、堵兩點共同管理互聯網學生教育的環境。“疏”指的是疏通以互聯網為教育平臺下,對大學生思想教育有利的方面,例如:運用微信和微電影與學生交流施教,針對學生主體問題結合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可以開展相關活動,利用學生的自主性拍攝對于互聯網教育理解的微電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積極進行微電影的宣傳,潛移默化的轉變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岸隆眲t是運用現代網絡的技術,局域網與區域網相互連接,把有害、有毒的信息強制的堵塞在校園之外,從而凈化網絡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
結語:
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實現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發展是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完成的目標。要深切落實與時代相互進步的教育原則,科學嚴謹的制定大學生互聯網教育的規范規則,通過互聯網平臺,形成雙線管理、堵與疏相互結合的措施,真正的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教學中來,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教育問題,促進大學生的思想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新躍.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思想狀況分析.江淮論壇,2015(6).
(2)宗曉.互聯網思維與大學生思想教育問題.赤子,2015(3).
(3)劉玉珠.積極應對互聯網時代的挑戰.求是205(1):44-47
(4)張旭平,劉春梅.互聯網時代維護校園文化安全的路徑思考.首都醫學大學學報.2009增刊:156-158
(5)楊俊懿.互聯網時代與文化反哺.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