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萍
摘 要: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老師教學過程中的“攔路虎”,許多小學語文老師都對習作教學深感頭痛。因此,小學語文老師便考慮從創意角度出發,通過提高小學生習作創意能力的方式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本文即是從結合農村生活,表現農村風貌、創意習作題目,吸引讀者眼球和創意表達方式,激發習作興趣三個角度,對農村小學習作的創意表達進行論述,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習作;創意表達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農村小學習作教學逐漸受到語文老師的高度重視,其不僅不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能夠有效鍛煉小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此外,小學習作教學重視創意表達,農村語文老師在對小學生開展習作教學時,其還需要重點培養和鍛煉小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農村小學習作的創意表達進行深入地分析與研究,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結合農村生活,表現農村風貌
小學語文老師在對小學生開展習作創意表達能力的培養時,其既可以引導學生從思維角度出發,培養小學生的思維創意,同時又要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觀察生活,挖掘生活,最終發現生活創意。農村不同于城市,其具有著非常明顯的自身特色,外加上不同地域的農村又是分別具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所以,這些都可以作為小學生進行習作創意表達的素材和源泉。具體而言,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從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農村生活特點的角度出發,讓小學生將其所挖掘出來的農村生活特點轉化成為寫作創意。比如農村的綠油油的麥田,金晃晃的玉米、豐收的秋季、恬靜悠然的生活環境、錯落的村莊、泥濘的田間小路、夏季的蟲鳴、熱鬧的集市、濃重的鄉音等等,這些均可作為表現農村生活特點的習作創意,而且小學生僅需要把握住其中的任何一個特點,便能夠下筆成文。比如描寫熱鬧的集市,小學生就可以從各色各樣的攤主分列道路兩旁,有賣衣服的、有賣鞋子的、有賣菜的、有賣飯的、有賣水果的等對集市整體輪廓進行描述,同時又可以從買家與賣家之間的討價還價等方面對農村進行細節描述,這些都是城市生活中所不存在的,均可作為小學生創意習作的特色內容。
二、創意習作題目,吸引讀者眼球
小學習作創意表達可以貫穿于習作內容的全篇,包括習作的題目。然而,雖然創意習作題目并不一定能夠彰顯出小學生習作水平的高低,但卻是能為小學生的習作增添不少的色彩,而且這也是創意習作表達中較為簡單的一種方法,容易被學生所掌握。其次,具有創意的習作題目能夠率先吸引讀者眼球,從而激發讀者對此習作的閱讀意向,而后才是對習作內容的品讀。盡管習作的具體內容未必上佳,但是其卻獲得了被閱讀和欣賞的機會。反之,即使習作內容再好,但是題目不足以吸引讀者,反而會有可能被埋沒。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應當注意引導小學生在習作時對習作題目的思考與創意,以此提升小學生的整體習作創意。
具體而言,小學習作的創意表達方式有很多,筆者在此略作闡述:一是通過設問的方式創意題目,讓讀者對習作所提出的問題產生疑惑或者思考,如此便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球;二是通過加注特殊符號的方式吸引讀者眼球,當讀者被無數平凡無奇的漢字所遮掩時,特殊標點符號的使用便可成為習作題目中的亮點,從而吸引讀者的注意;三是通過增添趣味的方式增加題目創意,這種創意習作題目的方式雖然有些惡搞的意味,但是這并不影響其對讀者眼球的吸引。除此之外,創意作文題目的方式還有很多,只要小學生能夠在為習作創作題目時能夠多動一些腦筋,必然能夠起到出其不意的創意效果。
三、創意表達方式,激發習作興趣
內容是習作創意表達的重點部分,這將直接影響著讀者對習作作者創作水平的評價。但是,小學習作的內容創意設計卻并不容易,特別是針對于思維認知能力相對較弱的小學生而言,則是更為困難。對此,筆者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認為從表達方式方面對習作的具體內容進行創意相對較為簡單。比如在開展記敘文的寫作時,語文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倒敘、插敘或者正敘與插敘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習作創作,如此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讀者的注意;針對于說明文而言,語文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注重其對說明事物的表達結構角度出發,將正規從外到內的描寫方式轉化成為從內到外或者從近到遠的描述方式中來,以此增加習作表達方式的創意。因此,小學語文老師便可以重點從表達方式的角度對小學習作創意表達進行教學,如此既能夠激發讀者對習作的閱讀興趣,同時又能夠激發小學生對習作創意表達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農村小學習作的創意表達教學并不容易,其既需要語文老師先對習作的創意表達進行深入地思考,以保證自己對學生創意寫作的方法了然于胸,同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保證學生對不同創意表達方法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只有將以上兩者進行結合教學,小學生的習作創意表達能力必然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新祥.從小創意到大創意——我的創意作文寫作設計[J].語文知識,2017(24):56-57.
[2]劉銳合. 樹立作文創新意識 引導學生創意表達[C]. .基礎教育理論研究論文精選(下).: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05:538-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