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會玲
學習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13-14頁。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一幅情境圖,給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信息,是學生學了20以內數的加減法后的一節綜合練習課,目的是使學生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并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同時,也利用這一載體,幫助學生復習已學的2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知識,使學生的計算能力達到正確與熟練的要求。
學生分析:
學校教學條件較好,配備了電子白板,為使用多媒體課件提供了可能,非常有利于低年級的教師創設生動的情境,開展豐富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1.初步發展從具體情境中提取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進行解答的能力。
2.鞏固20以內數的加減法,并達到計算正確與熟練。
3.初步發展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
4.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有方法的數數、記錄數據。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根據信息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并進行解答。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準確的數數、記錄數據。
2.結合實際理解算式的意義。
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 教材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進入情景圖。(課件出示情景圖)
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我們好朋友智慧老人、淘氣和笑笑約我們一起到郊外去旅游。大家想去嗎?(想),那我們一起去美麗的田野,欣賞一下美麗的風景吧﹗
二、學生之間,交流學習。
活動一 :數一數,記錄數據
1.來到了郊外,走進美麗的田園,你都看到了哪些小動物?
2.這些小動物都在哪兒呢?
(1)我們先來看一看,空中有幾只小鳥?
請你拿出圖片認真地數一數,填在方框里。
你數了幾只小鳥?你是怎么數的?
(學生可能回答:按順序數,做標記來數……)
教師提示:你們剛才說的辦法真好,讓我們再來數一數樹上的小鳥、岸上的小鵝、河里的小鵝、地上的白羊、黑羊分別有幾只,我們比一比看誰數得對?
3.集體訂正:誰來說說你數的結果?
誰數對了請舉手,如果你數錯了趕快再數一數改過來。
活動二: 結合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我們的好朋友智慧老人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課件出示)
出示問題:樹上的小鳥比空中的少幾只?
教師提問:
(1)誰能給大家讀一讀?
(2)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哪些數學信息呀?
教師出示信息表格,誰找到我們需要的信息了,大聲地讀出來。
(3)你能把信息和問題完整地讀給全班同學聽嗎?
(4)誰能列式解答?教師板書,追問: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呀?
2.誰還能像這樣提出一個用減法解決的問題?
你能把信息和你提出的問題完整的說一說嗎?誰來列式解答?
3.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解決的問題嗎?
把信息和問題完整的說一說。會列式嗎?
4.我們的好朋友淘氣也寫了一個算式。(出示:8+6=。)
教師提問:你猜猜他解決的是什么數學問題?
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學們真聰明,請你看著這些數學信息想好一個數學問題,把算式寫在圖片1下面的方格中。
(1)老師找一個同學的算式,你能猜出他解決的是什么數學問題嗎?
你能完整的說一說嗎?
(2)讓同桌看著你的列式猜一猜你提出的是什么數學問題?
追問:都誰猜對了?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課件出示)
過渡語:剛才我們和小動物們一起進行了學習,還有一些小動物也著急了,他們也想和我們成為朋友,我們快來看看它們吧!
(1)請同學們找到圖片2,看一看圖上都有哪些小動物?他們都在哪呢?誰能提醒大家這回我們數這些動物有多少只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呀?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看誰數得又對又快!教師提問:誰來說一說你數的結果?誰都數對了?
(2)出示問題:小鹿比小松鼠多幾只?解決這個問題你用到了哪兩個數學信息?你能把信息和問題完整的說一說嗎? 讀一讀你列的算式.
(3)笑笑也寫了一個算式,出示:17-9=
我們怎樣知道她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同桌互相說一說.
(4)請你現在也想好一個數學問題,把算式寫在下面的方格中。請同桌猜一猜你解決的是什么問題?看他能不能猜出來?
哪個小組愿意來展示展示你們猜的過程?
2.練習二(課件出示)
(1)出示第一幅圖,你看懂這幅圖的意思了嗎?誰能來說一說?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把算式寫在下面?
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
(2)再出示第二幅圖,認真看圖,想一想你能解決哪個數學問題?寫出算式。
提問:看圖說一說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咱們看一看同學列出的算式,每個數表示什么?
四、收獲反思
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的田園之旅馬上就要結束了,你能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教學反思:
新課改中提到,數學教育首先應該關注學生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發展的時間和思考空間。我首先讓學生對“美麗的田園”這一情境圖進行觀察,然后又讓學生從圖中找一找發現了哪些問題,并嘗試自己解決,之后組織學生在全班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這樣教學,不僅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新課程理念,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讓學生在探究中來學習數學,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
在教學中,只要教師給予學生充裕的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我們的教學就會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