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瑞
摘要:無論在什么樣的時代,通過教學掌握知識、技能,形成高級認知、高階思維都毋庸置疑、理所當然。為此,我們確立了用高品質的“學習設計”來代替“教學設計”,把學生學習的邏輯、空間、過程進行完整的展現,將所有學生的學習歷程顯性化,讓學生的高階思維在學科邏輯中不斷滋長的課堂教學思想。
關鍵詞:高階思維;學習共同體;師生共同發展
高階思維是高階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創新能力、問題求解能力、決策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新課程標準把培養和促進學習者的高階思維能力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我們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重要性,謹遵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把培養學習者的高階思維能力作為重要發展方向。我作為教科研負責人,現將我們的做法梳理如下:
一、教學的責任:發展人的高階思維能力
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人工智能+”作為全新的生產力推動社會的變革。學校作為培養人的場所,要重點關注育人理念、領導力及團隊建設、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和學校管理與服務的變革,打造一支“有知識、有見識、有學識、有辨識、有膽識”的教師隊伍,要培養具有創新意識、批判意識等高階思維能力的人。基于此,我們選擇指向師生高階思維共同發展的“學習共同體”應運而生。共同體中的每一位教師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大家互為研究對象,角色不斷轉換,有利于邊研究、邊實踐、邊反思、邊改進。
“學習共同體”由23位教師組成,每人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個人特長制定出個人成長目標,并生成二維碼張貼在學校醒目位置,讓同事、家長、學生見證大家的成長。老師們還進行了知識點的錄制,共錄制506節課,2000多個微課,將視頻生成二維碼插入到導學案中,并將導學案出版成冊。在錄課過程中老師們快速成長,并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有了自己為之奮斗的目標,挑戰性課題、學科邏輯、高階思維、命題能力構成了學習場,真正的學習在此發生,“深”下去,還要“遠”開來!
如果說,學習共同體是平臺,擦亮了教師成長的底色;那么,“高階思維”就是支點,打通了教師專業成長的通道。
二、高階思維:在學習和評價的融合中滋長
在“互聯網+”時代,教育評價也必將從對于學習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向學習高階思維的評價轉變。
學校邀請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張生教授對“學習共同體”的老師們進行高階思維培訓,讓老師們了解了常用的八大思維導圖:圓圈圖、氣泡圖、雙氣泡圖、樹形圖、括號圖、流程圖、復流程圖、橋形圖,以及如何將這些思維導圖運用到教學設計,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最終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實現學生從“會學習”到“會思考”的轉變。
老師們結合具體情境編制的思維導圖學案,把學生學習的邏輯、空間、過程進行完整的展現,將所有學生的學習過程顯性化。為了提高思維品質,我們把思維可視化這樣的思維訓練,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編制了“聊城六中思維發展案”,強調學生的展示和交互,讓學生在知識碰撞中產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的高階思維在學科邏輯中不斷滋長。
數學學科舉行的思維導圖比賽,使學生通過重復閱讀課程內容,進行積極主動思考,從中提取最合適的關鍵詞,最后繪制一幅幅思維導圖,讓學生體驗到極大的成就感,也讓學生從被動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學”。
我校13位教師利用暑假時間赴北師大參加 “成就測驗編制工作坊”培訓。打造了一批“命題培訓”種子教師,這些教師又對我校全體教師進行力“命題能力培訓”,形成命題框架;編制各學課雙向細目表;生成各學科近3年中考考試細目表;形成自主命題的能力(磨題材料、磨題研討會);形成分析試題和試卷的能力。
通過“做題、想題、改題、編題”系列活動,促進教師加強對試題的研究,從而把握中考命題的趨勢與方向,用以指導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教學相長:為師生未來負責
我們的教育順應每個孩子的天性,構建溫暖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差異,鼓勵質疑,鼓勵探索,鼓勵表達,讓學習真實發生,讓層出不窮的創造力成就每個生命的精彩。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六中的教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課堂,思維看得見;評價,思維可探查;學生,思維畫出來;教師,思維更專業,教學相長,為師生未來負責。
(1)課堂,思維看得見
課堂教學注重高階思維發展,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我們的板書、課件、思維發展案、思維導圖比賽等,基于高階思維的思維導圖隨處可見。
(2)評價,思維可探查
命題關注學生思維的評價與提升,讓學生不僅會做題,還要會融匯變通,自己設計變式題。
學生將自己對思維導圖的認識也做成思維導圖,就像學生說的線條輻射,允許從各個角度展開,有助于形成知識框架,這種方式簡約而不簡單。
(3)學生,思維畫出來
學生繪制多種形式的思維導圖,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梳理,體現了探究認知的學習過程,實現了由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加工。
(4)教師,思維更專業
每一位教師逐步建立了注重專業發展的歸屬感和共同追求職業精進的團隊精神,并從共同體中獲得能力提升而帶來的“職業成就感”,形成了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的自覺意識與行為。
砥礪前行數十載,乘風破浪正當時。我們將繼續努力在體驗、思辨、表達中科學構建“真、善、美、慧”四維課堂;傾心打造一支“有知識、有見識、有學識、有辨識、有膽識”的教師隊伍;著力培養“有情懷、善成就、明責任、敢擔當、立德信、謀自強”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孫宏安《高階思維能力及其培養》,大連教育學院學報,第34卷,第2期,2018年6月;
[2]張生《聚焦高階思維 建設未來學校》,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