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榮威,張英輝
(1沈陽二四五醫院 檢驗科,遼寧 沈陽110042;2北部戰區總醫院 檢驗科,遼寧 沈陽110016)
結腸癌屬于胃腸道常見腫瘤,其發生及發展屬于多步驟及多基因過程,由于結腸癌處于腹腔內,影像學檢查及內鏡檢查難度較大,影響早期診斷[1]。微小RNA (miR)屬于非蛋白質編碼小分子RNA,其中miR-192屬于抑癌基因,miR-23a屬于促癌基因,在腫瘤的發生及發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結腸癌患者血清miR-192及miR-23a水平的變化情況及其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64例結腸癌患者作為結腸癌組,選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2例腫瘤性息肉患者作為良性息肉組,并選取同期我院3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結腸癌組:男28例,女36例;年齡32~73歲,平均 (52.63±4.28)歲。良性息肉組:男18例,女24例;年齡31~72歲,平均 (52.49±4.22)歲。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32~70歲,平均 (52.14±4.19)歲。三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驗方法入院時所有入選者均空腹抽取肘靜脈血,結腸癌組術后2周再次抽取肘靜脈血,將標本裝入試管中,于室溫下靜置1 h,3 000 r/min離心5 min,取血清,置于-70℃冰箱內保存待測。采用PCR技術測定血清miR-192及miR-23a,取5 mL血液置于真空管內,2 000 r/min離心10 min,取1 mL血清,加入1 mL TRIzo1,充分混勻,4℃下1 2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加入0.2 mL氯仿,靜置約3 min,再次離心15 min,取上清液,加入0.5 mL異丙醇,于-70℃冰箱內靜置過夜。第2 d,溶解后,4℃下1 200 r/min離心10 min,去除上清液,采用DEPC水配置的75%乙醇洗清,稍微晾干,加入20 μL經DEPC處理的雙蒸水,溶解。采用紫外線分度計測定中 RNA量及 A260、A280值。于各組 RNA抽提物中取 1 μg RNA進行反轉錄,獲取cDNA;樣品混合均勻后進行離心,置于37℃下孵育60 min。將逆轉錄產物置于保存于-20℃下,采用primer express 3.0軟件,結合目標基因的miRNA序列及引物設計原則設計,合成qPCR檢測引物及探針。目標基因探針及內參基因探針均為5'端,標記采用FAM報告熒光,3'端標記采用TAMRA淬滅熒光。取中RNA 2 μg加入內參U6和目的小分子RNA miR-192及miR-23a逆轉錄引物,置于70℃下反應約10 min,再給予冰育約2 min,加入其他試劑。反應程序:置于42℃及70℃下反應,時間為60 min與10 min,立即取出cDNA產物,置于冰上冷卻、備用;模板選取逆轉錄產物,擴增時采用實時定量PCR儀,置于95℃下反應,反應3 min與15 s,以促進起始模板及PCR循環模板變性;再置于60℃下反應45 s,達到退火效果,循環35次。采用相對定量法計算miRNA相對量表達,以2-△△CT法分析基因相對表達量。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法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的血清miR-192及miR-23a水平比較miR-192水平:結腸癌組<良性息肉組<對照組;miR-23a水平:結腸癌組>良性息肉組>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 1。
表1 三組的血清miR-192及miR-23a水平比較 (±s)

表1 三組的血清miR-192及miR-23a水平比較 (±s)
組別 n miR-192 miR-23a結腸癌組 64 0.76±0.34 3.47±1.12良性息肉組 42 1.43±0.61 1.30±0.59對照組 30 3.14±1.02 0.96±0.25 F 126.361 115.209 P 0.000 0.000
2.2 結腸癌組手術前后miR-192及miR-23a水平比較與術前相比,結腸癌組術后miR-192水平較高,miR-23a水平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結腸癌組手術前后miR-192及miR-23a水平比較 (±s)

表2 結腸癌組手術前后miR-192及miR-23a水平比較 (±s)
時間 n miR-192 miR-23a術后 64 2.43±0.89 1.09±0.48術前 64 0.76±0.34 3.47±1.12 t 14.023 15.626 P 0.000 0.000
2.3 結腸癌組血清miR-192與miR-23a相關性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結腸癌組血清miR-192與miR-23a水平呈負相關(r= -0.997,P= 0.000)。
miR-192基因位于人體11號染色體,多表達于肝臟、結腸、腎臟等組織中,其在結腸癌、肺癌、肝癌等疾病中表達水平較低,被稱為腫瘤抑制性miRNA[4]。miR-192的差異性表達可用于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且在其轉移、分期、預后判定中具有重要意義,其可有效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的作用,進而控制細胞周期;機體還可通過上調miR-192基因表達,使細胞周期發生阻滯[5]。本研究結果顯示,miR-192表達水平:結腸癌組<良性息肉組<對照組,結腸癌組術后miR-192表達水平高于術前,表明機體下調miR-192表達水平與結腸癌的發生及發展密切相關,結腸癌原發病去除后,使機體微環境有效改善,機體miR-192的表達水平也隨之升高。
miR-23a屬于miR-23的亞型,參與了細胞發育的各個階段,且在腫瘤的發生及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屬致癌基因,在結腸癌、肺癌等惡性腫瘤中呈高表達,在腫瘤細胞轉移中起促進作用[6]。miR-23a通過靶向性抑制作用,使抑制因子1蛋白發生轉移,進而使細胞增殖、轉移及侵襲進程不斷加快;此外,miR-23a表達上調還可反映浸潤深度、結腸癌分期情況、腸道黏膜惡性轉化情況等,在結腸癌轉移、浸潤等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3-4]。本研究結果顯示結腸癌組miR-23a表達水平>良性息肉組>對照組,結腸癌組術后miR-23a表達水平低于術前,表明miR-23a表達增加與結腸癌的發生及發展密切相關,結腸癌原發病去除后,機體微環境有效改善,機體miR-192表達水平也隨之降低;同時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結腸癌組血清miR-192與miR-23a水平呈負相關,表明兩者存在內在聯系。
綜上所述,血清miR-192及miR-23a水平變化在結腸癌的發生及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兩項指標有望作為結腸癌診斷的重要腫瘤標記物。